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面向中国东盟农机产业的思考
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农机产业建设思考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农机产业建设思考陈林杰(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南宁530022)恩格斯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1],而人们的吃、喝、穿都依赖着农业,农业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任何经济体制(形态)下,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产业、基础产业、民生产业和安全产业,但在现实的价格体系下,农业却是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弱势产业,形成农业宏观地位强势与微观地位弱势的矛盾。消解这种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政策杠杆,因而,农业是政策主导型的产业。中央近年来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多予少取”、工业反哺农业等政策为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农机需求呈暴发式增长,农机产业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农机产品开拓东盟市场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机遇。大多数东盟国家都是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的国家,农业机械化正步入新一轮上升发展阶段,但这些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农机生产能力有限,农机产品主要靠进口,农机贸易发展迅速。东盟国家和广西在地理条件、自然环境上非常相近,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耕作和收割方式具有同质性,因此,广西的农机在东盟市场上稍加改装或者可以直接使用。所以,广西在建设面向东盟市场的农机产业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广西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核心地区,有重要的合作平台,我们注意到广西柳州具有强大的机械工业和汽车生产潜力,应当成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农机产业基地。因此,考虑国内外农机市场和产业发展情况,考虑广西与东盟国家在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机需求方面的同质性,依托广西自身的农机市场需求,以东盟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柳州为产业中心基地,建设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农机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1对农机产业发展前景的基本判断发展产业的基本前提就是对产业前景的判断,必须思考产业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为此,我们将从劳动替代和产业基准两个方面,对农机产业发展的前景做出判断。1.1从劳动替代角度看农机产业发展前景农业机械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机器替代人的劳动的过程,即物化劳动替代活劳动的过程。因此,判断农机产业的影响本质上就是判断产业演进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替代关系。关于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替代关系,经济学中有两个重要的规律,一个是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规律,一个是霍夫曼定理。资本有机构成规律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即生产资料价值(不变资本)C和劳动力价值(可变资本)V的比率C:V,不是长期不变,而是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霍夫曼定理指出,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系数,即(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资本品工业净产值)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对于资本有机构成规律和霍夫曼定理可以有很多启示、很多理解。但是,这两个理论本质上反映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器将不断替代人的劳动,即物化劳动不断替代作者简介:陈林杰,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副校长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农机产业建设思考活劳动。这种替代体现了整体的劳动解放和个别的劳动效率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从整体方面看,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替代将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高层次劳动,这是人类追求自我实现、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个别方面看,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替代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比如联合收割机作业可降低粮食收获损失3%-5%,增强了个别劳动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增进了社会福利。因此,物化劳动替代活劳动,即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机器的运用程度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是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农业生产作为一种产业也是人类劳动的形式,必然具有这种人类劳动的一般规律,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机器使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将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规模与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考察农业的生产规模扩张空间,可以看出,农业生产信赖的土地空间即定,而农业的需求则不断增长,这种矛盾决定着农业的长期发展只能是内涵式发展、集约化经营,必须依靠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替代,农业的机械化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农机产业具有发展前景。1.2从产业基准角度看农机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基准是选择主导产业的重要方法,依据产业基准对特定产业做出逻辑分析,对形成产业的基本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产业基准有很多,这里选择与产业前景分析相关的四个基准进行逻辑分析,其中,前两个基准是从微观层面和内部性角度对产业的判断,后两个基准是从宏观层面和外部性对产业的判断。收入弹性基准维度的分析。收入弹性基准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产业会有更大的需求空间。由于社会对农业需求的扩大与农业劳动投入的减少都是经济发展的趋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机运用必然有着扩大的趋势。而且,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农产品价格会提高,对农机的支付能力也将增强,对农机的潜在需求将转化为有效需求。因此,从收入弹性基准维度上看,农机产业具有发展的前景。生产率上升基准维度的分析。生产率上升基准也称技术进步基准,是以技术进步作为选择主导产业的方法。生产率上升基准表明,如果随着技术进步,某些产业的成本降价得较多,这些产业将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机产业的技术特征上主要是低端机械加工技术,可以大量利用汽车生产技术,构成技术扩散利用型产业,随着技术进步其生产成本有更大的下降空间,符合生产率上升基准的要求。丰富劳动内容基准维度的分析。丰富劳动内容基准要求选择能够提供更多舒适安全和健康卫生劳动场所的产业,从现代的理解,这一基准还要求产业发展为劳动者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农机产业本身是一种机械加工业,其劳动场所能够满足社会标准;此外,农机产业极大的改善了农业劳动的条件,也为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农机产业符合丰富劳动内容基准。产业关联基准维度的分析。产业关联基准包括后向联系效应、旁侧效应、前向联系效应三种。农机产业属机械加工制造业,对钢铁、机械等产业有需求拉动作用,具备后向联系效应;农机影响到农林加工、食品加工,也关联到汽车技术的扩散,具备旁侧效应;农机产业对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组织、农业经营模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具备很强的前向联系效应。因此,农机产业符合产业关联基准的要求。1.3农业生产方式演进的基本趋势传统农业是一种小农业,农业的生产经营各环节均由农民自己从事,分工与专业化水平低,生产经营的规模小,劳动生产效率低。这种小农业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模式,即大农业的模式。首先是生产经营的规模大,形成规模优势。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形成分工专业化和经营一体化,比如,耕作、田间管理、水利灌溉、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农机产业建设思考土地护理、农资供应、作物收割等,都形成专业化的服务公司,并进一步发展起对这些农业生产专业服务组织的服务组织,比如专业信贷、专业租赁、专业信息、中介咨询等,形成“专业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细化专业分工”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在发达国家,这种产业组织形式的现代农业已经实现了,在农业的这种发展过程中,农机产业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1.4对农机产业的基本判断上面的分析表明,农机产业是一种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事实上,近年来我国的农机产业也正是不断发展,以大中型拖拉机为例,自2001年以来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如表1所示。但是,我国在1980年代以来有着20年左右的农机产业衰退的期,其原因主要有四个:一是,这个时期的农业主要是以农户为基本的生产单位,没有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和机械化的运作模式没有规模支撑;二是,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商业比较,虽然经济效益有所差异,但这种差异还没有大到引致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农业的程度,农业劳动力的短缺性尚不十分严重;三是,这个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是很高,对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强度尚能接受,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程度不是十分强烈;四是,这个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农业和农机的补贴不足,农机使用成本难以消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目前的格局有了重大改变:一是,农村合作社、土地集体经营等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形成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对农机使用有了新的需求;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短缺形成了对农机需求的重要原因;三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强度逐步超出人们可接受范围,形成对农机的需求;四是,国家经济发展,对农业和农机补贴加大,消化了农机使用的部分成本,农民使用农机的经济能力增强了。因此,农机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支撑。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机产业不是一个夕阳产业,而是一个有较好前景的产业。表1大中型拖拉机历年产量单位:万台年份数量年份数量年份数量年份数量年份数量197811.3519915.2719968.3720013.82200619.9319809.7719925.719978.2420024.54200720.3119854.519933.7719986.7820034.88200821.7119893.9819944.6719996.54200411.3819903.9419956.3320004.1200516.33资料来源:19997-2006年数据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7)2007、2008年数据分别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2009)2广西发展面向东盟的农机产业的可能性分析2.1东盟国家对农机有较大的需求东盟国家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产区,经济作物的种植也相关发达,其相对平整连片的土地也便于农机使用。因此,东盟国家具有相当广阔的农机市场。而且,随着东盟国家的经济展,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短缺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然引致对农机的需求。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一方面是为中国向东盟国家供给农机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扩大了东盟国家的农产品需求市场,刺激了东盟国家发展农业,加强农业机械化应用的力度。这些都必然影响着东盟国家的农机需求,扩大着东盟国家的农机市场。面向中国-东盟合作的广西农机产业建设思考根据韩国国家农业工程研究所全球农机市场分析研究,现在全球主要的农机市场包括:美国和欧洲、日本、东盟和中国[2]。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制约,东盟农机产品市场主要需求状况为小型、低成本农机产品。同时可以看出,韩国国家农业工程研究所对中国的研究主要关注了北方农机市场,对西南地区的小型农机产品市场关注不足。事实上,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南北地理差异大,西南地区丘陵山区多,以小型农机需求为主[3]。表2全球农机产品市场需求状况国家/地区名称需求说明美国和欧洲主要需要中小型拖拉机日本各种低成本的农机产品东盟小型、低成本农机产品中国中型、低成本联合收割机和拖拉机来源:韩国国家农业工程研究所由于东盟国家与广西在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方面比较相近,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种类、耕作和收割方式具有同质性,因此,广西与东盟都需要小型低成本农机产品。2.2我国对东盟农机出口有增涨的趋势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东盟十国是我国农业机械出口传统市场,纵观对东盟十国的出口发展历程,1997年出口农业机械1.66亿美元,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出口曾大幅下降24.3%,1999年出口强劲反弹,增速达52.3%,此后我国农机对东盟十国出口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到2007年出口一举突破十亿美元,达13.43亿美元;2008年1~7月出口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62.9%。对东盟十国农机出口约占我国农机全球市场的十分之一,但是对这一地区出口增幅近年来高于全年出口平均增幅。从2007年我国农机对东盟十国出口额排序看,对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新加坡的出口均超过上亿美元,居于出口前位;对文莱、老挝和柬埔寨的出口较少,有待开拓。2007年我国农机对东盟十国出口额排序如下:越南40,969万美元、增长69.93%、占出口东盟农机比重30.51%;印度尼西亚34,166亿美元、增长43.44%、占比
本文标题:面向中国东盟农机产业的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07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