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元认知理论王彩红•元认知的概述•元认知的定义•元认知四种理论模型•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的培养•元认知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一、元认知理论的概述•1956年塔斯基引入元的概念,197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佛拉维尔依据元的概念在其《认知发展》中提出元认知的术语。佛拉维尔学说被称为当代世界前沿理论。元认知理论的研究和实践迅速在全球展开,影响深远。到了80年代、90年代初,我国心理学界对元认知的研究多了起来,北师大董琦教授和西南师大张庆林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显著。目前有关元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元认知知识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个体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和特征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来探讨元认知的有关问题;二是以元认知监控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预定任务的认知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的、自觉的监控、控制和调节的过程来探讨元认知过程的心理机制与活动规律。二、元认知的定义•在众多的元认知定义中,以元认知研究的开创者佛拉维尔所作的定义最具代表性。1976年,他将元认知表述为“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它相关事情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981年,他对元认知作了更简练的概括:“反映或调节认知活动的任一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鲍尔与巴克也认为,元认知是“个人对认知领域的知识和控制”。姚景照(2005)认为,“元认知是主体以认知活动为对象所进行的认知及其它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除此之外,其他学者Yussen(1985),Kluwe(1987),Nelson(1990),董奇(1990),汪玲(1999)等人都对元认知的概念作了不同的界定。正如Reder(1996)所言,“对不同的人来说,元认知具有不同的含义”董奇(1990)认为,元认知应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汪玲(1999)提出元认知有三个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认知调节。其中董奇的说法被大家所广泛接受。三、元认知理论的几种模型•1、1990年Nelson等人提出的元认知模型图•上图描述了这一模型中元水平与客体水平的等级组织以及假想的信息流。该模型有三个特征:(1)监测,即信息从客体水平向元水平流动,它使元水平得知客体水平所处的状态;(2)控制,即信息从元水平向客体水平流动,它使客体水平得知下一步该做什么;(3)元水平具有某种模型,该模型包括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式。在元认知模型中,元水平通过与客体水平之间进行信息的往返交流达到认知目标。•2.汪玲、郭德俊等人的元认知三要素关系模型图•注:K指元认知知识,E指元认知体验,S指元认知技能。•元认知技能、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是元认知活动的三大要素,通过三者的协同作用,个体得以实现对认知活动的调节。上图表明,首先,在认知活动中,调节活动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个体反复运用有关的元认知技能,对认知活动作出连续不断的调节。其次,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技能三者中,两两之间都是一种双向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如下:•(1)箭头EK、KE表明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知识之间的关系,即元认知体验可以激活记忆中相关的元认知知识,使之从长时记忆回到工作记忆中,为当前的元认知活动服务,而元认知知识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元认知体验的含义。•(2)箭头ES、SE表明了元认知体验与元认知技能之间的关系,即元认知体验可以为元认知技能的运用提供必需的信息,使调节(亦即元认知技能的运用)具有针对性,而调节能激发新的元认知体验,从而为下一步的调节作准备。•(3)箭头KS、SK表明了元认知知识与元认知技能之间的关系,即必要的元认知知识储备是进行调节的基础,它能为调节活动的进行提供指导,而调节能使个体积累新的关于认知活动的经验,从而对原有的元认知知识进行补充或修改。•另外,由指向元认知技能的两个箭头ES、KS可知,个体运用元认知技能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需要具备两个辅助条件,一是关于当前认知活动的体验,一是相关的元认知知识。同理,从技能出发的两个箭头SE、SK则表明,调节动作对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均会产生影响,一方面它能激发新的元认知体验的产生,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对原有的元认知知识作出修改、补充。•3.戴斯(1990)提出的智力PASS模型•在PASS模型中,信息加工的整合包括四个单元:信息输入、感觉登记、中央加工器和指令输出。中央加工器主要包括三种认知成分:同时性加工与继时性加工两种编码过程以及计划过程。如下图所示:•注:Ⅰ、Ⅱ、Ⅲ分别代表鲁利亚学说中相应的大脑一、二、三级功能区。•该理论运用信息加工方法,对智力活动的内部过程作尽可能的定量描述,把智力的评定奠基于“过程”之上,“过程”成为了智力整体的组成部分。PASS是由“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四个部分组成。PASS理论把智力理解为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其中包含三级认知功能系统、四种认知过程。注意系统是基础,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其实,计划系统在本质上是和元认知相同的。•4.林崇德的思维结构模型•思维的顶点即思维的监控或反思,反思即“自我省察”。西方哲学中通常指其为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后来弗拉维尔提出了“元认知”,把自身认知活动作为认知的对象,这里,就涉及到认知活动,即智力活动的监控模型。对认知活动或智力活动的监控是通过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目标(或任务)和行动(或策略)实现的。智力结构中有一个监控结构,其实质就是智力活动的自我觉知。所谓自我意识,即关于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它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三个:定向、控制和调节。由于定向、控制和调节的功能,使自我监控成为智力结构中的顶点或最高的形式,这就是主观能动性或自觉能动性的由来。四、元认知与认知的区别•1、活动内容•认知活动的内容是对认知对象进行某种智力操作,如对一列数字求和,就是将一列数字按照有关的运算法则相加。元认知活动的内容则是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监控,如阅读中的元认知活动有:确定阅读目的、自我提问以检查阅读效果、若发现错误则纠正等。•2、对象•认知活动的对象是外在的、具体的事物,如,阅读的对象是某段文字材料,回忆的对象是过去经历过的某种事情。元认知的对象是内在的、抽象的认知过程或认知结果等。•3、目的•认知活动的目的是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例如,个体将一列数字相加,为的是得到这列数字的和,这是认知活动的目的。元认知的目的是监测认知活动的进展(即给主体提供有关进展的信息),并间接地促进这种进展,例如,为了确认所得到的和是正确的,个体重复加了一遍,这种为确认结果而进行的自我检查就是元认知目的的体现。当然,元认知和认知活动在终极目标上是一致的,即:使认知主体完成认知任务,实现认知目标。•4、作用方式•认知活动可以直接使认知主体取得认知活动的进展;而元认知只能通过对认知活动的调控,间接地使主体的认知活动有所进展。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对于自己“认知”的认知,而非“认知”本身。但在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元认知与认知活动在功能上是紧密相联的,不可截然分开,两者的共同作用促使个体实现认知目标。五、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1、元认知知识:指哪些因素会对学习过程产生怎样影响的知识。这些因素主要有3个。•个人因素:用一个字概括就是我。包括自己的知识状况、学习动机的状况、学习能力的特点、学习风格,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任务的因素:简单说就是认识的对象。包括任务的性质、难度大小、数量多少、结构特点。学习任务不同,方法也就不同。•认知策略的知识:概括起来就是学习方法。解决问题有哪些方法,每一种方法的优点缺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较有效。这几方面的认识,既需要咱们帮助分析、介绍,又需要学生积极进行反思。•2、元认知体验:是伴随着元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有哪些环境容易产生元认知体验呢。(1)很新颖或者有新义的环境。比如第一次去长安大戏院,能产生惊叹、满足情绪。(2)情绪高度唤醒和引发高度思考的环境。比如学生创编空竹动作,并且成功的做出来。这时他产生的是兴奋、成就感情绪。(3)有风险的情境。在平日学习生活中,学生会有许多情绪体验。比如学生在写作业时通过检查,发现自己都做正确了,能够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情绪;若发现自己错误很多,或者有不该发生的错误,就会产生责备感。所以,咱们就是要帮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元认知活动的结果,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3、元认知监控: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不断的控制和管理,这是元认知的核心。一般包括制订计划、执行控制、检查结果、补救。董琦、周勇提出了一个自我监控的动态结构:•制订计划是实践活动前的监控。在活动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执行计划,否则,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当然,计划是事先人为制订的,再加上情况会有变化,所以对计划应根据实际做出适当调整。总结是活动后的监控,我们若发现有问题,应采取针对性较强的补救措施。比如学习方面总结,目标没达到,问题与漏洞是什么,如何补救呢。是重复学习,还是补充资料,再做练习?还是向老师、同学请教,以后在学习中要注意什么,以便使以后的认知更准确的指向目标,并有效的实现目标。过程监控活动实践活动前的自我监控计划(活动安排);准备(活动的各种准备)实践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意识(明确目标任务);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执行(排除干扰执行计划)实践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反馈(检查、评价);补救;总结(总结经验教训)•4、三者之间关系。元认知三个方面因素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因为缺乏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就会失去理论指导,元认知体验也回陷入茫然之中。也就是说,元认知知识对元认知监控起理论指导作用。而元认知体验是推动人们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力量,并强化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活动的操作过程。既要运用元认知知识,又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现在,关于元认知的研究已经具体到各个领域,比如元理解、元记忆、阅读中的元认知、写作中的元认知等等。六、元认知的培养•(一)、元认知培养的可能性•元认知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曹锋等于198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考察教给小学生发现故事中矛盾之处的各种方式的效果。首先将学生分为三组,要求他们到举这方面的例子并给予反馈,然后对第二组和第三组进行策略教学。对第二组的学生,要求他们对听到的每对句子作对照,看看它们是否有意义,并检索一下他们听到的句子在与该故事前半部分相对照时是否有意义。第三组除得到与第二组相同的教学外,还教给他们自己问自己四个问题----我应该做什么?我的计划是什么?我是否正在实施我的计划?我做得如何?旨在帮助他们使用自我监控策略。结果发现,在教学中立即进行•测验,第二、第三组比第一组要好,都能发现他们听到的矛盾之处。但在第一周后的测验中,发现只有第三组仍能坚持使用教给他们的策略,成绩明显优于其他组。美国心理学家西蒙、麦康波斯、维斯坦等的研究也表明,学习策略的教学不仅有助于策略水平的提高,而且对学习成绩的改善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完全是可以培养的。•(二)、国外元认知培养的主要方式•1、自由放任式•该模式认为个体在练习操作中会自然而然地丰富和获得有关元认知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元认知体验的获得,而无须对个体进行直接的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各式各样的元认知体验对于提高元认知水平异常重要,而这些丰富的体验只有在具体的认知操作活动中才可能获得。所以,这些学者主张教给儿童各种策略,但他们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直接讲述各种策略的知识。明智的做法应当是,让儿童在具体运用策略的过程中获得元认知体验,因为元认知体验是培养的关键。2、直接传授式•这一教学模式明确主张自由放任式的培养
本文标题:元认知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64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