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最重要的途径是阅读原著。2、《实践论》和《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为了揭露批判当时党内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而写下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哲学专著。3、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它一切活动的东西。4、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实的结果如何而定5、在《终结》中,恩格斯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的分析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区别。6、在《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指出了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数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1、毛泽东同志的第一篇哲学著作同时也是第一本中国化的马克思哲学专著是:CA.《实践论》B.《矛盾论》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E.《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矛盾论》主要是阐述:()A.唯物辩证法理论的;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的;C.矛盾学说的;D.矛盾普遍性原理的。3、改造主观世界包括:()A.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B.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C.改造立场、观点和方法;D.改造旧思想、旧观念、旧意识;4、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命题的基本含义是()A.思维等同于存在;B.思维能正确的认识存在;C.思维与存在平行并列;D.存在决定思维。5、《终结》中,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时,采用的方法是:()A.个别到一般的方法;B.二分法;C.是逻辑推演法D.具体到抽象的方法。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2分)1、德国古典哲学: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主要成就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经验论:是“唯理论”的对称。认识论中的一种学说。认为感性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源泉,主张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证明,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和唯心主义的经验论。3、认识论的辩证法:广义的认识论的辩证法是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把认识看作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无限发展的过程,认为实践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和谬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都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把辩证法看作是认识论。狭义的认识论的辩证法指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四、原文理解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在自然界中(如果我们把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撇开不谈)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答::①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有不同的特点,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社会规律是通过有意识的人的活动而起作用的。而自然界的发展则是盲目的、不自觉的方式表现出来的。②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尽管有不同的特点,但社会历史的发展仍是有其本身固有的客观规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①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统一。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认识符合于实践,这种符合不是抽象绝对的符合,而是具体的认识符合于具体的实践,因而这种统一是具体的。②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认识是历史的,实践也是历史的,历史的认识统一于历史的实践,因而这种统一是历史的。五、关系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是如何论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理的。答:①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对此,毛泽东从分析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开始,指出同一性同过程的量变状态相联系,是常住性,相对稳定静止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此是相对的。而斗争性同过程的变动性相联系,是运动、发展,并且存在于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他过程转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无条件的,因此是绝对的。②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这一点,毛泽东用“相反相成”这一成语来说明这种联结。“相反”指斗争性,“相成”指同一性。斗争性中寓于同一性之中,因为同一性是对立面的统一,以斗争为前提。同样,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因为矛盾双方之间没有同一性,也无法相互对立和排斥,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基础。③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为只有矛盾双方之间又同一又斗争,才能使事物由一种状态、过程向另一种状态、过程转化,才能使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2.你认为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答: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是一种矛盾的关系。具体表现:①黑格尔哲学体系与方法之间矛盾在其哲学观点中的表现。黑格尔的方法是辩证的,认为一切都是发展的,一切发展都是没有止境的,相反,他的体系则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认为绝对精神的发展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个终点的。②黑格尔的体系和方法之间的矛盾在其政治观点中的表现。把黑格尔的辩证法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去,就必然肯定人类社会是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永恒不变的社会制度是不存在的,普鲁士国家不过是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暂时阶段。而按黑格尔的哲学体系,绝对精神的发展是有终点的,用这种观点去观察社会历史现象时,必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有终点,这个终点已经出现,就是普鲁士王国。因此,黑格尔从其哲学体系出发,作出了温和的、保守的结论。六、批判题(12分)《终结》中恩格斯是如何批判不可知论的错误的?答:①哲学史上,黑格尔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费尔巴哈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立场出发,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但他们都不能彻底驳倒不可知论。②恩格斯引入实践观点,彻底驳斥了不可知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武器。因为只有实践才是沟通思维和存在、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推动着人的认识由浅入深的不断发展;实践可以创造出人工的认识手段;实践锻炼着人的思维能力。③恩格斯用茜素、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加以说明。七、问答题(第1小题14分,第2小题10分,共24分)1、《终结》中恩格斯是如何分析揭示黑格尔的“两个凡是”的命题的。答:①恩格斯首先分析揭示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是包含有丰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的,指出现实并不等于现存,现实的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因为黑格尔说过:“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现为必然性。”因此,决不可以把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简单地理解为:凡是现存的东西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东西都是现存的,而应当理解为,凡是带有必然性的东西都是合理的,都会成为现实,凡是失去必然性的东西都是不合理的,都会消失。这就是命题中的合理的革命的因素,是辩证法思想。②恩格斯接着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根据黑格尔的意见,现实性决不是某种社会制度或政治制度在一切环境和一切时代所固有的属性,恰恰相反,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现实性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辩证法就转化为其反面,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③命题的局限性受到唯心论体系的束缚,并且表现形式晦涩、不彻底。2、《终结》中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哲学基本问题的?答:①恩格斯指出了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根源及提出。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在最初的野蛮人的时代,人们就以灵魂的观念反映了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看法,以后关于宗教的观念,也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一种回答,因此,哲学基本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而到了中世纪末期,出现了近代唯物主义并提出了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样,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被清楚地提了出来。③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谁第一、谁第二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阵营,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科学标准。第二方面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同时,恩格斯在此还对不可知论进行了批判,指出实践是驳斥不可知的最有力武器。六盘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模拟试卷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分)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和的关系问题。2、列宁曾经讲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这两部著作也同《共产党宣言》一样,都是每个觉悟工人必读的书籍。3、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4、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5、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去研究事物的发展。6、《终结》中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是。7、费尔巴哈从1837年起隐居于布鲁克堡的乡村,长期的乡间隐居生活,使得费尔巴哈认识不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因而他一直停留在水平上,未能飞跃到的高度。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主要是侧重于从:()A.方法论上进行批判;B.矛盾学说上进行批判;C.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上进行批判;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上进行批判。2、《实践论》阐述的主要思想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B.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运动;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3、“眉头3、一皱计上心来”所说的哲学含义是:()A.指认识发展过程中的理性认识阶段;B.指认识过程;C.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D.指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4、贯穿于黑格尔全部哲学的基本原则是:()A.思维与存在同一说;B.思维与存在的对立统一;C.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5、《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论述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是讲:()A.运动本身就是矛盾B.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C.差异就是矛盾D.事物就是矛盾三、指出下列两段原文的出处,并作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2、“社会发展史却有一点是和自然发展史根本不相同的。在自然界中全是没有意识的,盲目的动力,这些动力彼此发生作用,而一般规律就表现在这些动力的相互作用中。……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但是,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四、批判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是如何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的。2、《终结》中恩格斯是如何批判费尔巴哈把宗教和人的感情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的。五、关系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矛盾论》中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的。2、《实践论》中毛泽东同志是如何论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六、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1、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是如何论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结合实际说明这一原理的现实意义。2、为什么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六盘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模拟试卷二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10分)1、思维、存在。2、《终结》。3、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4、感性、无源之水,无本之木。5、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6、扬弃。7、旧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A;2、AC;3、A;4、AB;5、ABCD。三、指出下列两段原文的出处,并作分析(每小题10分,共20分)1、答:这段话出自《实践论》,主要是说明了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2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