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需求分析-画DFD图
培训中心日常业务•培训中心的日常业务是:将学员发来的电报、信件、电话收集分类后,按几种不同情况处理。如果是报名的,则将报名数据送给负责报名事务的职员,他们要查阅课程文件,检查某课程是否额满,然后在学生文件、课程文件上登记,并开出报名单交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再开出发票经复审后通知学员。如果是付款的,则由财务人员在帐目文件上登记,再经复审后也给学员一张通知单。如果是查询的,则交查询部门查阅课程文件后给出答复。如果是想注销原来已选修的课程,则由注销人员在课程、学生、帐目文件上作相应修改,经复审后通知学员。对一些要求不合理的函电,培训中心将拒绝处理,培训中心日常业务数据流图DFD的基本成份-数据流.•概念:由一股固定成份的数据组成•例:报名数据=姓名+年龄+性别+单位名+课程名•发票=姓名+单位名+金额•流动方向:加工-加工,加工-文件,源-加工•注:两加工间可有几股数据流.•命名:除流向文件或从文件流出的不必命名,其它要有合适名字DFD的基本成份-加工•概念:加工是对数据的操作,例查询•命名:理想是名词+动词•编号:反映在分层图中的位置.DFD的基本成份-文件•概念:暂存的数据•命名:•注意:加工与文件间数据流的方向•若一加工既要读又要写文件,用双向箭头.DFD的基本成份-源点和汇点•指位于系统外的人与物.例:学员DFD的基本成份-物资流•在系统中画出物资流有时有助于理解,但最终将被删除DFD的基本成份-*,,+尽量少用由外向里画数据流图•画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系统对外接收什么数据,系统向外界送出什么数据•画系统内部由源推导加工至汇点加工画出:数据流产生变化,加上加工数据流画出:被用户当一个单位来处理的一组数据文件产生:加工中有使用的一些文档与存储的数据等由外向里画数据流图-注意•适当命名:避免引起错觉名字,避免空洞名字,难发命名时注意可能可被子再分解.•画数据流非控制流•先考虑稳定状态•忽略细节:对于出错,例外等类似情况,只画出数据流即可.•随时准备重画由顶向下画分层数据流图•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方法•分层数据流图是一种比较严格又易于理解的描述方式,它的顶层描绘了系统的总貌,底层画出了系统所有的细部,而中间层则给出了从抽象到具体的逐步过渡。•运用这描述手段,我们能建立起一套可以由顶向下阅读的系统说明书。•由顶向下画分层数据流图-注意父图和子图的输入输出数据流要“平衡”。根据“抽象”原则,每张图只画出作为加工间交界面的文件和数据流,而不必画出加工内部的文件。如要了解某个加工内部的细节,可以阅读与这个加工的编号相同的一张图。一个加工一般最多分解成7个子加工。当每个加工都已足够简单时,分解就可结束在画父图时,只需画出加工和加工之间的联系,而不必画出各个加工内部的细节父子平衡与不平衡例一个实例——运动会管理系统DFD。•组织一个大型运动会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决定日期、地点、规模、设立哪些比赛项目,报名期限等,并作出一些规定,如每人最多可参加多少项目,每个项目每队最多可有多少人参加等。在报名结束后,要给每个运动员编号,统计每个项目有多少运动员以及有哪些运动员参加,并根据每个项目的参加人数等具体情况排出比赛日程表。在运动会进行过程中要按各项比赛的成绩及时公布单项名次并累计团体总分。比赛全部结束后要公布团体名次。数据词典-DD•DD:数据流图中所有条目构成词典.•DD条目类型: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加工•DD中同种符号认识:+,[|],{},()DD-数据流、文件、数据项条目例•数据流:取款单=帐号+户号+金额+日期乘客名单={乘客姓名+单位名+等级}•文件:货物库存=编号+货物名称+类别+单价+总价•组织:按货物类别与编号排序•数据据项条目:帐号=0000-9999存期=[1|3|5|8]DD-加工条目及例子•加工描述方法: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定树•加工描述内容:加工激发条件、加工逻辑、优先级、执行频率、出错处理。•结构化加工描述例:例:销售中加工确定订货的描述名称:确定订货编号:1.3输入:合格订货单输出:可发货单加工逻辑:根据货物库存IF订货单的项目数量该项目库存量临界值THEN产生发货单处理ELSE此订单缺货,登录至暂存订货单,获到货通知后处理SA分析的四个步骤•SA方法分析过程分四步进行:·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从当前系统的“具体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与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作补充。说明目标系统的人--机界面。说明至今尚未详细考虑的一些细节。出错处理。系统的启动和结束。系统的输入输出格式。性能方面的要求。其他。SA分析的四个步骤-具体模型与抽象模型区别•会计科20l室的老张在收到用户打来的订货电话或寄来的订货函件后开出发票,并将发票的存根联经传送带传送给统计科432室的老李,又将发票的付款联交给出纳员对SA分析总结•SA方法的基本思想:“由顶向下逐层分解”,这是软件工程中的一条基本原则。•SA方法的实施步骤:先分析当前现实环境中已存在的人工系统,再考虑即将开发的软件系统。•SA方法优点:简单清晰,易于学习掌握、易于使用。•SA方法的薄弱环节:SA方法在理解和表达用户的数据需求方面比较局限,同数据库技术亦不能较好地衔接。SASA方法在理解和表达人机界面方面是很差的,用数据流图描绘人机界面不太合适,逐层分解在这里起不了什么作用,而且SA方法通常要到最后才来考虑人机界面。SASA方法强调分析数据流,而对时间、控制方面的描述恰恰是不精确的,所以SA方法原则上不适用于实时系统。在澄清、确定用户需求方面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快速原型法-采用原因•瀑布模型开发的主要问题有:•由于用户并不能确切了解他的需求是什么,也不知道哪些要求可以用软件来实现,所以一开始不容易获得精确、完整的需求说明书。•需求说明书仅是一份书面资料,它是不可执行的,所以不易发现其中的错误,隐含的问题一直要到系统交付到用户手中才暴露出来,纠正所需的代价就太大了。•由于各阶段采用的描述方式各不相同,当用户希望修改需求时,修改工作量极大,且难以保证各阶段的一致性。快速原型法-类型快速建立原型的研究分为两类:快速建立需求规格的原型(RapidSpecificationPrototyping,简称RSP);快速建立渐进原型(RapidCyclicPrototyping,简称RCP)。快速原型法-RSP•RSP建立的模型反映了系统的某些方面,它可以密切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因此有助于获得更完整更精确的需求说明书,待需求说明书确定之后,这个模型一般就被丢弃,后面的开发仍按瀑布方式进行。此类模型通常着重系统的可测试性、可理解性等•RCP采用循环进化的开发方式,它对系统模型作连续的精化,将系统需具备的性质逐步添加上去,直至所有的性质全部满足,此时模型也就发展为最终产品了。这是一种交互式、增量式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开发人员一直与用户密切联系,它不是要求一次就做出最终产品,而是要经过多次试探和反复,所以更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因而也就更现实了。快速原型法建立模型类型•快速建立模型可以分为三类:用户界面原型、功能原型和性能原型。•对交互式系统来说,用户最关心的往往是用户界面,包括菜单格式、输出格式和操作命令的使用等,建立用户界面原型时可以忽略功能、性能方面的要求.•功能原型一般实现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此时可以忽略出错处理、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性能原型对实时系统来说,某些性能指标往往是很关键的,如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此时可以建立性能原型,它应该实现系统中最耗时间、最占空间的那些功能,而对用户界面和其他功能则可以忽略。
本文标题:需求分析-画DFD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56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