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韶关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广东省韶关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擢升/濯足惬意/挟制答理/答复舌苔/苔藓B.俊俏/陡峭羞赧/赦免叱咤/惊诧寡廉鲜耻/牛皮癣C.修葺/编辑弹劾/惊骇圈养/圈点追溯/朔月D.曲笔/曲解俾使/裨益坎坷/苛求犄角/畸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二手房交易环节征收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相关税费,虽然是抑制炒房的不得已之举,但客观上也“误伤”了合理的二手房交易。鼓励二手房交易的关键在于政府合理减免普通二手房交易的相关税费。至于有人担心此举会刺激炒楼,其实通过严格的甄别,完全有可以对大批量进货和出货业主的交易行为进行限制。在楼市处于非理性状态的今天,通过鼓励盘活存量,或许能够为市场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扼住信马由缰般飞涨的楼价。A.减免B.甄别C.源头活水D.信马由缰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近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接受央视《小丫跑两会》采访时就透露,广东计划花一年时间内解决60万左右流动人口的入户问题。B.有消息称,教育部目前正酝酿对严格的小学入学年龄规定“松绑”,在学位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接收将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C.对于广大百姓关注的住房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D.随着“双转移”战略的实施,在我市打工的外来人员逐年增长,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大多数选择铁路作为北上返乡的交通工具。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前小沈阳这种演艺风格的走红,更加说明我们国家文化价值有所滑坡。①无疑要承担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神圣和崇高也一道消解的风险②使艺术再次回到人性和原生态的功能③的确有对虚假的神圣和崇高再度消解④纵容社会文化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⑤但如果艺术家在这种现象面前不能保持足够的理智,随波逐流⑥以小沈阳为代表的俗文化能走红A.④②③⑤⑥①B。④②⑥③①⑤C。⑥③②⑤④①D。⑥③④②⑤①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哀穆先生文并序(北宋苏舜钦)呜呼!穆伯长以明道元年夏,客死于淮西道中,友人苏叔才子美作诗悼之,遣人驰吊之;痛夫道不光予,又次其一二行,以鉴于世,为文哀之。先生字伯长,名修。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①。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又尝以言忤贰郡者②,守病告,贰郡者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贰郡者死,复受谴于朝。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于道,然耻以文干有位,以故困甚。张文节守亳,亳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记成,竟不窜士名。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既而亟召士让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逿地,如不省持者。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③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然由赋数踦只④,常罹兵贼、恶少辈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有孤,懦且幼,遣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自解以书走上党遗予,欲访其文,俾予集序之。去年赴举京师,历问人,终不复得一篇,惟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皆平昔所为,又不足成卷。余作文哀之,道不胜于命,命不会于时,吁嗟!先生竟胡为!【注】⑴礼部格诗赋:题目、用韵等都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诗赋。是当时文人考取进士以致身通显的敲门砖。⑵贰郡者:指通判。宋代的通判并非州的一般副职,而是具有与知州联署公文和监视知州的实权。⑶苦矉:使劲睁大眼睛。⑷赋数踦只:旧指天命不好。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肯下与庸人小合下:屈就,放弃操守B.贰郡者私黠吏私:暗地里C.贰郡者恶之恶:嫉恨D.既而亟召士让之让:责备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客死于淮西道中性刚峭,喜于背俗,B.又尝以言忤贰郡者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C.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D.天之厌文久矣伯长之道竟已矣乎7.下列各句中,都能表现穆修性格刚直清峻的一组是(3分)①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②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③士谢之,终不受④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⑤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⑥先生竟胡为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穆修做泰州司理参军时,遭贰郡者的诬告而被贬,他中途逃跑,鸣鼓喊冤,这反映了他倔强的冒死不认输的斗争精神。B.亳州有豪士作佛庙,他派人去请穆修为之撰写记文,穆修鄙其为人,记文写成后,却不写上豪士的名字。C.穆修提倡古文,他刻印售卖古文运动倡导者柳宗元的文集,但卖出甚少,获利甚微,一个孩子因贫困而死去。D.穆修愤世嫉俗,既为人所敬仰,亦为人所畏惧。作者怀着沉痛的心情,通过几个典型事例生动刻画了这一极具个性、正直倔强的文人形象。9.翻译和断句。(10分)⑴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②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⑴这首诗是在诗人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4分)⑵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3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⑴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远乎(《论语》)⑵,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逍遥游》)⑶登高而招,,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⑷沧海月明珠有泪,。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智慧之书余光中知识爆炸不一定就是智慧增高。我相信,今人的知识一定胜过古人,但智慧则未必。新知识往往比旧知识丰富、正确,但是真正的智慧却难分新旧。知识,只要收到就行了。智慧却需要再三玩味,反复咀嚼,不断印证。如果一本书愈读愈有味,而所获也愈丰,大概就是智慧之书了。据说《天路历程》的作者班扬,生平只熟读一部书:《圣经》。弥尔顿是基督教的大诗人,当然也熟读《圣经》,不过他更博览群书。其结果,班扬的成就也不比弥尔顿逊色多少。真能善读一本智慧之书的读者,离真理总不会太远,无论知识怎么爆炸也会得鱼忘筌的吧。叔本华说:“只要是重要的书,就应该立刻再读一遍。”他所谓的重要的书,正是我所谓的智慧之书。要考验一本书是否不朽,最可靠的试金石当然是时间。古人的经典之作,已经有时间为我们鉴定过了;今人的呢,可以看看是否经得起一读再读。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就我而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和“岐王宅里寻常见”,我读了几十年,几百遍了,却并未读厌,所以赵翼的话“至今已觉不新鲜”,是说错了。其实,散文、小说、戏剧甚至各种知识性文章等等,只要是杰作,自然也都耐读。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遗,却时常一览不尽。相反地,卷帙浩繁、令人读来废寝忘食的许多侦探故事和武侠小说,往往不能引人看第二遍。凡以情节取胜的作品,真相大白之后也就完了。真正好的小说,很少依赖情节。诗最少情节,就连叙事诗的情节,也比小说稀薄,所以诗最耐读。朱光潜说他拿到一本新书,往往选翻一两页,如果发现文字不好,就不读下去了。我要买书时,也是如此。这种态度,不能斥为形式主义,因为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得清楚;反之,文字夹杂不清的人,思想一定也混乱。所以文字不好的书,不读也罢。有人立刻会说,文字清楚的书,也有一些浅薄得不值一读。当然不错,可是文字既然清楚,浅薄的内容也就一目了然,无可久遁。倒是偶尔有一些书,文字虽然不够清楚,内容却有其分量,未可一概抹杀。某些哲学家之言便是如此。不过这样的哲学家,我也只能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无法称为清晰动人的作家。如果有一位哲学家的哲学与唐君毅的相当或相近,而文字却比较清畅,我宁可读他的书,不读唐书。一位作家如果在文字表达上不为读者着想,那就有一点“目无读者”,也就不能怪读者可能“目无作家”了。朱光潜的试金法,颇有道理。凡是值得读的智慧之书,都值得精读,而且再三诵读。古人所谓的“一目十行”,只是修辞上的夸张。“一目十行”只有两种情形:一是那本书不值得读,二是那个人不会读书。精读一本书或一篇作品,也有两种情形。一是主动精读,那当然自由得很;二是被迫精读,那就是以该书或该文为评论、翻译或教课的对象。要把一本书论好、译好或教好,怎能不加精读?所以评论家(包括编者、选家、注家)、翻译家、教师等等都是很特殊的读者,被迫的精读者。这种读者一方面为势所迫,只许读通,不许读错,一方面较有专业训练,当然读得更精。经得起这批特殊读者再三精读的书,想必是佳作。经得起他们读上几十年几百年的书,一定成为经典了。普通的读者呢,当然也有他们的影响力,但是往往接受特殊读者的“意见领导”。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班扬与弥尔顿相比,成就并不逊色多少;这说明知识多不一定就意味着智慧高。B.古人的经典之作可以让人一读再读,不会生厌;“至今已觉不新鲜”一说未必准确。C.诗歌最短却时常令人一览不尽,是因为它最少情节,不需以此取胜。D.一个人必须想得清楚,才能写出清楚的文字;文字夹杂不清,常常意味着写作的人思想混乱。E.被迫精读者因为有专业训练而且“为势所迫”,所以精读能力要比主动精读者更强。13.对作者称为“有分量的哲学家”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其人写作,虽有一定的内容,但文字表达却不太清楚。B.他们思想混乱,因而文字夹杂不清,浅薄得不值一读。C.他们的作品亦有可取之处,不能一概抹杀。D.他们称不上“清晰动人的作家”,是因为在文字上有点“目无读者”。14.在作者看来,知识与智慧的区别是什么?(4分)15.从全文看,对于智慧之书的试金法是什么?(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本大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两个大都市王安忆即便是上海的寺庙也是人间烟火,而北京的民宅俚巷都有着庄严肃穆之感。北京的四合院是有等级的,是家长制的。它偏正分明,主次有别。它正襟危坐,慎言笃行。它也是叫人肃然起敬的。它是那种正宗传人的样子,理所当然,不由分说。当你走在两面高墙之下的巷道,会有压力之感,那巷道也是有权力的。上海的民居是平易近人的,老城厢尽是那种近乎明清市井小说中的板壁小楼。带花
本文标题:韶关市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24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