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防突规定附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1附录A: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基本情况调查表省市(县)企业名称矿井填表日期年月日矿井设计能力(t)首次突出时间矿井实际生产能力(t)地点及标高(m)开拓方式距地表垂深(m)矿井可采煤层层数突出次数总计各类坑道中突出次数矿井可采煤层储量(t)石门平巷上山下山回采其他突出煤层可采储量(t)突出煤层及围岩特征名称突出最大强度煤(岩)量(t)厚度(m)突出瓦斯量(m3)倾角(°)千吨以上突出次数采取何种防突措施及其效果煤质其中石门软煤的坚固性系数f平巷顶板岩性上山底板岩性下山保护层类型回采煤层名称其它厚度(m)目前正在进行的防治突出的研究课题主攻方向距危险层最大距离(m)瓦斯压力最高压力(MPa)进展情况测压地点距地表垂深(m)人员及参加单位煤层瓦斯含量(m3/t)备注矿井瓦斯涌出量(m3/min)有无抽采系统及抽采方式煤矿企业负责人: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防突机构负责人:填表人:2附录B:煤与瓦斯突出记录卡片编号省(区、市)企业名称矿井突出日期年月日时地点发生动力现象后的主要特征孔洞形状轴线与水平面之夹角标高巷道类型突出类型距地表垂深(m)喷出煤量和岩石量突出地点通风系统示意图(注距离尺寸)突出处煤层剖面图(注比例尺)煤层顶底板岩层柱状图煤喷出距离和堆积坡度煤层特征名称倾角(°)邻近层开采情况上部喷出煤的粒度和分选情况厚度(m)硬度下部地质构造的叙述(断层、褶曲、厚度、倾角及其变化)突出地点附近围岩和煤层破碎情况动力效应支护形式棚间距离(m)突出前瓦斯压力和突出后瓦斯涌出情况控顶距离(m)有效风量(m3/min)正常瓦斯浓度(%)绝对瓦斯量(m3/min)其他突出前作业和使用工具突出孔洞及煤堆积情况(注比例尺)突出前所采取的措施(附图)现场见证人(姓名、职务)伤亡情况突出预兆主要经验教训突出前及突出当时发生过程的描述填表人矿防突机构负责人矿技术负责人矿长3附录C:矿井煤与瓦斯突出汇总表煤矿填表日期年月日编号时间地点巷道类型标高(m)煤层地质构造邻近层开采情况预兆突出情况层别厚度(m)角度(°)未采已采但遗留煤柱突出前作业及工具预防措施煤体内声响煤体硬度变化煤光泽变化煤层层理变化掉渣及煤面外移支架压力增加瓦斯忽大忽小打钻夹钻喷煤抛出煤量(t)抛出距离(m)堆积坡度(°)有无分选突出瓦斯量(m3)煤矿企业负责人: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防突机构负责人:填表人:4附录D:保护层保护范围的确定D.1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保护层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应根据卸压角划定,如图D.1所示。在没有本矿井实测的卸压角时,可参考表D.1的数据。δ4δ3δ2δ1αA—保护层;B—被保护层;C—保护范围边界线图D.1保护层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表D.1保护层沿倾斜方向的卸压角煤层倾角(o)卸压角(o)123408080757510778375752073877575306990777040659080705070908070607290807070729080728073907875907580758OD.2沿走向方向的保护范围若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停采时间超过3个月、且卸压比较充分,则该保护层采煤工作面对被保护层沿走向的保护范围对应于始采线、采止线及所留煤柱边缘位置的边界线可按卸压角556°~60°划定,如图D.2所示。A—保护层;B—被保护层;C—煤柱;D—采空区;E—保护范围;F—始采线、采止线图D.2保护层工作面始采线、采止线和煤柱的影响范围D.3最大保护垂距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可参照表(D.2)选取或用式(D.1)、式(D.2)计算确定:表D.2保护层与被保护层之间的最大保护垂距煤层类别最大保护垂距(m)上保护层下保护层急倾斜煤层6080缓倾斜和倾斜煤层50100下保护层的最大保护垂距:'12SS下下(D.1)55555555EEFFFDDAEEBBC上保护层的最大保护垂距:'12SS上上(D.2)式中:'S下、'S上——下保护层和上保护层的理论最大保护垂距,m。它与工作面长度L和开采深度H有关,可参照表D.3取值。当0.3LH时,取0.3LH,但L不得大于250m;1-保护层开采的影响系数,当0MM时,10/MM,当0MM时,11;M-保护层的开采厚度,m;0M-保护层的最小有效厚度,m。0M可参照图D.3确定;2-层间硬岩(砂岩、石灰岩)含量系数,以表示在层间岩石中所占的百分比,当50%时,210.4/100,当50%时,21。表D.3'S上和'S下与开采深度H和工作面长度L之间的关系开采深度H(m)'S下(m)'S上(m)工作面长度L(m)工作面长度L(m)507510012515017520025050751001251502002503007010012514817219020522056677683879092400588511213415517018219440505866717476500507510012014215416417429394956626668600456790109126138146155243443505559618003354739010311712713521293641454950100027415771881001141221825323641444512024375063809210411316233032374041L=50mL=100mL=150mL=200mL=250m开采深度H/mM0/m1.00.80.4120080040000图D.3保护层工作面始采线、采止线和煤柱的影响范围D.4开采下保护层的最小层间距开采下保护层时,不破坏上部被保护层的最小层间距离可参用式(D.3)或式(D.4)确定:当60o时,cosHKM(D.3)当o60时,)2/sin(KMH(D.4)式中:H-允许采用的最小层间距,m;M-保护层的开采厚度,m;-煤层倾角,度;K-顶板管理系数。冒落法管理顶板时,K取10,充填法管理顶板时,K取6。
本文标题:防突规定附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19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