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进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愿意使用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课时1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活动过程单元教学的导入。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首先引导学生预测。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讲述: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是变成了新的物质。两类变化的显著区别在于是否产生新物质。判断教科书中的六个活动属于哪一类的变化。学生根据兴趣分组选择做这些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判断属于哪一类的变化。全班学生分三大组:第一组做实验一、二,第二组做实验三、四,第三组做实验五、六,这样的实验难易搭配,各组所需的时间也差不多。实验完成后,让各组汇报交流,让大家一起来判断它们是哪一类变化,从而达到对物质变化的全面认识。讲解:当你把澄清的石灰水倒进烧杯里,再把它涮一圈倒掉时,这时烧杯壁就附着一层石灰水了。你再把这个烧杯罩在火焰上,一会儿烧杯壁的石灰水就浑浊了。这是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石灰水一碰到二氧化碳,就会发生化学变化,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钙。可见蜡烛燃烧时,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科学家们仔细地研究了蜡烛的燃烧过程,他们发现,蜡烛烧完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蜡烛和蜡烛燃烧时所消耗掉的空气中的氧气的总质量。[蜡烛燃烧的原理]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继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固态。[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为什么有许多小气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碱块中倒入白醋为什么翻腾着大量的泡沫]碱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产生白色浑浊]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白糖很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都是这个缘故。板书设计:蜡烛的变化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反思2食盐和水泥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课前准备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准备材料:杯子、筷子、食盐、火柴、水泥、盘子、小勺、锤子等。为了使课堂上的探究活动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酒精灯、水泥块等物品以及各种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活动过程教师点拨学生活动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食盐和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提示学生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探究。探究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探究,给学生提供一张实验记录表(如下表)。表格下方的空间尽可能留大一些,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探究情况进行记录,方便学生的整理和交流。实验记录表物体名称实验方法现象食盐水泥……在学生充分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交流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你采用了什么方法?食盐和水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初步认识了食盐和水泥的变化后,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在大量的事例面前,教师提出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这些物质的变化有哪些相同或不同的特点?”学生通过对前面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分析、讨论,认识到食盐、水、玻璃等物质都可以在变化后恢复原状,是可逆的变化;水泥、种子、木头等在变化后不能恢复原状,是不可逆的变化。自由活动:教师可以出示已经做好的胶水,并请同学试用,在调动起学生的制作欲望后,展开自制胶水的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己制作或与小组同学一起制作,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制作完成后,可以通过展示活动检验学生的制作成果。·拓展活动:教师可以提出课下继续探究的问题:“调查了解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在课余时间,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调查,巩固已有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交流课前观察的情况。小组合作,探索研究,对于合作中表现出色的小组奖励“合作小伙伴”学生按照不同的问题进行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进行及时的表扬与肯定。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图片资料及特征,并按照特征进行分类。学生交流归纳出不同特征,归纳出共同特征。作业设计自制一颗橡皮鸡蛋教学反思:3铁生锈教学目标: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2、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教学重点:认识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了解形成原因。教学难点:能设计完整实验论证自己的推理猜想,并能坚持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一块铁片、锈铁和一些铁锈,电路、磁铁和锤子一、问题导入1、老师直接用一截生锈的铁管直观展示。师问:这个铁管怎么样了?对,生锈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道来探究铁生锈的现象。(师边说边板书课题:铁生锈)2、师:请同学们来摸一摸这根铁管上的铁锈,有什么感觉呢?和铁相比有什么不同?颜色怎样?师总结:铁锈是一种疏松、黄褐色的物质。同学们,我们在本单元学到了两种物质变化:即形态变化和产生新物质变化。同学们,请想一想,铁生锈是属于哪一种变化呢?那我们就来验证铁锈是不是属于新物质的变化。(师准备一个磁铁,吸一吸铁锈以证明铁锈是一种新物质)师总结:铁生锈是属于一种新物质的变化。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生活之中有哪些铁生锈的现象呢?对,铁生锈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有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影响。(师播放课件中的视频)二、猜想探究1、过渡:同学们,铁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呢?在上节课我们已进了猜想并且各小组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对比实验,通过一周的观察与记录,你们的实验情况怎么样呢?我们共同来交流一下。在探究铁生锈的实验中,我们准备了两组对比实验,一组是铁钉所在的环境是:水、空气、一半空气一半水;(边说边举起自己的试管);另一组是铁钉所在的环境是:油、醋、碱、盐。(边说边举起自己的试管)。到底铁钉在哪种环境中更容易生锈呢?现在请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把你的实验情况汇报给大家听。(此时,师板书:容易生锈的环境;不容易生锈的环境;并投放放大字号的空表格;然后师巡视,在巡视的过程中,师可找生说说试试。约留给学生5分钟。)2、学生汇报师:我们的对比实验相同条件是:瓶子、铁钉,不同的是瓶内的物质。那么我们分小组汇报。汇报程序如下:一组说:我们小组选择的对比实验是铁钉所在环境为:水、一半空气一半水、空气。这一周的生锈情况是:第一天怎么样,第二天……我们认为:铁钉在……环境中容易(或不容易)生锈。师:哪个小组还做了这个实验呢?你们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哪个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3、总结师:看板书,同学们观察思考一下,铁容易生锈的环境下,共同的条件是什么?(师板书:水、空气)铁生锈必备的条件是水和空气同时存在。怎样防止铁生锈呢?(生说)师解释(先指“水和空气”的板书,再指“不容易生锈的物质”,最后指“不容易生锈的环境”):只要杜绝了铁生锈的两个条件中的一个,这些物质就不容易生锈。再看不容易生锈的板书,师说:这些物质都不提供生锈的必备条件,就不容易生锈。三、知识运用1、在生活中,人们根据铁生锈的这个特点,运用了科学的方法防止了铁生锈,出示图片。同学们,请猜一猜,这些生活中常见物品我们是用了怎样的方法防止它生锈的呢?认识到:涂油、加瓷、镀铬、喷漆等方法,隔绝了水和空气。另外,还有一些简单而便行的方法:擦拭菜刀、把东西放在干燥的环境下。2、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家里,教室里,校园里有哪些地方容易生锈的?你们有什么金点子告诉大家?学习小组先讨论一下,然后再汇报。3、同学们说了许多,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一下,怎样防止铁生锈。师出示视频。四、拓展延伸铁生锈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铁生锈也有它的好处。那么请同学们课下研究一下铁生锈的利与弊。我们下节课再作交流。请同学们保存好自己的科学记录本,并且科学地处理自己的实验器材,不要乱抛弃,养成一个良好的科学习惯。教学反思:4.人的一生一、教学目标1、学会整理数据,通过绘制青春期生长发育条形图和曲线图,能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2、懂得青春期如何加强卫生保健。3、了解人的一生生长的大致过程,知道青少年身体发育的主要特点及变化。二.活动准备:课前可以让学生准备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让学生把不同年龄阶段的其他人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还需要学生查阅自己上学以来的体检表。除了本课要求学生准备的材料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安排更多的准备项目,只有准备充分了,学生才能在课上进行充分的表达与交流,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三.教学过程:(一)师生互动。共同探究1.活动一:在进行第一个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身边的动物、植物的生长变化提出问题——人的身体从小到大会发生什么变
本文标题: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8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