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朱志敏你对李大钊的生平事迹知道多少呢?请说说。请阅读课本的“李大钊简介”,了解李大钊的生平。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同志从小失去父母,靠垂老的祖父抚养成人。他7岁入私塾读书,经过9年严格的私塾教育,被称为“奇才”。16岁时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李大钊同志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当时的中国,濒临着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国家存亡、民族存亡的问题,摆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面前。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同志“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题。1913年冬,李大钊同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他在这里更多地接触了欧洲的社会主义思想,开始研究关于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著作。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同志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激励全国人民开展反日爱国运动。1916年春,李大钊同志回国。他写的著名论文《青春》,发表在《新青年》上。这是“五四”以前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篇宣言书。它号召中国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换回民族之青春”,对激励广大中国青年的革命进取心起了很好的作用。青少年时期的李大钊同志赵纫兰——李大钊同志的夫人图片李大钊青年时期读大学时做总编辑时1914年2月李大钊同志在东京留影担任《晨钟报》总编辑时的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党建时期的李大钊担任《晨钟报》总编辑时1927年4月28日,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了最后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情若然,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只是,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站在绞刑架下,这位蜚声中外的北大教授、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又进行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便绞死了共产主义……”最后,奉系军阀采用从欧州进口的刑具,:李大钊就义的绞架这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绞杀革命烈士李大钊的绞刑架。以最残忍的“三绞处决”法,对李大钊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绞杀。中国共产党党名的议定者,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第一个慷慨就义。李大钊故居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李大钊纪念馆李大钊汉白玉雕像题解:“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正音正字滞留zhì俨然yǎn谒见yè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接洽qià俨然:十分像;整齐。标榜:吹嘘夸耀。豁达:性格开朗。一、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李大钊的。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第一部分(1—8),讲述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国内大的局势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9—26),全文的重点。讲述了李大钊被捕以后的遭遇及其思想历程。第三部分(27自然段到结尾),对李大钊的精神进行总体的评价。二、问题探究:1、本文使用了李大钊自己的一些文章、被捕以后的自述以及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等。请找出这些资料,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本文使用了以下一些资料:(1)引用了李大钊在1920年写的《自然与人生》中对于生死问题的论述:“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没有多大区别。”(教材11页)(2)引用了《牺牲》中的段落:“人生的目的,--------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教材11页----12页)(3)引用了《狱中自述》中的段落:“钊自束发受书,-------则钊感且不尽矣!”(教材12页)(4)引用了《北京档案史料》中的《李大钊狱中供词》:“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五千余字)中,-------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教材12页)(5)引用了当时的报纸报道“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请将李大钊交法庭依法审讯。”“据《顺天时报》报道,------何为激励士心。”“此外-----汉口《民国日报》记者证实此要人就是蒋介石。”(教材13页------14页)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个超越生死、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大智大勇,富有崇高社会声望的人。2.李大钊是怎样思考生死问题?他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1)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2)他不赞成无畏的死,认为只有为了真理而死才是人生的“佳境”,为革命而死能使精神达到崇高不朽的境界。(3)要求勇敢地面对人生追求真理。可看到李大钊对于生死处之泰然,渴求生命超越的精神。他慷慨赴死体现了用真理化解生死,用精神赢得不朽的崇高革命境界。13-18段3、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从他对亲人的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李大钊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气概,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来自他对人生的透彻认识。虽然最后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李大钊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内心对亲人是饱含真情的。传记里提到他“静静的看了看她们”,在镇定与沉默中含有关怀与保护之意。他相信他的亲人能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镇定与沉着,其实是寓浓情于平淡之中的。4、本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哪些优秀品质?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的讲述。(1)临危不惧。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坚守战斗岗位;(2)忠于革命。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置之度外;(3)视死如归。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架下,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为党献身;(4)大智大勇。他与敌人的斗争中,充分反映了他坚定的革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5)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青年,他表示自己愿意“负其全责”,要敌人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舍己救人,一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5、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传主从容就义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评议。请找出文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这些文字的作用。评议性的文字在11、12、15、17、18、19这六个较为集中。(朗读,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既是对事实的阐释,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这些文字对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对认识传主的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点睛作用。三、主旨感悟文章通过叙述李大钊同志人生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充分地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坚守岗位;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置之度外;在监狱中、法庭上和绞刑架上,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从容就义,为党献身。
本文标题:铁肩担道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25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