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题号一30分二(25分)三(35分)四55分卷面分5分总分(一)10分(二)15分(一)15分(二)20分得分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中性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2.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写清楚。3.本试卷设卷面分5分。卷首语:亲爱的同学,你辛苦了,第一学月考试似乎刚过,你又得面临半期考试的“洗礼”。考试不仅是考大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考同学们的一种做事态度:考前的精心准备;考场上的全力以赴;书写的美观大方……良好的做事态度不仅是考试取得优良成绩的基础,也是你能获得美好人生的关键因素。祝你考试成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选出下面加点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3分)A.瞥.见piē文绉绉.zōu脊.梁jí颔.首hánB.搓.捻chuō箍.桶kū鸭蛋络.子luò铁铉.xuànC.秫秸.秆jí囿.于yòu挑剔.tì如法炮.制pàoD.气氛.fèn脸颊.jiá发怔.zhēng合辙.押韵zhé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抑扬顿挫知书识礼粗制烂造正经危坐B.冥思遐想期期艾艾龙吟凤哕舒卷张驰C.囊萤映雪家醅顾名思义隔阂D.青树翠蔓往来翕乎淫雨霏霏静影沉壁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譬喻,比赛机智才能。(即物起兴:见到美好的事物就高兴。)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看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这里指经历了沧海,对别处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C.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巴结..:讨好别人。)D.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油嘴滑舌....:这里形容人聪明灵活,说话中听。)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云南的歌会》主要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的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B、《端午的鸭蛋》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C、《俗世奇人》塑造了两位有独特技艺,独特性格的民间高人的形象。一人仅写一事,却写得形神兼备,三两笔就勾画出人物的神韵。D、《春酒》一文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写家乡过年的风俗,写喝春酒、喝会酒,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春酒的喜爱与怀念之情。6、下面语段四句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①近日,由《人民日报》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评奖、征集和出版活动结束,②重庆理工大学学生杨康创造的诗歌《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获一等奖,获得万元奖金。③杨康的家乡是来自陕西汉中的西乡县沙河镇,他从高中开始进行课余写作,父爱是他诗歌中常见的主题。④他的诗歌充满真挚、恳切。有一种令人热泪盈眶的力量。(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该在“”后面补充“”。7、根据语境,依照划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青春是。8、综合性学习(7分)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分)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它从汩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故事名称:(1分);节日习俗名称:(写两个。一个1分,共2分)。(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看法(2分):宣传标语(1分):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一)古诗文积累。(10分,每空1分)9、默写填空。(1)落红不是无情物,。(2)念天地之悠悠,!(3)李白在《行路难》引用吕尚、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诗句是,。(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为天下的寒士大声疾呼的句子是,。(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以夸张笔墨,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的诗句是,。(6)在《饮酒》诗中最能体现陶渊明怡然自得、恬淡闲适的名句是,。(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2分)(1)连月不开.(2)百废具.兴(3)薄.暮冥冥(4)忧谗.畏讥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云。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2)以其境过清.()(3)水尤.清冽()(4)蒙络摇缀.()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潭西南面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3、第四段中,描写了作者在潭上所见的景色与自己的感受,哪两句是此段点睛之笔?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分)14、文章前面写道“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在一篇文章中,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呢?(3分)三、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5分)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声“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③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④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啦”。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15、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描写按照时间顺序描写四季不绝于耳的吆喝声,条理清楚,但此段主要介绍卖什么,很少介绍重要吆喝,这应该算是一种遗憾。B.从第②节作者的惊恐、害怕,第③节乞丐油嘴滑舌的快板和第④节卖冰棍的语气中看出,作者萧乾虽然很怀念旧北京的街头“吆喝”,但对某些“吆喝”的方式持否定态度。C.本文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介绍北京的吆喝声。多以短句为主,读起来干净利索,体现了北京话的特色。此外,京腔中那种调侃、幽默、轻松的味道也随处可见。D.第②段中“我”听到卖乔麦皮的吆喝被吓了个马趴,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卖乔麦皮的吆喝声的声调之可怕。16、第①段说,叫卖“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其列举的方法有哪些?请分项概括回答。(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品味北京街头商贩“吆喝”的艺术性。(4分)(1)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2)卖萝卜的吆喝:“又不康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18、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也是一种文化,现实生活中你也可以听到吆喝声。细细品味,你一定能感受其独特的魅力。’请写出一句你听到的“吆喝”,并加进描写叫卖人叫卖时的声调节奏以及带给你的感受等。(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20分)故乡滋味凸凹这是8年前的旧事。那年,刚刚过完40岁的生日,突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思乡之情。这种感情很强烈,近乎一种烧燎,若不回故乡住上一段日子,心里难以平静下来。于是我回了一趟老家。到了母亲的老宅院,推开那一道柴门,母亲“哦”了一声,显出意外的喜悦,眼睛潮潮地红起来。走近母亲身边,觉得母亲很矮小,依旧是粗布衣裤,与那道柴门一个色调。多少年了,故乡仍带着那种逼人的质朴。我心里很温暖,觉得自己就是为这质朴而来。母亲烧起柴草,煮了几穗青玉米。柴草很干,火烧得热烈。“住几天吗?”母亲问。我说:“当然要住几天,陪您唠一唠近20年来不曾细唠的家常。”母亲笑一笑:“你已是老家雀了,只有老家雀才知道回窝哩。”在母亲的感觉里,我居然跟她一样老了。青玉米煮熟了,剥了玉米的苞衣,米粒很黄。一粒一粒剥着吃,很绵软,香得和奶一样。母亲同我一起剥玉米吃。炉膛的余火闪着黄黄的光。我一下子找到了故乡的感觉,即黄色的温暖。晚上,母亲问:“你到哪儿睡呢?娘就这一条土炕。”我说:“除了娘的土炕,我哪儿都不去。”躺在土炕上,感到这土炕就是久违了的母亲的胸怀。母亲就是在这土炕上生我的,揭开席子,肯定还能闻到老炕土上胎衣的味道。而今,母亲的儿子大了,自己也老了,却依然睡着这条土炕。土炕是故乡永恒的岁月,不变的情结吗?这一夜,母亲睡不着,她的儿子也睡不着。母亲很想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也想对母亲说些什么,却都不知道从何说起,只能清晰地听到对方的呼吸。其实,岁月已使母子很隔膜了,却仍爱着,像呼吸,虽然有时感觉不到,却须臾不曾停止。天亮了,我却酣然地睡沉了。睡醒来,小饭桌早已放在身边。“酒给你温好了,喝几盅吧。”母亲安然说道。饭桌中央,果然就是那把几代人用过的黄泥酒壶。说温酒,其实是把罐中的老酒舀到壶里去。母亲给祖父舀酒,给父亲舀酒,如今,又给她的儿子舀酒,那么,在她眼里,儿子是条有分量的汉子了。在老家的日子,我彻底让自己放松了。每天起得很迟,睡到日上三竿。母亲从不叫醒我,开心地放任她的儿子。“快把娘的儿子宠坏了。”我跟母亲开玩笑。“还能宠几天呢?世道上,除了娘宠儿子
本文标题:重庆市永川区双石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78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