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武汉××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1武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一、前言(一)、工程概况武汉××项目位于汉口江岸区解放大道以西,二七路以南地块。项目紧邻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及建设中的城市绿化广场,并预留有立交、轻轨站点以及公交首末站用地。区位环境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商业需求旺盛。本项目主要包括商业、居住及教育设施三个基本功能单元。规划总用地面积132160m2,规划总建筑面积392925m2,包括居住建筑面积24113m2,商业建筑面积151794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242846m2,会所建筑面积602m2,中学建筑面积12445m2,幼儿园建筑面积2109m2,底层商铺建筑面积3319m2,居住用地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40171m2,商业用地地下停车库建筑面积29781m2。商业区包括A部分9#高层商住楼(22~27层)及2~4层裙楼(带一层地下室)和2#~3#多层商场(带一层地下室),B部分1#高层商住楼(29层)及4层裙楼(带一层地下室)和4#~8#多层商场组成;居住区包括6栋31层住宅楼(带一层地下室)、4栋22~28层住宅楼(带一层地下室)及1层会所(带一层地下室)和3栋1层联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2楼组成,独立一层地下室和二层地下室;教育设施区包括幼儿园、中学,为1~6层建筑组成。抗震设防烈度均按6度考虑。拟建项目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商业区为23.400~23.800m、居住区为23.600~24.600m,教育设施区为23.000~23.300m。各拟建建筑物概况如下表:表1建筑物名称安全等级结构类型层数高度(m)基础埋置深度(m)中柱最大荷重(kN)边柱最大荷重(kN)1#高层商住楼二级框剪29层99.0-6.5025000190002~3#多层商场二级框架2~3层15.0-5.00380025004~8#高层商住楼二级框架2~3层15.0-2.00300020009#高层商住楼二级框剪22~27层89.0-6.50270002000010栋高层住宅楼二级剪力墙结构22~31层87.8~94.9-5.1142000(中间筒体)8600(边墙)中学、幼儿园和商铺二级框架结构中学2~6层幼儿园2~3层商铺1层18.9(教学楼和实验楼)-1.53400(教学楼和实验楼)1850(教学楼和实验楼)独立一层和二层地下室二级框架结构1~2层-3.5~-4.5-5.0~-6.5会所(带一层地下室)二级框架结构1层-3.5(地下室)-5.0本工程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开发商为武汉三江航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项目设计任务由××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我院承担该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此次勘察阶段为详勘。(二)、勘察目的根据工程特点和场地岩土条件,本次勘察的目的和要求是:1、查明建筑场地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作出分析与评价。2、查明场地各岩土层结构、成因、岩土性质、均匀性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3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工程特性,以及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工程地质条件。3、查明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排泄条件及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影响,提供各主要土层的渗透系数。4、判定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抗震设计依据。5、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对地基基础型式进行比选、论证并提出合理建议,提供建筑变形计算所需的计算参数。6、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对拟建工程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建议合理的支护型式,并提供有关设计参数。(三)、勘察依据1、业主提供的拟建工程1:1000建筑总平面图(附带坐标);2、设计院提供的“××勘察技术要求(详勘)”(附件一)和“勘察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求”(附件二);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4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8、湖北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9、湖北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规程》(DB42/169-2003);10、湖北省地方标准《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159-2004)。(四)、勘察方案及工作量本次勘察根据建设单位和设计部门提出的勘察要求,依据上述规范,采用了钻探取样、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剪切波速试验、地面脉动测试、抽水试验及室内岩土试验等多种勘探测试手段。沿拟建建筑物周边角点及中部共布置勘探点272个,其中完成取土钻孔(K)32个,标贯钻孔(B)22个,鉴别钻孔(J)17个,静力触探孔(C)164个,此外利用初勘勘探孔(L)37个。为满足抗震设计要求,本次利用初勘K8、B50号钻孔地基土剪切波速测试及场地地面脉动周期资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5具体完成勘探工作量如下表2。勘探工作量一览表表2序号勘察项目勘察内容单位工作量1钻探钻孔m3995.45(88个孔)2原位测试静力触探m4975.60(186个孔)波速测试孔/m2(利用)/90m标准贯入试验次7743取样原状土试验件171扰动样件204岩样组264室内岩、土、水、试验常规物理性质件169常规压缩试验组159直接快剪组109渗透试验组24岩石力学性质试验组26岩矿鉴定件2水质简分析件2(利用)5测量测放勘探点235控制测量组日66技术工作包括踏勘、制定方案、技术及质量监督、资料整理等各勘探点具体孔位详见《建筑物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一)》和《基坑勘探点平面布置图(二)》,勘探点坐标详见《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1954北京坐标系)。各勘探点孔口标高系现场实测而得,高程引测点位于二七路附近,该点高程为23.30m(1985国家高程基准)。所有勘探点均按《湖北省江河堤防钻探及钻孔封堵技术暂行规定(试行)》(鄂水堤(87)018号)要求进行了回填。二、场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一)区域地质构造概况武汉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南孤西翼,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6造运动,表现为一系列走向近东西至北西西的线型褶皱,以及北西、北西西、北东和近东西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市区分布地层有古生界砂岩、页岩、灰岩及泥岩;中生界的砂砾岩、砂岩、页岩及泥岩;新生界的粘性土、砂、砂砾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轴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石炭、二叠、三叠各岩层。三迭系地层常组成向斜的槽部。由于强烈的南北向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东西向的紧密褶皱,并伴随压扭性断裂。在南北向主应力支配下,还发育有其它次一级的构造,即北北东及北北西两组张扭性断裂。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武汉地区的大地构造均属古老的地质构造。无第四纪全新世活动迹象,拟建建筑场地处于一个地质构造运动相对稳定的地带,无大的构造断裂分布,下伏基岩为白垩~下第三系含砾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属非可溶岩。因此,拟建场区地质构造稳定性良好,适宜工程建设。(二)气象及水文概况武汉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温暖潮湿,夏季炎热,秋季晴朗少雨,冬季干旱。冬夏温差大,历年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达28.8~31.3℃,最高达41.3℃;历年1月份气温最低,平均为2.6~4.6℃,极端最低温度为-18.1℃。武汉地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84.5mm,历年来最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7降雨量为2107.1mm,最小降雨量为476.4mm(1902年)。降水集中在4~7四个月份,约占年降水量的60%,其中6月份最高,最大降雨量达669.7mm(1889年),12月份降雨量仅为32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夏季长江、汉水水位高涨(每年4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防汛时期。最高洪水位29.73m(吴淞高程系统);冬季长江、汉水水位最低,最低枯水位为8.7m。武汉地区4~7月份以东南季风为主,其余时间以北风或东北风为主,最大风力八级,最大风速27.9m/s(1956年3月17日)。基本风压按30年一遇,10秒平均最大风速(m/s)为标准,武汉地区为2.5MPa。(三)场区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特征本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冲积一级阶地。场区地势较为平坦,本次勘察各勘探孔孔口地面高程在22.52~24.74m之间,整个场地中东部偏高,南侧相对较低。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场区地层从上至下的构成及其特征列表描述如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8表3地层编号岩土名称年代成因层顶埋深(m)层厚(m)颜色状态湿度压缩性包含物及特征1-1杂填土Qml0.00.3~3.7杂松散稍湿高分布整个场地,表层以砼及砖块等建筑垃圾为主,下部由一般粘性土混少量草根、碎石、砂组成,结构杂乱,均匀性差。1-2素填土Qml0.6~2.10.5~1.8灰-灰褐松散稍湿-湿高主要由粘性土、植物根茎组成,含少量的碎石和砖渣渣等。局部分布。1-3淤泥Ql0.5~2.10.6~1.7黑流塑饱和高含有机质、腐植物,有臭味。局部分布。2-1粉土夹粉质粘土Q4al0.3~3.70.7~4.5褐灰中密、软塑~流塑饱和中中密状粉土为主,夹软塑~流塑状粉质粘土。局部夹松散状粉砂薄层,含白云母。大部分场地均有分布。2-1a粘土Q4al0.4~2.20.9~2.1褐灰可塑~软塑饱和高~中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分布。2-2粘土Q4al1.2~5.60.4~3.9褐灰~黄褐可塑~软塑饱和高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含少量粉土、粉砂。部分场地分布。2-2a淤泥质粘土Q4al3~3.70.5~1.0褐灰~黄褐流塑饱和高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分布。2-3粘土Q4al1.1~6.31.0~8.2黄褐~褐黄可塑饱和中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含少量薄层粉土、粉砂。全场分布。2-3a粘土Q4al2.9~7.80.4~3.7黄褐~褐黄可塑饱和中~高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含少量粉土、粉砂,以透镜体的形式存在于(2-3)层中。大部分场地分布。2-4粉质粘土Q4al4.2~11.20.5~8.7褐黄~褐灰可塑~软塑饱和中~高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大部分场地分布。2-5粉质粘土Q4al9.9~11.31.2~5.8褐黄~褐灰软塑饱和中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局部分布。3粉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Q4al7.2~15.20.5~12.4褐黄~褐灰中密、松散、软塑饱和中含石英、长石、云母等,粉土为中密状,粉砂为松散状,粉质粘土为软塑状。局部厚度较大,部分场地分布。4-1粉砂夹粉土Q4al9.0~20.50.2~14.2褐黄~褐灰松散~稍密饱和中~低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白云母。局部夹中密状粉土。部分场地分布。4-1a粉土、粉砂与粉质粘土互层Q4al10.2~22.61.2~6.1褐灰中密、松散、软塑饱和中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白云母,以中密状粉土为主,混松散状粉砂及软塑状粉质粘土薄层。局部分布。4-2粉细砂Q4al9.2~26.10.6~26.7褐灰中密饱和低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白云母,局部夹粉土。全场均有分布。4-2a粉砂与粉土互层Q4al18.6~28.10.9~5.7褐灰松散~稍密、中密饱和中~低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白云母,混中密状粉土薄层。4-2b粉质粘土Q4al24.1~34.60.8~0.9灰褐可塑饱和中含铁锰质氧化物及白云母,局部分布。4-3粉细砂Q4al22.2~39.50.8~15.2褐灰中密~密实饱和低以粉细砂为主,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含白云母、燧石。全场分布。4-3a粉质粘土夹粉土Q4al29.1~38.20.5~4.3灰褐可塑饱和中含铁锰质氧化物、白云母。呈透镜体状分布于(4-3)层中。局部分布。4-3b粉砂夹粉土Q4al37.92.3褐灰稍密~中密饱和低砂粒矿物成分主要为
本文标题:武汉××岩土工程勘察详细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6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