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高一地理试卷及详细解答
(2011年江苏检测)下图为1951~2002年我国气温增温速率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1951~2002年,我国()A.各地都增温B.增温幅度自东向西递增C.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年增温可达0.8℃D.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2.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A.西北、华北、东北地区B.西北、华北、西南地区C.西北、华北、华东地区D.西北、华北、华南地区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及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要注意图中给出的是每10年的增温值,最大地区可达0.8℃,而年增温不可能达0.8℃;从1951年到2002年经历了大约50年,因此增温幅度最大地区的增温值可达4℃(即50×0.8℃)。第2题,从图中很容易看出,我国气温升高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最不明显的是青藏地区。答案:1.D2.A有资料表明,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6℃~0.9℃,当今全球气候具有变暖的趋势,读图回答3~5题。3.上图中的气温变化曲线反映的是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一阶段地球平均气温波动升高B.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全球将继续升温C.该曲线变化的总趋势与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的趋势一致D.近百年来的气温仍低于地质时期各阶段的气温4.该图反映的问题是全球变暖,下列对策可缓解气候变暖的是()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②大面积植树造林③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④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5.上述气温变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B.高山冰川将改变规模,有些地方出现减少和退缩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解析:第3题,近百年来气温波动上升,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地质历史时期有三次大的冰期,当前地球气候正处在温暖的间冰期中,因此现在的气温高于大冰期时的气温。第4题,大气中CO2增多与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和毁林有关。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向大气排放温室气体,减缓变暖趋势。第5题,气温升高,物种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生物多样性有可能减少;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化,出现减少和退缩;大气中CO2增多,其施肥效应可能使部分地区的作物增产,并且高纬度和热带经济作物在全球变暖的环境下受益增产;气候变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威胁人体健康。答案:3.D4.D5.B6.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世纪90年代,某国政府在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项报告中指出:使全球气候逐步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与森林砍伐中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图甲是在南极萨布尔基地冰穴测定的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历史数据。图乙是19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图。(1)从甲图和乙图可以看出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与全球气温两者基本呈现________(正或负)相关关系。(2)从乙图看出温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二氧化碳的________效应。(3)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双选)()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过度砍伐森林C.人口剧增,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D.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4)为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3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以及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对策。(1)、(2)两题,通过读图即可得出结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有关,植被破坏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减弱,客观上也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全球变暖会使海水受热膨胀、两极冰川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融化,从而使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产生威胁。因此需要针对原因,采取一些抑制二氧化碳增加的措施,避免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严重的后果。答案:(1)正(2)波动上升温室(3)BD(4)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推广节能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等。一、选择题1.下列事实能证明地球气候变化的是()①南极洲发现煤层②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分布痕迹③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④北美五大湖湖盆冰蚀作用形成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选A。南极洲发现煤,说明南极洲曾经温暖湿润;非洲赤道附近有古冰川说明非洲曾经寒冷;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因为地壳运动;北美五大湖湖盆冰蚀作用说明当时冰川广布。2.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下降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③华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④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A。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蒸发旺盛,天山博格达峰雪线上升;东海水温及华北地区的气温都会上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会增加,全球旱涝异常几率增加。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①加剧农田土壤盐渍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3题,根据题目条件,海平面若上升40~50厘米,据图可分析,农田地下水位会上升,加上海水盐度高,加剧农田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由于海平面上升,滩涂面积会减少。从图上看,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不会淹没农田,但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较大。故只有①、②正确。第4题,导致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是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加。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森林被砍伐,会使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答案:3.A4.B(2011年山东青岛高一质量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5~7题。5.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A.土壤更肥沃B.热量更丰富C.降水更丰沛D.光照更充足6.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A.年总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减少C.地带性植被改变D.自然灾害减少7.人类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调整作物布局B.改善能源结构C.提高消费水平D.推广无氟冰箱解析:第5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地1月等温线北移,且农作物种植由小麦改为水稻,说明该地气温升高,热量更丰富。第6题,气温升高,蒸发增强,年总蒸发量增大。第7题,缓解这种变化的主要措施有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植树造林等。答案:5.B6.A7.B8.全球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可表现在()A.南半球农作物的分布向北移B.俄罗斯的亚寒带针叶林生长的更加旺盛C.农业生产活动受到病虫害危害的范围会明显减少D.全球各地小麦的生产都会出现明显的增收现象解析:选B。世界农业受气温的影响很大,全球变暖,会使北半球温度带向北移,南半球温度带向南移。同时,会使高纬度地区变得温暖,降水增加,利于森林的生长。气候变暖,会使热带半干旱地区的小麦产量下降,如印度北部。(2009年浙江卷)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9~10题。9.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10.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设计的地理现象较多,应仔细分析。第9题,全球变暖,温度升高,会导致洪涝、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第10题,控制全球变暖的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多种水稻会排放更多的甲烷,也会加剧全球变暖。答案:9.B10.A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试卷及详细解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03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