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马晓河“十二五”时期中国如何调整经济结构
马晓河:“十二五”时期中国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来源:宣讲家网站报告发布时间:2011-04-2809:10对“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理解一、关于“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理解“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提出三个“主”:科学发展是主题,发展方式转变是主线,经济结构调整是主攻方向。如何理解这三个“主”?第一科学发展是主题。我认为今年“十二五”规划里提出的“五个坚持”可以理解科学发展观,就是说科学发展观包括了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改革开放、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第二发展方式跟经济结构调整两个“主”是一回事。要理解什么是发展方式转变,可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的省部长研讨班的会议讲话。锦涛书记在此次讲话中指出,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是三个转变: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从过去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这是需求结构转变;二是经济增长从过去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协调带动转变,这是产业结构转变;三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要素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实质核心就是结构调整,我们从50年代到现在每年都在讲调结构,只是现在不叫“结构调整”改为“发展方式转变”了。当然,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结构调整内容,这是我讲的三个“主”的理解。二、“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篇的主要内容。“十二五”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共分四个方面,一是提出了一个指导思想,二是提出“五个坚持”,三是提出“七个目标”,四是提出“十组政策”,就是十个方面的政策。“五个坚持”非常难记,我们可以采取“去头掐尾抓关键”的诀窍来记忆。如,第一个坚持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我们就抓“结构调整”四个字;第二个坚持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核心就是“科技进步”;第三个是改善民生,第四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第五是改革开放。所以,我们记住“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改善民生、两型社会、改革开放”五个关键词就记住了主要内容。七个目标,今年的七个目标比较新,有很多亮点。一是经济平稳增长7%,往年都是8%,“十二五”规划定的7%是意味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来达到经济增长。二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是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其中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2.2%。三是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这里提出来很多指标,包括节能减排、碳排放的指标。四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要达到7%以上,这是共产党对人民的承诺,下一步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要超过经济增长。六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改善。七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个方面的政策导向,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产业升级,区域发展,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强社会管理。三、“十二五”规划的亮点。跟以往的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纲要亮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调低了GDP增长率。这是要通过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来实现。第二,增加了四个约束性指标。就是必须完成的指标越来越多,指导性指标减少。一是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二是非化石能源占比要上升到11.4%,2020年达到15%。但最近日本的核泄漏给中国敲响了警钟,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如果有50座核电站、核反应堆就很危险,我们现在是70个,日本是50个,所以现在国务院叫停审批核电站,下一步如何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是需要研究的。三是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7%。四是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第一次在规划文本里提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还有城镇的安居工程、高度关注民生,包括城乡居民收入要快速增长,五年内要建保障房3600万套(每年700万套以上),农村养老实现全覆盖。原来中央曾经说到2020年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养老实现全覆盖,这一次下决心提前五年,到2015年实现全覆盖,就是说中央政府每月给中西部地区每个60岁以上农村老人55块钱,给东部地区像北京每人每月27.5元,由地方政府再补贴。还有到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要达到3.57亿人,几乎是全覆盖了。第三,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这次公布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这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由目前的4%上升到8%,就是通过战略新兴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像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高端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都属于战略新兴产业。这里提出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比重要提高4个百分点,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要超过第二产业。还有优化空间布局,通过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培育新区域增长极和产业增长点,就是说我们今后国家要实施18个专项规划,通过这18个规划来培育新区域增长,将来环渤海地区京津冀都市圈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第四,改革提出要有新进展,要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以往五年规划没有提出这个目标,要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强调要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四、“十二五”规划重视发展方式转变、强调结构调整、为人民承诺要改善民生的原因。为什么“十二五”规划这么重视发展方式转变、强调结构调整、承诺要改善民生?我认为中国当前处于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最大的标志是中国已经跨入到“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在这个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会加快、社会结构转换会加快、政治转型会加快,所以这个阶段对我们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对我们执政党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当前面临着两大挑战或两大任务。第一,从历史长河中,中国五千年文明有西汉的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清朝康乾盛世三个百年强盛王朝,如果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强盛一百年,带领中国人民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国家,将会刷新历史。第二,在现有的这种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带领13亿人的大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世界没有先例。历史上没有这种特殊的一党执政,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先例,它将面临许多挑战。所以为什么说现在党中央非常重视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我认为核心点就在我们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任务和史无前例的挑战。结构转型的国际经验教训二战后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先后由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但是大多数国家并没有迈向高收入国家,只有少数国家结构转换顺利,迈向了高收入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地区、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但是像拉美、东南亚、非洲大部分国家如阿根廷、巴西、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埃及、墨西哥这些国家都没有进入,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以后,经济结构调整、社会结构转型、政治结构演变不协调、不成功,导致他们陷入到“中等收入陷井”。今天主要选择三个国家讲一下他们的经验教训,或许对中国有用。一、日本。日本战败后,1947年人均国民收入只有47美元,后来日本人通过发奋努力,到1955年达到200美元,1965年达到890美元,到1970年达到1940美元,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前列,现在日本人均国民收入大概是4万多美元。日本战后重建能这么快地从低收入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主要有四条经验。第一,产业结构选择和调整比较成功。日本战后首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接着再发展重化工业钢铁、水泥、建材,再接着发展高加工度产业汽车、机床,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前列以后日本开始产业结构转型,转到发展高技术密集化的产业和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动漫、机器人、电子信息产品、高档数控机床。其产业结构转型与国情是相配合的。第二,需求结构演变支持了产业结构调整。日本人储蓄率低、劳动力低的时候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储蓄率提高、投资多了就发展重化工业和重加工业,等社会要建立消费型社会的时候,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又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需求结构支持它的演变。需求结构演变一个最大特点是,日本战后储蓄率、投资率连续18年上升。就是说他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前,他的投资率一直上升,消费率一直下降;进入到高收入国家以后,他的消费率上升,投资率下降。所以各位记住,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动是有规律的,是以经济发展阶段为标志的。第三,社会结构转型也很成功。社会结构转型有两大标志,一是中产阶级占社会的比重,二是城市人口占社会的比重。日本在50年代城乡差距比较大,当时穷人多,社会不利于中产阶级成长,到60年代以后,日本通过法律政策的制订,实现了10年收入倍增计划,缩小了贫富差距,基尼系数降到了0.3以下。一个社会基尼系数达到0.4以上表明这个社会很不稳定,他是0.3以下,有利于中产阶级成长,所以到了70年代日本中产阶级已经成长到占全社会人口比重的73%,城市人口占全社会城市人口的72%。所以我总结说,日本人在社会结构转换中,为这个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准备了两个大礼包,就是中产阶级和城市人口都达到了70%以上,所以他后来很成功。第四,政治结构转换实行议会制。日本在二战以前是皇权,二战以后变成了实行议会制,其政治结构特点是:一是实现议会制;二是皇权高高挂起,皇室无权参议国政;三是首相由国会选举,国会的议员由老百姓选举;四是一个自民党带领日本人从低收入迈向中等收入再迈向高收入国家。日本自民党执政将近45年,一个党带领日本人民从穷到富。所以说一党执政完全能搞好一个国家,国际上有先例,如日本自民党、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马来西亚的巫统党,核心在于这个执政党的权力有没有制约,党内的权力结构怎么设计?日本自民党最大特点是十二个字“一党多派、轮替执政、互相监督”。二、韩国跟日本不同的是韩国实行总统制,军人政府上台以后发动工业化,1961年人均GDP是100美元、1970年270美元、1977年1000美元、1980年2300美元、到1990年人均5770美元。1990年的5770美元相当于2010年的1万美元,也就是说1990年韩国进入了高收入国家前列,再用12年韩国跨入到富国加入到OECD,变成发达国家。韩国也有四条成功经验。第一,产业结构转型比较成功。韩国军人政府上台,朴正熙上台后就抓经济,他首先抓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跟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后一样。第二,需求结构演变支持了产业结构调整。需求结构演变,储蓄率投资率上升30年,到了1990年人均一万美元的时候达到顶点,此后下降,叫“投资率上升”下降,“消费率下降”上升。第三,社会结构转型比较成功。韩国在1990年前后也是为进高收入国家准备了两个大礼包:中产阶级占75%,城市人口占74%。韩国也是在70年代后、80年代开始大力采取法律和政策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使得基尼系数降到0.3,较低的城乡群体行业收入差距有利于中产阶级成长,理性社会建立。第四,政治体制上实行总统制。韩国这个国家很有特点,50年代先学民主,到了60年代下半期又开始建立威权体制。在经济不发达老百姓没钱的时候是少数精英领着穷人搞选举,搞得老百姓厌烦了,后来朴正熙军人政府上台后开始发展经济,老百姓还挺支持他,到现在很多韩国人还说朴正熙好。但是在70年代末期,朴正熙被暗杀全斗焕上台,到80年代末期中产阶级成长起来,大学生、中产阶级上街游行要民主,全斗焕被赶下台卢泰愚上台,卢泰愚上台后推进民主化。所以韩国的政治体制结构转换是先民主后威权再民主,社会经过了一点动荡,但是动荡不大,后来的民主转型主要是理性的中产阶级在闹事,不打砸抢。但不管怎么说韩国转型比较成功。三、巴西巴西是总统制,但是巴西不成功,70年代经济发展巴西比韩国醒来早但比韩国起来晚。在1970年,巴西人均GDP450美元,是韩国的1.7倍。1990年,巴西人均GDP2790美元,只是韩国的48%。2006年巴西人均GDP4700美元,只是韩国的1/4。所以,他比韩国发展早,但是比韩国落后。巴西现在是中等收入国家,还没有进入高收入国家,现在看他和中国谁先进入高收入国家。巴西不成功也有四个教训。第一,产业结构的选择和转型不成功。巴西军人政府上台以后大力发展经济,当时巴西人口多、进城的人多但是没有工作,失业率高。按道理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他优先发展重化工业,需要钱、不需要劳动力的产业,所以造成失业人多、借债多。第二,需求结构演
本文标题:马晓河“十二五”时期中国如何调整经济结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68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