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自考讲义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有170年的历史。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历史时代是在世界范围内,以当时社会发展的某种主导趋势来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综合概念。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来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仅提出了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方面实行变革的必要性,而且提供了把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结合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科学体系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历史时代及其提出的各项任务,只是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不会自动地产生任何新的理论和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到19世纪上半叶为止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下面简要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的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功绩在于旗帜鲜明地批判了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有着严重的缺陷,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这两个分离的片面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结合起来,创立了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在内的完备而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从而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创始人是威廉·配第,中间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结束。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是严密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政治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阶级属性和社会功能上说,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19世纪上半叶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2击。例如,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社会地狱”把设想的未来社会称为“和谐制度”。英国的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一些合理因素,如关于消灭旧式分工,关于消灭城乡、工农、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早期结合,关于社会权力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关于国家消亡等观点,都为科学地认识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不少缺陷,如他们关于理性支配世界的观点,否认阶级斗争等。除理论来源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细胞学揭示了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共同物质基础,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证明,运动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而只能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这是由它的理论本性决定的。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抽象的思辨体系,它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其次,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派主义体系。再次,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存在于它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之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者。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作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1847年7月发表的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列宁的《论欧洲联邦口号》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两篇论文,提出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的思想;十月革命前夕和革命胜利以后,多次谈到落后的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论述,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作以下几点说明:第一,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第二,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第三,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第四,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核心是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剖析)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主义理论一旦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就会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同样,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就必然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反对把旧事物、旧制度看成永恒不变的3形而上学观点,它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考察资本主义制度,既看到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一定时期内的进步性,又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揭露其不合理性,指明它被更高社会形态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不仅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工人阶级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的界定,就鲜明地体现了它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下面结合实际作扼要说明。第一,关于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是说,不是任何新的提法、新的论断、新的举措、新的形式,都可以称为与时俱进,只有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是与时俱进。首先,与时俱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把握时代的特点。其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再次,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开拓各项工作的新局面。第二,关于坚持与时倶进的意义。首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再次,实践基础上的与时倶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第三,关于理论创新的长期性。理论创新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第四,关于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也就无法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四、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理想是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反映。简言之,理想就是人的奋斗目标。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是全部理想的核心。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风貌的期望和追求。从奋斗目标的长短来划分,有长期的远大理想和近期的具体理想。就我国人民的社会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最高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对于最高理想来说,就是近期的具体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结合实际说明其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南的。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因此,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高理想而奋斗。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今天的行动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4第三节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是把它当做教条还是当做行动的指南,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版自考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1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