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金庸作品赏析作为“射雕三部曲”第二部的《神雕侠侣》,它的叙事风格,人物特点加之整体故事走向与其他两部却是大有不同:《神雕侠侣》一改《射雕英雄传》中气势恢宏的宏大场景描述,于更加细腻、精巧处落笔。开篇第一回,《射雕英雄传》用刚毅的文笔描述了风雪之惊变,而《神雕侠侣》则选用越女采莲这种活泼,轻快的场景为引,道出了本书的第一段情缘——武三通与义女何綄君之间的乱礼之情。《神雕侠侣》中男女主人公的各番性情更是和其他两部相差甚远。杨过出身可谓极不光彩。比之郭靖,少了位忠贞报国的父亲;比之张无忌,少了些名士之后的名声。这般出身,再加日后因出身和儿时经历引出的各般故事,杨过与郭、张二人的性格差别岂止很大:无论是天资鲁钝的郭靖,还是聪明过人的张无忌,最后二人或为襄阳守将,或为抗元领袖、明教教主,两者均算得上是有名有功之人。然而杨过,一切侠义之事随性而为,无论是对山西一窟鬼中煞神鬼欺压妻妾的呵责,还是割断数百蒙军左耳以作寿礼之事,相比那些规规矩矩的大侠、好汉,这个“神雕侠”总是义气之中带着几分孩子气。而其对丐帮帮主之位的坦然拒绝和对“西狂”之号的欣然接受,也断是只有这位大孩子可以做得出。再说书中那位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小龙女。大凡金庸笔下的好女儿均是生的人间少有,地上难寻,然而这个小龙女,且不说她“惊为天人”“美若天仙”的样貌如何,只这名姓——“龙女”,亦真亦幻,似有还无,已见她不同旁人之处。同样是聪颖伶俐,黄蓉比她少了几分沉稳,赵敏比她多了几分狡黠,而这二者对人情世故的凝练洞察也自不可与这位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女孩”同日而语;同样是娇弱细腻,穆念慈更多的是自怨自艾,小昭更多的是楚楚可怜,小龙女的独立、个性和她对自己爱情的肯定与自信想来应是招此二人嫉羡的。然而,这三部曲最大的不同却不仅如此:如果说《射雕英雄传》着重点在一个“道”字上,《倚天屠龙记》重在一个“义”字,那么纵观《神雕侠侣》,无处不提,无所不在的却是一个“情”字。李莫愁嗜血成魔,武三通疯张癫狂,一灯断发为僧,瑛姑独守“黑龙”……任一般情节均相关这“情”字,真是始于斯,止于斯。一、悲情赤炼仙子李莫愁,这个江湖上令人闻风丧胆的嗜血魔头在“情”字面前不过是个悲哀的女子而已。她与陆展元之间的感情无法说是谁对谁错,或许,从开始陆展元就只当她是“愁妹”,不过这个未经世事又自信异常的少女会错了意;又或许,当真两人曾经海誓山盟而陆展元做了负心之人,害得痴情人错用了情。然而不论当初是怎番情形,李莫愁却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客观而言,李莫愁在江湖上,甚至是和那大家闺秀相比也算得上是难能一见的美人儿。然而,这个美女却用自己完整的青春爱了一个永不会相爱的人,又用整个生命去恨一件本该被她遗忘哪怕只是淡忘也好的事情。从此,她也便不再是她,“女魔头”“杀人狂魔”……这些原本看似不会属于这个女子的形容却最终成了她的归属。抑或,真正的李莫愁早已在陆展元说出那句“愁妹,我与你不过是江湖之情……”时就死了。可是不知道,当人们看到她对环抱她纤腰的杨过终是无法下手,对襁褓中的郭襄百般呵护;又或者当人们听到她跳入情花坳的一片火海纵声高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时,是否也曾感受到她的凄苦和她心中那被陆展元盗走后仅剩的丝丝柔情?公孙绿萼,她是《神雕侠侣》中最悲情,最令人心疼的角色。深居幽谷,有个无情无义,**迷眼的父亲,有个形貌怪异,仇恨蒙心的母亲;十八年清心寡欲的绝情谷生活,十八年微笑尚且不允的戒律禁闭。然而这个清新秀丽的女子,却在人生最美好的第十八年遇见了她用生命去爱的男人——杨过。她爱杨过,但她却从不强求,甚至连一句要求都没有。她可以为了他费劲心机,与父争夺,与母周旋,纵使在他眼中,她的影子总是稍瞬即逝。当她听到他说:“我此生只爱龙儿你一个,二女侍一夫,纵是你有这等胸襟,我也没这般想法……”当她听到他说:“待明日我把女儿引到情花坳,仙姑只需把她推进情花丛中,那母老虎爱女心切定拿解药,你我二人便可黄雀在后……”站在十八岁峰口的绿萼竟已看到了生命的尽头:向前是不可分离的神仙眷侣,退后便是寡情的父亲、扭曲的母亲。终于,她哀求着正胁迫自己的父亲在她死后将解药交给杨过,她微笑地听着杨过为救自己宁愿不要解药的呐喊,将洁白的脖颈紧紧贴向了父亲的金刀,满眼竟是那个咬着情花,逗自己微笑的杨过的身影……杨过的至情,公孙止的无情,终于折杀了公孙绿萼的痴情。二、无情公孙止算得上是《神雕侠侣》中一个绝对的反面角色。纵然书中金轮法王、潇湘子等人也是与主人公“道不同不相为谋”,但这其中更多的是各为其主之故。而这位绝情谷主“道是绝情,实则乱性”,却正是个典型的伪君子之代表。公孙止在众多绝情谷弟子心中是备受尊敬和仰慕的,但是这些人却也定然不知这位看似文质彬彬的师父怎番谋妻害女,阴险毒辣:一个人可以为了一己之命而令所谓最心爱的女人亡于自己的刀下;一个人可以不顾多年情分将原配夫人推下百丈寒潭;他也可以为了一个只相识一日的“貌美道姑”不惜加害亲生女儿;他也是那个可以忍心手刃自己骨肉的“贼杀人”。无论是对小龙女、李莫愁的百般顺从,还是对完颜萍、耶律燕的各番调戏,抑或是他口中的大小美女,心中的挚爱柔儿,这些女人于他而言,不过是性与欲的出口,而并非情与意的寄托。他对垂死的小龙女逼婚,不过更加印证了他的薄情与诡诈。裘千尺,一个不可或缺的大配角,也是致使“杨龙十六年分离”的因素之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表示这个女人在年轻时候到底是怎样的性情,但是从裘千仞的蛮横,裘千丈的虚荣来看,这位“铁掌莲花”决计不是一般角色。在她心中,公孙止就如同今日所谓的倒插门女婿,她无时无刻不记挂着是自己将他的独门武功加以改进,是自己协助他管理绝情谷;在她看来,自己的丈夫“给我大哥当个随从尚且不够,给我二哥提鞋都要被踢得远远的”。也许,逼死丈夫的情人是因为爱而生恨的妒忌;也许,对丈夫的相助又相怨是恨铁不成钢的,如同母亲之于子女的情愫。但是,终究这个女子是有爱却无情的。从公孙止在寒潭外设防的无数鳄鱼,从他再见她时的心中一凛,足以见得公孙止对于裘千尺是惧怕多于情爱的。试想即便对方不是如公孙止这般无情无义之人,面对一个处处强于自己,时时压抑自己的“恶婆娘”,又怎么会产生正常的男女之情。然而换个角度,这两位却也当真是另一层面上“天造地设的一对”。同样的强人所难,工于心计,同样的薄情寡义,极端又自私。无论是公孙止对各种女人的过而不留,还是裘千尺对所有男人本能的不信任,历尽岁月沧桑的两人最终选择了用同样无情的眼光和心境去旁顾世间万种风情。或许,“生不同衿,死却同穴”正是这对生死冤家最好的结局。三、钟情可以说,郭芙是整个《神雕侠侣》中最易令人生厌的角色。蛮横霸道,任性无赖,似乎一个女孩子能有的恶劣品性她一应俱全。除了相貌俊秀,声音甜美,这个女人竟然能恰到好处的**了她父母的所有缺点:她不仅继承了郭靖的愚笨,也同时接收了黄蓉的“小算计”,而她这些“愚蠢的小算计”自是让她窘态百出,状况连连。从小的养尊处优,众星捧月,混淆了这位小姐的视听,也干扰了这位少女的判断:一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是憎恨杨过的,虽然连她自己都不明白这种无端的憎恨根源何处;一直以来,她也都认为自己欢喜着大、小武兄弟,并深爱着自己的丈夫耶律齐,即便她似乎总是在他们的身上寻找些什么。直到那场襄阳鏖战,当她看见独臂的杨过应自己之请救助耶律齐时,当她抛却了对杨过莫名的仇恨而直视深陷重围的二人之时,她忽然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对这个狂妄的小子充满着无限的爱意与关注。而彼时,她已身为人妻,他也早已心有所属,这份已久的钟情和迟到的醒悟也只能尘封于自己的心里,长眠于襄阳的城墙之下。武敦儒,武修文,这一对难兄难弟少年时可谓被郭大小姐玩弄于股掌之上。为了赢得芳心,两人当真是当牛做马,任劳任怨,甚至不惜反目决斗。但是,细细琢磨二人亲近郭芙之心,不难发现这其中有很大的巴结成分。两人在郭芙面前,甚至是在郭家人面前是很少有男子气概可言的,身为人徒,讨好师父、师母的最佳途径莫过于从其子女身上入手,郭芙有点短路的性格和对他们兄弟的依赖给他们提供了最佳的途径,因此,这不仅让兄弟二人均对郭芙产生了男女之情,也变相的误导了郭芙对“自己到底钟情于谁”这一问题的正确判断。然而,这种目的并不纯正的喜欢,让二人在看到完颜萍和耶律燕被公孙止侮辱时,顿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被需要感,并迅速激起了二人心中男人最本能的保护欲。最终,对杨过止于一种理智的钟情的完颜萍追随了武修文,而武敦儒也终于找到了能让自己有存在感的女人——耶律燕。其实,钟情在爱情的整个发展脉络中属于最低阶段,人在一生之中可以钟情于各种各样的人,也可以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而钟情于某一人,毕竟钟情不同于痴情、至情,也便没人会要求它的存在一定是忠情而纯情的。四、殇情一代宗师王重阳,一界女侠林朝英。王林二人间纠结反复的情事可以称得上是本书最大的遗憾。无论是那一箱完美的嫁妆,还是那一卷从未舍得烧毁的来信;无论是她让后人唾弃却从不销迹的王重阳的画像,还是她日夜所思只为破了王重阳神功的剑法。哪一般不是因由相思所著,哪一般不饱含着这位女侠最柔软的情怀。杨龙二人天下无敌的“****”不也正是林朝英用心书写的,有关她和王重阳之间的最隐秘的情话。而谁又知道王重阳就一定没有和她一样的情思?那方南北苦寒之地求得的为她疗伤的寒玉床,那幅书写于古墓上岩只为攻克“****”的“九阴真经”,还有那座只为一句当初对她的承诺而修建的道观。又哪一番不是为了对她的眷恋,哪一番不是出于对她的愧疚。或许,杨龙二人于玉女峰上看到的林朝英雕像便是出自王重阳的手笔。而我们也更愿意相信,这对生时为国事所累而终不能走到最后的神仙眷侣,最终可以在华山之巅得以重聚,而这一次便不再有阻碍,更不会有分离。从《射雕英雄传》的“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相对浴红衣”开始,这阙词连同周伯通,瑛姑和段皇爷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便让人可怜可叹。然而,在这场情战中,三个人却没有一个可称得上完全意义上的胜者。而这三人最终也不过演绎了一出拥有喜剧结局的巨大悲剧:当看到尊贵的段皇爷削发为僧,当看到一向顽劣的周伯通因听到瑛姑的召唤而手足无措,当听到瑛姑时时挂念的仍是周伯通,当看到须发皆白的三人一如少年般的重叙往事,那巨大的快乐之下又何曾没有隐匿了诸多无奈与悲哀——英年已逝,红颜老矣,故国远去,骨肉分离。无论是通明伶俐,万事不付诸心的老顽童,还是佳丽良多,贵为一方之主的段皇爷,抑或性情刚烈,已为人妃的瑛姑,任谁都不曾逃脱了那张用命运编制的巨大情网,任谁都为了这一个“情”字郁结半生。百花洞共度余生是此世三人最好的结局,但是,请在下个轮回里,该放手的便放手,该执着的便执着。五、痴情“一见杨过误终身”。《神雕侠侣》中因为杨过误了终身的女子实在太多,而究其根源不过因为“痴情”二字。陆无双,这个跛脚俏丽的女孩儿是第一个为杨过痴情的女子。不知是杨过为她接骨疗伤时的柔情,还是他一口一个“媳妇”的傻气,或者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协助自己避退李莫愁师徒时的智慧,总之,这位还处于青春期的少女对这个拥有侠义心肠又英俊潇洒,狂傲不羁的少年除了爱恋便是爱而不得的伤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那个一边写着《诗经》一边轻声哀叹的温柔女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个一边吹着玉箫一边念着君子的窈窕淑女。一袭青衫的程英,她不同于陆无双的俏,区别于郭芙的蛮,少几分小龙女的冷,逊一些郭襄的怪,然而,比之年龄,她却可谓是整部书中最成熟、最冷静的女子。她对杨过,更多的是知己般的祝福,母亲般的怜爱。无论是茅屋中的悉心照料,还是断肠崖边的知己一言,程英对于杨过也当真是“除了小龙女外最信服的女子”。然而无论是陆无双还是程英,对于杨过而言都只是知己为伴,并无相恋之情,杨过与此二人结义金兰也全是为绝二人之意而为之。郭襄是众多对杨过痴情的女子当中年龄跨度最大的一个,彼时郭襄只十六岁,而杨过却已进中年。其实,郭襄喜欢的杨过并不是当年那个冷傲癫狂的少年,她爱的是那个英俊潇洒,武功盖世,义薄云天的“神雕侠”,是出于一个懵懂少女对大侠最本真的崇敬与景仰。然而,郭襄却也是痴情异常的女子,她希望自己的大哥哥能够与他
本文标题:金庸作品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7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