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活页作业(七)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读下图,完成1、2题。1.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B.太阳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2.下列对应错误的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逆辐射——C解析:由图可知,A为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的反射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能力弱,地面才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1.A2.C3.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温差)较月球表面要小得多,主要原因是()①白天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②白天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作用明显③夜晚地球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④夜晚大气逆辐射产生保温作用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昼夜温差与昼夜的温度高低有关。地球上,白昼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时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因而昼夜温差小。答案:A4.下图中A、B、C、D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解析:与海洋相比,陆地热容量小,吸热和放热均快,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昼夜温差大。有云时,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无云时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气温比无云时高,昼夜温差小。答案:C5.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热力环流的是()解析:白天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上气流下沉,陆地上气流上升,吹海风。答案:C6.图示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下列数字序号的具体内容与其组合最恰当的是()①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垂直运动③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④空气水平运动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C.甲③,乙②,丙①,丁④D.甲②,乙③,丙①,丁④解析:解题需掌握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从①→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答案:B7.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填“白天”或“夜晚”)。解析:比较高空同一水平面上C、D两处的气压高低,可以选择高空等压面作为参照物。C位于等压面以下,D位于等压面以上,所以C的气压高于D。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因此A的气压低于B。如果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说明此时是夜晚。答案:(1)高低(2)高(3)顺(4)夜晚读下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g表示不同辐射),完成8~10题。8.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A.箭头aB.箭头bC.箭头cD.箭头d9.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箭头a表示的辐射B.箭头b表示的辐射C.箭头c表示的辐射D.箭头d表示的辐射10.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①箭头f可能增强②箭头e可能增强③箭头c可能增强④箭头a可能增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任何物体都要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相反。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而言,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都为长波辐射。明确图中各箭头a为太阳辐射,b、g为地面辐射,c、d为大气辐射(其中c为大气逆辐射),f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e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答案:8.A9.C10.D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11、12题。11.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12.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位置应选择在()A.甲B.乙C.丙D.丁解析: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气压区。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化工厂区位选择时应位于城市热力环流圈之外。答案:11.B12.C海子曾写过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代影视剧中,女主角往往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头发向后飘散,反映出女主角愉快的心情。甲、乙两图分别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13、14题。13.甲图①②③④四处中,气温最高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14.为了完成女主角头发向后飘散的场景,如果你是导演,你会选择什么时间段完成拍摄()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6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解析:第13题,①④两地分别位于近洋面与近地面,温度应高于高空的②③两地;由此时的海陆环流图得出④处气温高于①处,故选D项。第14题,面朝大海,在海风吹拂下头发向后飘散,说明近地面此时盛行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即海洋气温要低于陆地气温。依据乙图中海洋和陆地的气温曲线可以判断,一天中大约8时至16时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B项符合要求。答案:13.D14.B15.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D表示________________。(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有关。(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有关。(4)近地面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有关。解析:第(1)题,要注意下列几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吸收、散射、反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主要形式,不能把反射作用和削弱作用等同起来;大气辐射的一部分射向高层大气和宇宙空间,一部分射向地面,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不能把大气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等同起来。第(2)题,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说明晴朗的夜晚气温低。晴朗的夜晚气温低应从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等角度来分析。第(3)题,多云的白天气温低,主要是云对太阳辐射具有强烈反射作用的结果。第(4)题,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原因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而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答案:(1)大气和地面的反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丙(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甲(4)近地面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乙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02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