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金融法规分析题案例题
分析题1、以任何一个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业务为案例,说明金融法规的体系层次。以商业银行此类金融机构为例,商业银行受到各层次法律法规的保护与约束。金融法,是指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而,首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各项法律立法的基础,包括金融法规,是有关商业银行各项立法的基础。金融法律是金融法的主要渊源,像针对商业银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金融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专门针对金融行政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如有关商业银行的《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等;金融行政规章制度则是由金融主管部门制定的金融关系发生行为中的具体操作规定;法律解释主要指司法解释,是司法部门对某项行为适用金融法律与金融法规所作的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贷款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最后,国际条约对调整我国商业银行涉外金融关系时具有法律约束力,如各项国际公约、多边条约等等。2、选择某金融机构的案例,说明法人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和法律制度2005年12月19日,华夏证券所有分支机构完成了翻牌,改名中信建投证券。证券公司的大问题也暴露无疑,没有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即所有者、董事会和执行经理组成的一种组织架构,这也是公司制度的核心。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必须由四个部分组成:1.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由公司股东组成。2.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公司的发展目标和重大经营活动作出决策,维护股东利益。3.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对公司的的财务和董事经营等行为发挥监督作用。4.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是经营者与执行者。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法定原则,2.职责明确原则,3.协调运转原则,4.有效制衡原则。华夏证券有着众多公司同样的缺点。首先,少数大股东控制公司,众多小股东利益被忽视。董事会一手独大,把公司分权制衡变为董事会领导下的理负责制,董事与经理高度重合,董事会产生随意性极大。有些经理层完全控制公司,而监事会人员不独立或无法进入权力中心形成不了监管作用。公司对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欠缺,众多利益相关人被忽视。而在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主后,进行相关改革后,中信建投证券也成为了一家资产优良、内控严密、管理先进、效益良好的优质证券公司。3、从法律法规的角度解析我国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组织机构制度的变迁商业银行组织机构制度的变迁基本可以分为银行体制商业化转型初期、市场化银行体制形成时期、银行体系日益国际化时期三个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四家大型银行按专业分工开展业务,国家对其承担无限责任,对商业银行无资本约束。199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建立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实施了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战略性转变,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以法人财产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亚洲金融危机后,国家加强对银行的监督机制,恢复商业银行清偿力、增强银行体系对外冲击能力,03年修订了〈商业银行法〉,并通过了〈银行业监督管理法〉。随着中国加WTO,银行业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市场化的银行体系初步形成。4、分析中国与美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以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原因为线索,分析中美两国金融监管优劣。。中国形成了由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家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格局。美国采用的监管模式是双线多头金融监管模式,各职能机构建立起了日常协商机制。这是由美国政治上实行联邦制地域辽阔,生产力布局极大决定的。其实,美国方面也是将金融机构按金融市场划分为银行、证券、保险三个领域,在每个领域分别设立一个专业的监管机构负责全面监管。按照监管主体标准来划分的话,美国采取的是功能监管,即对一个给定的金融活动均由一个监管者监管。而中国采取的是机构监管,除中央银行负责宏观调控外,其他几个监管机构都是集中于相对行业的微观规制层面。其实,从金融危机来看,中美的金融监管有着各自独特的优势与劣势。中国比较坚持金融创新与风险监管并重,对任何金融创新业务和产品都设置了不能违背商业规律和最基本的审慎操作原则。中国近来年也比较注重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制度。相比美国来说,中国在政策目标与商业目标的协调中首先以政策目标为基础,以不放松监管为条件适当开放。但从总体上来看,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的技术、手段、经验和方法等各个方面比中国还是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美国的金融监管部门聚焦了众多的来自金融市场的人才,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极为完善,重大金融监管决策机制和效率极为高效,从而也使金融产品与技术不断创新,这也是所谓的坚持谨慎性的中国金融监管下的中国金融市场所不能比拟的。5、从中国与美国中央银行的比较,分析两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现状中央银行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即中央银行的政策要独立于政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历来比较敏感,美国的美联储对国会负责,独立于政府,拥有制定货币的政府职权,政府不得对中央银行发号施令,不得干涉货币政策。我国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所做决策需经国务院批准,并受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并且独立于财政。但从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的独立性问题饱受质疑。中国方面,由于M2的增速保持高速增长,出现了一定的流动性泛滥,从央行独立性来看理论上应该收紧货币供应,但为了保增长、为了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连央行副行长苏宁也表示:“下半年至明年将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而美国方面,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有集权于一身的趋势、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对雷曼兄弟和AIG等金融机构实行双重标准,以及奥巴马提出加强监管方面等等,中美两国的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再次面临考验。6、结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改组的实例商业银行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的意义。中行和建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既是决定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向市场化方向转轨和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发动机,金融行业能否带动中国经济发展二次腾飞的关键。两行改制则从中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和国有出资人总体战略布局的角度出发作系统的规划,同时必须兼顾到今后整个金融管理资产框架的构造。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政企不分、不良资产数额巨大、风险控制体系薄弱、机构臃肿、财务管理体系落后等严重问题。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危关系到全局的发展,进行股份制的改造变为极为重大,也是战略性的选择。对银行的经营理念进行调整,从客户角度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对操作流程、服务方式、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彻底变革。在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背景下,更有利于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7、中国证券法律法规体系的内容,从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建设阶段,分析中国证券法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国证券法律体系的特点一是法律类。如《证券法》对证券发行、交易等行为的规定;《公司法》中关于股份公司的设立、股票及公司债券发行的规定;《刑法》中关于证券犯罪的规定;《担保法》中关于有价证券质押的规定等。二是行政法规类。如《股票交易管理条例》、《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其中《股票交易管理条例》对股票的发行与交易明确规定了必须遵循“公开、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三是部门规章类。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命令、指示、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如国务院证券委发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办法》、《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等等。四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人股的协议转让以登记过户为准发生转移”等通知。五是自律性管理规定。包括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证券业组织就证券活动所制定的章程、制度等,如交易所的交易规则,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颁布的《证券业协会会员公约(试行)》、《证券从业人员行为守则(试行)》等等六是我国证券监管机构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证券监管机构签定的国际合作性协定与条约。如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机构于1993年6月签署的《监管合作备忘录》,1994年4月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签署的《关于合作、磋商及技术援助的谅解备忘录》等等。(二)中国证券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一,较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较少,主要是规章和规则。从现行证券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证券立法虽然有3部,但因为调整范围较窄,如《证券法》仅调整股票和债券《,投资基金法》仅调整公募基金。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也不多,证券市场急需的证券法配套法规如《证券违法行为处罚办法》、《证券公司管理条例》、《上市公司监管条例》等法规一直没有出台。现行体系中主要是证监会的部门规章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则。较高层次的法律法规较少,严重影响了证券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第二,部门规章在立法形式上不够规范,在内容上存在重叠、交叉甚至冲突。《立法法》颁布以后,证监会以证监会令形式颁布的规章只有26件,大量的是其他规范性文件,在立法形式上不够规范。而证监会颁布的数以百记的规范性文件中,在内容上存在重叠、交叉甚至冲突的现象,需要及时清理,进行废止或修改。第三,实践中法律规则的作用较大,自律性规则或合同规则的作用较弱。第四,有些证券法律机制的构造不够合理,甚至会造成实施上的障碍。法律本质上是政策的反映,许多法律问题的讨论其实涉及政策问题,但法律机制本身也有一个是否合理的问题。如《证券法》规定的股票审核制度。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作为证监会内设的独立机构,它所行使的审核权和证监会核准权之间的关系,在法律上是不够明确的。根据《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股票发行申请应当经过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发审委委员发表审核意见,不需要说明理由,而证监会依照法定条件核准股票发行申请,如作出不予核准决定的,则应当说明理由。这样,如果股票发行申请被发审委出具否决意见又没有说明理由,证监会如何处理?第五,证券市场本身存在的严重不规范现象,影响了证券法律法规有效实施。第六,制度成本过高。健全、明确、透明的法律法规体系固然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如果法律制度的设计不科学,不仅发挥不了促进市场发展的应有作用,还有可能大大增加市场成本。例如,在制度设计中,动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法律意见书,就会增加市场成本。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此外,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从总体上说还存在审批性规定多、监管性规定少的问题。(三)完善中国证券法律体系的几点建议尽快完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是中国证券市场建设的首要任务。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第一,全面清理现行证券法律法规体系,重新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第二,严格执行《立法法》的规定,提高证券法律法规的透明度。第三,促进证券立法的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降低制度的经济成本。第四,尽快解决证券市场存在的不规范问题,为证券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第五,立法重心应当以监管为主,具体法律规定应当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六,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司法监督作用。如何完善证券法律的司法解释,充分发挥法院对证券市场的司法监督作用,也是完善证券法律体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8、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中老鼠仓现象分析1、什么是老鼠仓现象2、中国基金业中老鼠仓现状及产生的原因3、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完善市场环境1.老鼠仓是指庄家在用公有资金在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拉升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卖出获利,当然,最后亏损的是公家资金。2.总的来说,老鼠仓产生有三个原因。其一,部分基金经理抵挡不住暴利的诱惑而从事老鼠仓交易。其二,基金的老鼠仓行为极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其三,截至目前,管理层对于基金老鼠仓的打击力度太径,起不到震慑作用。但问题的解决不能依赖基金经理个人自律“出淤泥而不染”,根本的解决办法还是要培养信托文化,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毕竟老鼠仓更多地源于制度本身,制度方面对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太轻对违法行为和责任人处罚太轻,是现行基金法最大问题之一。”按照基金法的规定,对基金公司违法的,处以十万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具体违法人员,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罚款
本文标题:金融法规分析题案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4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