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钢筋的品种:常用钢筋有热轧钢筋、钢丝、钢绞线、螺旋钢筋及钢棒等。2.低碳钢或普通低合金钢在高温下轧制而成,型号HPB235、HRB335、HRB4003.屈服强度(流限)是软钢的主要强度指标4.硬钢采用“协定流限”作为强度指标。原因:硬钢没有明确的屈服台阶(流幅),所以计算中以“协定流限”(条件屈服强度)作为强度标准。协定流限:所谓“协定流限”(条件屈服点)是指经过加载及卸载后,相应于残余应变为0.2%的应力,用σ0.2表示。σ0.2一般相当于抗拉极限强度ft的70%~90%。规范取极限抗拉强度的85%作为硬钢的条件屈服强度。5.以边长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温度20±3℃,湿度≥90%的条件下养护28天,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作为砼的强度等级,用符号C表示,单位N/mm2(MPa)。6.实际结构中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与标准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关系为:fc=0.88*0.76fcu=0.67fcu7.复合应力状态下砼强度:1)双向受压:双向受压强度大于单向受压强度,即一向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2)双向受拉:在双向受拉区,其强度与单向受拉时差别不大,即一向抗拉强度基本上与另一向拉应力的大小无关。3)一向受压一向受拉:抗压强度或抗拉强度均随另一方向拉应力或压应力的增加而减小。8.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是这两种材料能组成复合构件共同受力的基本前提。9.bybsyadfuAfl4可见:钢筋强度越高,直径越粗,砼强度越低,锚固长度越长。10.光面钢筋表面凹凸程度小,机械咬合作用不大,与砼的粘结强度较低。为保证锚固,规定受力末端必须作成半圆弯钩。第二章1.极限状态法规定了结构构件的两种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即验算结构构件最终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即验算构件在正常使用时的裂缝开展宽度和挠度变形是否满足适用性的要求)。2.工程结构的功能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安全性;2)适用性;3)耐久性。这三个方面的功能要求统称为结构的可靠性。3.“作用”是指直接施加在结构上的力(如自重、楼面活荷载、风荷载、水压力等)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约束变形的其他原因(如温度变形、基础沉降、地震等)的总称。前者称为“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后者称为“间接作用”。4.荷载在结构构件内引起的内力、变形和裂缝等反应,统称为“荷载效应”,常用符号S表示。5.荷载标准值:是指荷载在设计基准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值,理论上它应按荷载最大值的概率分布的某一分位值确定。6.荷载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荷载的其他代表值都是以它为基础再乘以相应的系数后得到的。第三章1.当受弯构件沿弯矩最大的截面破坏时,破坏界面与构件的轴线垂直,称为正截面破坏;当受弯构件沿剪力最大或弯矩和剪力都较大的截面破坏,破坏截面与构件轴线斜交,称为斜截面破坏。2.为保证耐久性、防火性以及钢筋与砼的粘结性能,钢筋外面须有足够厚度的砼保护层。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算起)不应小于钢筋直径及附求4表1所列的数值,同时也不宜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3.梁的应力-应变试验:1)未裂阶段:是计算受弯构件抗裂时采用的应力阶段;2)裂缝阶段:是计算构件正常使用阶段的变形和裂缝宽度时所依据的应力阶段;3)破坏阶段:是按极限状态方法计算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时所依据的应力阶段。4.正截面的破坏特征:1)适筋破坏:配筋量适中;受拉筋先屈服,后砼边缘达到极限;压应变εcu,砼被压碎,构件破坏;钢筋和砼都充分发挥强度;破坏前,有显著的裂缝开展和挠度,有明显的破坏预兆,属延性破坏。2)超筋破坏:配筋量过多;受拉钢筋未达到屈服,受压砼先达;到极限压应变而被压坏;承载力控制于砼压区,钢筋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裂缝根数多、宽度细,挠度也比较小,砼压坏前无明显预兆,属脆性破坏。3)少筋破坏:配筋量过少;拉区砼一出现裂缝,钢筋很快达到屈服,可能经过流幅段进入强化段;破坏时常出现一条很宽裂缝,挠度很大,不能正常使用;开裂弯矩是其破坏弯矩,无明显预兆,属于脆性破坏。5.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1)平截面假定2)不考虑受拉区混凝土的工作3)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理想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在计算时,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εcu取为0.0033)4)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热轧钢筋),其应力应变关系可简化为理想的弹塑性曲线6.SL191-2008规范取系数α1=0.85,是为了更有效地防止发生超筋破坏,保证结构的延性。7.x≤α1ξbh0或ξ≤α1ξb是为了防止超筋破坏;ρ≥ρmin是为了防止少筋破坏。第四章1.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1)斜拉破坏(剪跨比λ>3):特点:整个破坏过程极速而突然,破坏荷载比斜裂缝形成时的荷载增加不多。原因:由于混凝土余留截面上剪应力的上升,使截面上的主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抗拉强度。2)剪压破坏(1<λ≤3):特点:破坏过程比斜拉破坏缓慢一些,破坏是的荷载明显高于斜裂缝出现时的荷载。原因:由于混凝土余留截面上的主压应力超过了混凝土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抗压强度。3)斜压破坏(λ≤1):原因:过大的主压应力。2.设计时,如果能符合KV≤Vc,则可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仅需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3.抵抗弯矩图(MR图):就是各截面实际能抵抗的弯矩图形。4.在弯起纵筋时,弯起点必须设在该钢筋的充分利用点以外不小于0.5h0的地方。第五章1.受压构件的箍筋都应做成封闭式。2.偏心受压短柱试件的破坏:1)受拉破坏:特征是受拉钢筋应力先达到屈服强度,然后压区混凝土被压碎,与配筋量适中的双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相类似。2)受压破坏:特征是靠近轴向压力一侧的受压区混凝土应变先达到极限应变而被压坏。3.偏心距增大系数法4.1)若ηe0>0.3h0时,可按大偏心受压构件设计。2)若ηe0≤0.3h0时,可按小偏心受压构件设计。5.补充条件x=ξbh0,是为了使钢筋用量最少。6.由于构件破坏时As的应力σs一般达不到屈服强度。因此,为节约钢材,可按最小配筋率及构造要求配置As,即取As=ρminbh0或按构造要求配置。第六章1.将轴向拉力N的作用点在纵向钢筋之外或在纵向钢筋之间,作为判别大、小偏心受拉的界限。第七章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扭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荷载直接引起的扭转,其扭矩可利用静力平衡条件求得,与构件的抗扭刚度无关,一般称之为平衡扭转;另一类是超静定结构中由于变形的协调使构件产生的扭转,其扭矩需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求得,称为协调扭转或附加扭转。2.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扭破坏形态主要与配筋量的多少有关。1)少筋破坏:通过满足受扭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和构造等要求来防止。2)适筋破坏3)超筋破坏:通过控制构件截面尺寸不过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过低,也就是通过限制受扭钢筋的最大配筋率来防止。3.矩形截面构件在弯、剪、扭共同作用下的破坏形态1)弯型破坏:当剪力很小、扭矩不大、弯矩相对较大,且配筋量适中时,构件的破坏由弯矩起控制作用,称为弯型破坏。2)扭型破坏:当剪力较小、弯矩不大,扭矩相对较大时,且顶部钢筋少于底部钢筋,构件的破坏由扭矩起控制作用,称为扭型破坏。3)剪扭型破坏:当弯矩很小,剪力和扭矩比较大时,构件的破坏由剪力和扭矩起控制作用,称为剪扭型破坏。4.为使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呈现适筋破坏,充分发挥抗扭钢筋的作用,抗扭纵筋和箍筋应有合理的最佳搭配。规范中引入系数ζ---受扭构件纵向钢筋与箍筋的配筋强度比,即二者体积比和强度比的乘积。5.规范要求:0.6≤ζ≤1.7,当1.7时,取ζ=1.7,设计时一般取1.2(最佳值)。6.抗扭配筋的上下限(P179~182)第八章1.构件的抗裂能力主要靠加大构件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来保证,也可采用在局部混凝土中掺入钢纤维等措施,最根本的方法则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2.增加截面尺寸、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配筋量及选用合理的截面都可提高构件的刚度,但合理而有效的措施是增大截面的高度。第九章1.根据梁格布置不同,整体式肋形结构分为:(1)单向板肋形结构长、短跨之比l2/l1≥3时,荷载绝大部分沿l1传到次梁,板当作支承在次梁上的梁计算,称为单向板。(2)双向板肋形结构l2/l1≤2时,荷载沿两个方向传到四边的支承梁,须进行两个方向的内力计算,称为双向板。在2~3之间时,宜按照双向板计算。若按照单向板计算,则长边方向应配置足够的构造钢筋。2.塑性铰与理想铰的不同(P245):①理想铰不能承担M,塑性铰可以②理想铰为一点,塑性铰为一区域③理想铰两个方向产生无限转动,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有限转动
本文标题:钢筋混凝土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08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