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青岛市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二及答案
二〇一一年山东省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二(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8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1.请务必在第Ⅱ卷指定位置填写座号,并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2.本试题共有32道题:其中1-22题为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逝卡上:23-32题在第Ⅱ卷上做答,答案写在第Ⅰ卷上的无效、不得分。3.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C-12,N-l4,O-16,Cl-35.5,K-39,Ca-40一、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道小题,每题1分,共16分)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A.寒冷的干冰B.清澈的泉水C.清新的空气D.坚硬的大理石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BA.矿石粉碎B.纸张燃烧C.酒精挥发D.冰雪融化3.将家庭中常用的四种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C)A.醋B.蔗糖C.花生油D.食盐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C5.为建设“两型社会”,青岛市政府实施“动力之都、绿色出行”工程,倡导市民骑自行车出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此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出行、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B.自行车轮胎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C.制造自行车支架使用的材料是纯金属而不是合金D.自行车的构件采取了涂油、喷油漆、电镀等防锈措施6.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A.进入久未通风的地窖时要做灯火实验B.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可用铁制容器C.食品添加剂都对健康有害,应禁止使用D.用食醋浸泡可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7.下面对某些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B.醋酸溶液滴入酚酞试剂,变红色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D.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铁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8.成语“饮鸩止渴”原指喝毒酒解渴,用于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困难,不顾严重后果。“鸩”是指放了砒霜的毒酒。砒霜是三氧化二砷(As2O3)的俗称,有剧毒。As2O3中As的化合价为DA.-3B.-2C.+2D.+39.用家庭燃气炉灶炒好菜后,要熄灭火焰的方法原理是(B)A.吹灭火焰,使燃气与空气隔绝B.关闭出气阀,使可燃物迅速与O2隔离C.喷水降低燃气温度至自身着火点以下D.关闭出气阀,使温度降到其自身着火点以下10下列化学新技术与其试图解决的问题的连线不正确的是(C)A.厦门三达膜技术公司开发的海水淡化膜——资源问题B.海尔洗衣机厂开发的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污染问题C.应用于计算机领域的导电塑料——能源问题D.中科院开发的纳米玻璃用于国家大戏院——材料问题11.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性质作出合理解释的是AA.不锈钢比普通钢材耐腐蚀B.水在自然界天然循环C.电解水可以得到氧气和氢气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12.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DA.2H2O=2H2↑+O2↑B.H2SO4+NaOH=NaSO4+H2OC.Fe+HCl=FeCl2+H2↑D.2KMnO4K2MnO4+MnO2+O2↑13.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钠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D.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14.右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D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15.下列物质的俗名和类别全部正确的是A选项ABCD化学式Na2CO3C2H5OHCa(OH)2NaHCO3俗名烧碱酒精熟石灰小苏打类别盐氧化物碱酸16.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64gO2,同时只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B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只含有氢元素D.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二、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寨。(本题共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17..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图中有两种单质和两种氧化物B.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含有毒气体C.生成单质与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22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18.工业上食盐水的精制是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HCl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操作顺序是(C)A.①④②⑤③B.④①②⑤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④①②③19.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C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离子,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离子,也能与酸反应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A.①②④B.②③④C.只有③D.①②③④20.右图是固体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除去混在甲中的乙物质D.50℃时,可配制质量分数为33.3%的乙物质溶液21.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B.反应后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少C.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保持不变D.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2.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CuCl2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对原因分析没有意义的是BDA.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B.乙同学猜想置换出铜粉,并设计实验验证C.丙同学用锌粒与该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D.丁同学用镁粉与该溶液反应,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三、理解与应用(本题共4道小题,第23题10分,第24题4分,第25题4分,第26题2分,共20分)23.化学用语可准确、规范的表示微观粒子、物质及其变化,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I、元素周期表中,核电荷数从1到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1)从上图可以看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目都各有规律。其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数目一般_________4个(选填“大于”、“小于”、“等于”)。(2)氦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____,在通常情况下该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选填“稳定”、“不稳定”)。(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__;根据相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1-18号元素中与该元素化学性质相类似的一种元素是_________(填名称、元素符号均可)。II、铝、铜、铁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1)铝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2)用铜制电线主要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性。(3)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发生了化学反应。焊接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防止铁制栏杆锈蚀的一种方法是。24.乙醇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之间是;(2)下图是工业上在一定条件下制取乙醇的反应微观示意图:(“”代表氢原子,“”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a.写出上述反应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b.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25.已知:①向水中加入固体氯化钠,溶液的密度增大;②向水中加入乙醇,溶液的密度减小;③向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溶液的密度增大。如下图所示,将鸡蛋放在三种液体中进行实验,最终鸡蛋下沉的是。(填序号)导致C中鸡蛋没入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①;②。推测:一艘满载货物的轮船由内陆河进入海洋时,没入水中的体积将(填增大或减小)26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________四、实验与操究(本题共4道小题,第27题6分,第28题4分,第29题6.第30题5,共21分)27.H2是一种重要化工生产原料,也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清洁能源。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来制取H2,以便研究H2的性质,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或装置,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上述仪器的名称:b,f;(2)选取上述仪器中的(填字母代号)组装成制备和收集H2的装置;(3)此套制备H2的装置(填“能”或“不能”)制备O2,如果能,请写出用其制备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果不能,说明理由:。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粉末的组成。(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2)猜想与假设: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自提出不同的假设,分别猜想黑色固体的组成:甲认为可能是炭粉(一种碳的单质);乙认为可能是________;丙认为可能是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三位同学中有一位的假设因为不合理,被另两位同学予以否定,请问是哪一位?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查阅资料:氧化铜和炭粉均为黑色固体,其中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4)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另外两位同学的假设。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__________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5)现象和结论:若现象为__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呈蓝色_,则__________同学猜想正确;若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同学假设成立。29.某班同学做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银丝、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与。【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交流表达】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作出猜想】小华认为废液中还可能含有硫酸。【实验验证】(1)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2)小明取少量废液,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小明的实验现象是。通过分析与实验,同学们得出废液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硫酸。【拓展应用】(1)若将废液中的溶质全部转化为硫酸亚铁,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写出该反应过程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反应完全后,过滤,滤渣中物质为,滤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30.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活动。【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结论:①。【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②【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如右图,并进行实验。现象: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有二氧化碳.水和白色固体生成。请你帮小红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Na2CO3,而不是NaOH。(所选试剂不能用酸)步骤:③;现象:④。【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请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⑤。五、分析与计算(本题共2道小题.
本文标题:青岛市2011年中考化学试题二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65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