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项目活动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习作训练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
1项目活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玉环县环山小学课题组一、研究背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但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学习作文就没有享受过这种快乐,他们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得了作文“恐惧症”。作文教学长时间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之中,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作文水平低下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现状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语文终身教育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一)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1、定位不准,要求过高。不少教师把小学生的作文当成“文艺创作”,常常用报刊文章、成人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内容要“新、奇、巧”,结构要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文字要生动、优美。然而学生的作文则往往显得稚拙、浅显,不那么合乎标准和要求。对此,教师常常恨铁不成钢,把它们批得“体无完肤”。2、脱离生活,封闭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及“二点一线”学习环境,习作时空的封闭性,严重扼制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和写作源头,作文脱离生活,成了无源之水。作文难,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也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左右,为了让平时的作文训练契合升学考试的要求,就反复进行相关训练,“假话、套话、空话”铺天盖地。3、机械指导,被动写作。现在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习惯用两种方法:一是机械地模仿范文;二是根据现成提纲作文,即教师根据作文题自己先列出提纲,或者经过集体讨论列出提纲,然后让学生据此写文章。更有甚者,教师把作文要用的词语全都抄给学生。用这两种方法写出的作文也许看起来“严谨”、“有条理”,但这是教师预先安排好的,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从上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错位,教师绞尽脑汁地教,从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议,都是教师一人包揽,学生消极被动地听,机械地写,没有足够的自主权,更别提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了。(二)新课程的全新要求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切中时弊,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些要求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2、在习作来源上,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除了要求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课题组组长:林艳主报告执笔:林艳课题组成员:罗玲萍梁爱芝董珊萍潘娜耿佩青2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3、在习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4、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5、在作文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以上要求旨在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日益旺盛,好奇心日益强烈,感情易于调动。这时单调的作文教学已满足不了他们的富有弹性的需要了,他们需要刺激,需要作文的多样化来调动他们潜在的作文能动性。其次,现今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比十年前同龄的学生要多出几十倍,这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丰富的结果。学生获得的大量知识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初步的“立体思维”连络网,因此,他们对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已经感到平淡无奇。正象美国的“创造性思考”公司的创办人罗杰.冯伊区说的那样:“当新信息不断涌现,而且环境不断改革时,我们不再可能用昨日解决方式来解决今日的问题。”再者,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在习作教学中引进项目活动,取其优势,使其为习作做一番“全程服务”,即从学生兴趣入手,努力使习作回归生活,与活动沟通,让学生从亲自经历、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积累丰富的第一手写作素材,从而走出“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开创习作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项目活动教学法(以下简称项目活动)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它有以下五方面的优势: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项目活动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并且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地、直接地了解和观察,从亲自经历中获得经验和学习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原动力。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项目活动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生活和生存的能力。3.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极大激发、自3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经常需要临时调整。4.促进教学改变。项目活动的实行要求教师灵活掌握时间,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5.吸引家庭参与。家长在项目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家长也可以充当专家帮助解答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或者作为联系学校和外界的纽带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牵线搭桥。该教学法在北美广为使用,颇受儿童教育者和家长的好评。数年前,香港和台湾的留学生将这一先进的教学法从美国带了回去,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进行实验。在香港此法被称为“企划教育”,在台湾此法被称为“方案教学”。在德国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项目教学法”已被广泛使用。我国的一些幼儿园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开展的“田野课程”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活动中,幼儿不是临时的“角色”,而是现实场景的主人,让幼儿去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在现场、在情境中学习。这种学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指导思想是项目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础。综上所述,项目活动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个性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它已涉及到国外中小学教育及我国的一些幼儿园,并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效果。有关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这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非常有意义。项目活动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本课题的开展指明了方向。三、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项目活动探究性地尝试于小学习作教学,达到拓宽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彻底解决“写什么”;通过项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多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引领学生自由表达,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思维,彻底打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僵化格局。四、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10月—12月)为课题的起始阶段,查阅文献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习作教学中的项目活动、布置教室习作园、展示台。第二阶段(2005年1月—2005年7月)为课题的试研究阶段,因为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即中年级开始真正出现“习作”一词,2005年上半年还是四册属小学低年级,还是写话阶段,故用“试研究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8月—2006年7月)为课题的实施阶段,重点是根据已确定的项目活动,制定项目活动计划书、开展各个项目活动、执教活动展示课和习作研4讨课等,在不断地行动研究中总结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开始—展开—结束”是项目活动的三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之间不一定有显著的划分,每个阶段之间都有良好的过渡。往往一个项目活动的结束又恰恰是下个项目活动的兴趣源头。每个阶段的时间不定。有的项目活动整个只花两、三个星期,有的项目活动则可以持续好几个月。一般来说在每个项目活动当中,第二阶段所需的时间较另外两个阶段长。(一)研究原则根据习作教学的特点,在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表达与评价展示时,我们始终遵循以下原则:1.兴趣性原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比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参与意识,情感的体验也欲加深切。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项目活动的舞台属于学生,教师的任务在于积极诱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素材,丰富体验,使其感受习作的快乐。3.开放性原则:生活处处皆语文。开放习作教学的时间、空间,拓宽活动的范围,使学生习作真正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积累鲜活的习作素材。4.激励性原则:“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在学生活动、习作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及时调控,及时评价,想方设法以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向更高更广的习作天地迈进。5.发展性原则: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发展中的人,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不断地建构又在不断地重构着。有效的活动促进了学生留心大自然、身边的人和事,促进了阅读积累、素材积累、情感积累,为抒发情感奠定了基础。这些过程,正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6.尊重原创性原则:学生习作因受年龄及应有经验积累的限制,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更难免有参差不齐的情况。应以平常心、爱心去面对学生的习作,无论习作的水平如何,这毕竟是学生倾心倾力之作。以上这些原则是习作教学课例开发、教学设计、项目活动引领的指导思想,它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避免了本课题的研究和引导陷入盲目的境地。(二)习作教学中项目活动的特征习作教学中项目活动的辅导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及“主体发展的教育”思想,重视作文辅导的全程研究,通过辅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成自己的研究项目,组织以学生为主的实践探究活动,促进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从而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和作文创意冲动,发展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拓展多样化的作文样式,形成具有个性色彩的作文。它的基本特征为:1.主体性:项目活动的前期实践为主体生成项目研究的问题,自主参与研究活动,通过调查、访问、信息收集及处理等过程体验探索经历,获取项目研究材料。这一过程是学生写作素材敏锐的感受力形成的过程,也是主体认识社会、形成独立思维的过程。52.项目性:项目活动中所选的项目是学生喜爱的话题、热衷的时事,或者是感兴趣的主题,它偏重于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把整个世界和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特别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以目标研究为导向,通过任务驱动,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拓宽学生习作思路。通过项目活动带动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带动多种形式一组作文的产生。3.开放性:项目活动的研究时间,实现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的多维开放,带有很大程度的主体自由支配权;充分开发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充分运用网上信息、图书资料等,拓宽学生视野;在对学生研究的指导上,聘请有关专家、家长及教师担任项目顾问,以保证得到强有力的支援。如何使项目活动有效地运用于习作教学,这是本课题研究的焦点与难点所在,是本课题的研究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近两年的研究实践中,我们课题组成员坚持理论学习,从习作教学中项目活动的选题开始,到项目活动的开展、活动的展示到最后的习作表达、评价,再展示,在不断地研讨与反思中走出了坚实的一步。(三)习作教学中项目活动的选题1.习作教学中项目活动的选题思路习作教学中的项目活动指围绕所选取题目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观察、研究、自我表达、展示、评价
本文标题:项目活动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习作训练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35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