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项目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项目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实训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制定目标的要求及方法;2、进一步掌握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制定目标及撰写的技能。内容与要求1、不同年龄班选择不同课题制定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由学生自由选择)要求:从“情感态度、知识能力、方法技能”三个方面制定,按要求进行表述。2、选取同一内容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活动,如选择“磁铁”、“不倒翁”、“沉浮”等课题分别为小、中、大班确定活动名称,制定活动目标。项目三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实训目标1、让学生了解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要求;2、初步掌握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基本方法;3、初步具备对某一具体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技能。内容与要求1、在幼儿园完成见习活动后,回校开展研讨并进行评价。2、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分别从幼儿园观摩的活动中选择一个年龄班的活动开展讨论。3、在讨论的基础上,从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活动环境、幼儿的安民、教师的组织、活动的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价。拓展练习练习一在儿童生活中寻找并形成生成性的科学活动。练习二在生成性的科学活动作出评价。表3-1观察认识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观察的技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特征比较观察不同的对象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的特征长期系统地观察事物事物的变化和现象的发生表达技能运用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运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并交流自己在观察中的发现用图画、数字等多种方式记录自己观察的结果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认识观察对象的显著特征认识观察对象的多样性认识各个观察对象的不同和相同探寻观察对象的变化规律表3-2观察识型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类别设计要点设计思路观察的技能物体观察活动包括单个物体观察,同类物体观察及比较观察。教师可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交流,并通过指向性问题引导其认识物体的显著特征,或比较两个物体间的异同,或总结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结束或延伸现象观察活动现象观察活动的重点在于观察变化的发生。因此教师可将观察、指导和交流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观察之后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讨论。引出观察对象(或提出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活动结束或延伸户外观察活动户外观察活动既有物体观察也有现象观察。其特点在于户外活动人员分散、验证于组织,可采用分组的方式,在活动设计的环节上应尽量减少集中指导,注重个别指导和个人体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分散观察、个别指导↓分享和表达体验↓活动结束或延伸系统观察活动系统观察活动一般用于观察动、情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故观察周期较长、环节较多,需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要求,有步骤地观察。并结合主题活动或日常生活参与记录、管理等活动。提出要求↓熟悉观察对象↓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做好观察↓交流新发现↓展示结果表3-3实验探究型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好奇心注意到新异的事物或现象愿意探究新异的事物或现象对新异的事物或现象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究科学探究能力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获得发现能对问题做出假设并用自己的经验来加以检验能根据已获得的资料合理推断、得出结论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或逻辑推断对理象进行解释和预测表3-4在“沉与浮”活动中不同年龄段目标的制定目标小班中班大班认识目标初步感知沉浮现象感知物体沉浮现象并将物体按沉浮分类初步感知水的浮力作用能力方法目标简单表述观察到的沉浮现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现象想办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沉下去情感态度目标体验游戏的乐趣,喜欢参加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闯关”的快乐表3-5讨论交流型活动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适用年龄段例举表达交流技能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愿意与同伴交流讨论中班、大班大班:“保护水资源”大胆表达自己对洁净水和污染水的感受大胆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河水污染现象倾听、理解和评价他人的观点中班、大班中班:“动物的尾巴”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学会从别人的讲述中获取有关动物尾巴的科学知识借助图画、表格、动作、形象等方式表达中班、大班大班:“牛奶营养好”学习用调查、记录等方法了解不同人群喝牛奶的情况:分小组作用将调查结果用图画、表格表现科学知识和经验丰富有关讨论主题的科学经验中班、大班中班:“多种多样的取暖器”通过收集资料和讨化了解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取暖器的种类有很多;知道不同的场所应选用不同的取暖器学习在采择和鉴别信息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科学知识大班大班:“认识高速公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了解调整公路上的设施及其功能;通过讨论了解高速公路的行车规则案例四活动名称:沉与浮小班: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沉浮现象。2、简单表述观察到的沉浮现象。3、体验游戏的乐趣。活动过程1、初步感知沉浮现象,学习简单表述观察到沉浮现象。将苹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葡萄放到水里会怎么样?(教师分别将苹果和葡萄放到水里,问:什么沉下去了?什么浮起来了?)2、进一步感知沉浮现象,表述观察到的沉浮现象。幼儿拿自己的水果(苹果、葡萄)放入水中边玩边观察,把自己的发现跟身边的同伴说一说。3、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分组边实验(将苹果、桃、梨、枣、圣女果投入水中)边说:“XX”沉下去了,XX浮起来了。4、初步学习分类。游戏:送水果回家。每人每次送一样水果回家。要求把在水中沉下去的水果送回有“↓”标记“家”,把在水中浮起来的水果送回家有“↑”标记的“家”。5、评价,小结。中班: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沉浮现象并将物体按沉浮分类。2、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沉浮现象。3、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活动过程1、萌发探究欲望,记录第一次分类结果。猜一猜:物品(积木、磁铁、玻璃球、塑料泡沫板)投到水里会怎么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猜想结果。2、实验验证。试一试、说一说。XX沉入水底了,XX浮在水面上。3、再次萌发探究欲望,开展小组合作,进行更大范围的分类。找一找、记一记:活动室里还有哪些东西会沉入水底,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小组合作)4、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问题的焦点在有没有“孔”上。议一议、想一想:为什么塑料筐沉下去,塑料盆却浮在水面上。(小组合作)5、萌发继续探究的欲望。活动延伸为什么木夹子有的完全浮在水面上,有的半浮在水中?请你们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继续探究。大班: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水的浮力作用。2、想办法使沉下去的物体浮起来,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下去。3、体验“闯关”的快乐活动过程1、实验、观察、交流,感受浮力。幼儿将手中的空塑料瓶压向水底,再松开手,然后交流各自感受。(在向下压的过程中明显感沉到水中有一般力量往上顶)塑料瓶为什么压下去又浮上来了呢?小结:水是有浮力的。2、经历“猜想——验证——表达”的过程,萌发探究欲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增强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闯关游戏:第一关:猜一猜:硬币放入水中会怎么样?试一试:幼儿人手一枚硬币,自己做实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第二关:猜一猜:有办法让硬币浮在水面上。试一试:幼儿4人一组,分工合作品。可以借助活动室里的玩具材料做实验。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将硬币放在木板、泡沫塑料板等上面)第三关:猜一猜:有没有办法让浮在水面上的塑料瓶沉入水底?试一试:幼儿4人一组,分工合作。可以借助活动室里的玩具材料做做实验。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在瓶里装上水、在瓶上压上磁铁等)比一比:看看哪一组用时最少,得分最高。小结:将物体放入水中,有的会沉下去,有的会浮起来,这就是浮力的作用。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让浮力为我们服务。3、萌发继续探究的欲望。延伸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利用了浮力作用呢?这个问题留给大家以后去探讨。(设计者:江苏南京市栖霞区教育科学研究室,汤荃荃,选自《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第10期)案例五活动名称:《有趣的静电现象》(大班)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初步感知、了解、“静电”现象,熟悉摩擦生电。2、能在情境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并学习用完整的语句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激发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探索与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吸管人手一根,卷纸片等操作材料若干。2、场景设置:(1)小池塘场景(由一盆清水及小纸船构成)。(2)舞者场景(由小天使舞者图片、瓶座等构成)。(3)柳条场景(由绿色纸质柳条构成)。(4)流水场景(由洗手池中水龙头流出的细细的水流构成)。活动过程1、以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1)教师魔术导入:(出示吸管)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藏到桌子底下,边摩擦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吸管上的变化。(2)幼儿对魔术的揭秘,感知擦生电现象。2、通过对魔术的揭秘,感知摩擦生电现象。(1)对现象进行猜测、交流指导语:“为什么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幼儿猜测讨论。教师可以让幼儿亲手摸一摸吸管,试试空间有没有他们猜到的胶水或糨糊粘在上面,同时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扩宽思路来想象。(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①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自己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提供吸管、卷纸、碎纸片等材料让幼儿尽情操作,教师观察、引导。②指导语:“会变这个魔术?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并表述。(3)小结,认识“摩擦生电”是一种静电现象①教师重新淙桌面上的“摩擦生电小魔术,”突出吸管在卷纸上摩擦这一动作。幼儿描述观察所得,巩固学习语“摩擦”②指导语:“你们想不想再变一次魔术?”③教师对操作过程进行小结:“吸管经过摩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不定来了。这是一种生活中觉的静电现象。”(4)幼儿认识|复述词汇“摩擦生电”、“静电”。3、创设四种情境,让幼儿在合作与独立操作中体验物体间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了解静电与生活密切相关。(1)幼儿集体进入操作情境1:自动航行的小船。①指导语:“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这里有许多的纸船停在水边,请你用带有静电的吸管去靠近它们,看看有什么变化?”②幼儿到水盆边操作。③教师指导重点:突出对吸管与卷纸摩擦后靠近小船会产生静电的认识。“你的小船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做的?”每次吸管靠近小船,小船都能航行吗?为什么?”(2)幼儿自由分区,自主在情境中探索另外三种生活中的静电现象①教师介绍三种游戏情境:A.小天使舞者正等着音乐的响应起,准备表演节目;B.柳条因为没有风,正静静地垂着;C.细细的水正在静静地流着。②操作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对静电现象进行独立探索。③幼儿分区进行独立探索,教师观察、指导。④引导幼儿用完整语这程和结果。操作情境2(舞者起舞);小天使舞者在被带有静电的吸管冥顽会顺着吸管转圈;操作情境3(会飞的柳条):纸质柳条被靠近后飞了起来;操作的情境4(扭动的水流):水流被靠近后会扭动着跳舞。⑤教师小结:“在用摩擦后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轻薄或细小的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这就是静电的力量。”4、在更多的操作、交流中进一步感受,认识静电现象(1)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幼:(回忆自己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在干燥的日子和小伙伴拉手时被“电”着,梳头发根根竖起,脱衣时“磁磁啦啦”的声音和点点火花、玩滑梯时“刺啦刺啦”的声音……师:“被“电”着是什么样的感觉?”幼儿:“疼、麻……”(2)感知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出示多种材料如毛衣、布、皮毛、碎块、胶棒、玻璃、荧光棒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体验它们之间的静电现象。(3)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提供笔和记录纸,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记录法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4)要求幼儿以自己的记录单与他们交流,并表述:用什么和什么相互摩擦,能否产生静电”。(5)初步掌握一睦去除静电的方法,如“双手触墙”等。5、结束部分:师幼在自由操作实物、体验更多静电现象中自然结束。活动延伸
本文标题:项目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29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