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钢结构产业分析报告本文所称钢结构,主要是指采用以钢材制作为主,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的结构,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它自重轻,能建超高摩天大楼;又能制成大跨度、高净高的空间,特别适合大型公共建筑。钢结构产业支撑着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冶金、机械、建筑、制造(船舶、车辆、装备)等重要工业产业,重视和推动钢结构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一、钢结构特点及分类(一)钢结构特点近代由于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钢材的匀质、强韧、可焊性的提高使钢结构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钢结构的优越性和经济性主要表现在:1.重量轻、强度高、高延伸率、可焊性和优异的塑性变形优越于其他材料制造的结构。2.工业化、工厂化生产,保证了质量和产业化的规模效益。3.增加建筑使用面积,提高抗震性能,施工周期缩短,减少对环境污染与影响;4.钢结构容易修复和回收利用,可节约资源和符合环境保护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优势。2同时钢结构建筑由于物理结构等因素,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有:钢结构防火性能差,围护材料价格较高,防腐性能也逊于混凝土建筑物。(二)钢结构产业分类1.钢结构产业行业属性划分根据2011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_4754-2011),钢结构产业主要集中在两个大类:(1)C类34金属制品业。包括以铁、钢或铝等金属为主要材料,制造金属构件,金属构件零件、建筑用钢制品及类商品的生产活动,这些制品可以运输,并便于装配、安装或树立(钢结构生产环节)。(2)E类47土木工程建筑业。包括从事水利港口工程、矿山、铁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码头、飞机场、运动场、房屋建筑等的活动(钢结构安装环节)。2.钢结构产品主要应用范围二、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一)我国钢结构产业发展现状1.产品供应情况3钢结构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钢铁供应的发展,从世界范围看所有钢结构产业发达的国家都是钢铁工业发达的国家,自1996年中国钢铁产量图片1亿吨,到2007年我国钢产量达4亿多吨,近年来钢铁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完全具备成为钢结构强国的条件。钢结构产业的高速发展期一般20-25年,随后进入稳定的发展期,钢结构产量约占钢产量的10-20%。近年来,我国钢结构行业呈现持续并且快速的增长势头,钢结构产量从2002年的850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218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0%,为行业迅速发展阶段,2009年、2010年的钢结构产量分别为2294、260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13.3%。2012年全国钢结构产量达到3500万吨,约占全国粗钢产量7.2亿吨的5%,增速上已逐渐由高速发展期向平稳运营期过度。在美国、日本这些钢结构建筑普及程度高的国家,钢结构用钢量已经达到了钢产量的30%-40%,从这些方面来看,我国钢结构产业仍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预测,2014年我国全年钢结构产量达3780万吨。从结构看,钢结构厂房是主要用钢方向,约占钢结构用钢总量的60%。2.国内钢结构加工制造企业主要经营模式现状(1)“一体化”模式产业链从设计、加工、到安装全部由公司自己完成,这是国内钢结构优势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通过一体化集成运作,能够扬长避短,靠整体出效益,但风险也会相对集中,特别是在竞争对手也做到产业链一体化时,要维持这一优势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成本。通过对比全国钢结构产业企业资料,标杆企业业务结构都是集合型加工制造业,均能够覆盖重钢、轻钢或空间钢领域,都是集设计、生产、安装于一体,而非单纯的追求加工制造生产规模;均布局于全国市场,且高度重视工程资质的获得。(2)专业化模式单纯做加工业务,从该部分企业平均财务数据来看,该模式整体利润率水平不高,模式竞争关键在于能否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管理,获取加工制造的规模效应。中国钢结构协会我国目前钢结构制造业仍处于中低端,大多数仍停留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也较低,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按每年8%的增速,预计今年钢结构产量达3780万吨。(二)钢结构产业相关政策51.2009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20日公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规定,修改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2.2011年8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基本确立绿色建筑、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C60以上的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10%,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3.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钢结构住宅集成体系及技术研发与推广。4.2013年1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其中,钢结构建筑正成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5.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制定《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钢结构在建设领域的应用,提高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资建设领域钢结构使用比例,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高发地区推广轻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抗震型建筑;推动建材下乡,稳步扩大钢材、水泥、铝型材、平板玻璃等市场需求。66.建筑钢结构发展规划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国建筑钢结构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推行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通过技术引领、优化设计,逐步实现年建筑结构用材占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10%左右,钢结构在住宅建设占到房屋总建筑面积的15%左右。三、行业上下游发展情况(一)钢结构行业产业链钢结构的上游行业为钢铁等原材料供应行业。钢铁行业是钢结构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为钢结构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钢铁行业的一些大企业已经开始了建筑结构用钢的品种和技术的研发,相继开发了高强钢和耐火、耐候、耐海水、抗层状撕裂、抗低温用钢,以及H型钢、高性能彩涂钢板、冷弯型钢等,为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应用基础。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外形美观、节能环保等综合优势,在工业厂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体育建设、电力、桥梁、海洋石油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空间广阔。行业产业链如图所示:7(二)上下游对钢结构行业的影响1.钢结构的上游主要是钢铁行业,钢材产品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本行业的采购成本。从整体上看,上游行业基本属于竞争性行业,生产用于钢结构的各类钢板、钢管、型钢等钢材,其中H型钢和中厚板是钢结构建筑中最为常用的产品。2013年以来,尽管国家环保治污和产能淘汰的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出于担心市场份额流失、迫于地方保增长压力、权衡边际效益等因素的考虑,钢厂减产意愿依然不足,旺季较好的订单情况也使得主要钢铁产品产销保持增长。全年钢材产量、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0.68亿吨、10.19亿吨,同比均增长11%左右。进入2014年后,钢铁生产水平依然处于高位,而需求明显降温,钢材价格进一步下滑。1~2月,钢材产量高达1.66亿吨,同比增长4.9%;钢材表观消费量却仅为1.57亿吨,同比增长3.6%。近几年我国钢材产量情况见下图:8由于上游钢铁产业的产量不断提升,钢结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能获得稳定的供应;同时随着钢材价格下滑,钢结构产业利润空间有所回升,同时需关注的是钢企加大对下游产业延伸力度,可能对钢结构产业形成一定冲击。2.下游行业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牵引和驱动作用,它们的需求变化直接决定了行业未来的发展状况。钢结构以其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外形美观、节能环保等综合优势,在工业厂房、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文教体育建设、电力、桥梁、海洋石油工程、航空航天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市场空间逐步扩大。以下结合钢结构的细分市场说明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前景。(1)轻型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是指以彩钢板作为屋面和墙面,以薄壁型钢作为檩条和墙梁,以焊接或热轧“H”型截面作为梁柱,现场用螺栓或焊接拼接的门式刚架为主要结构的一种建筑,再配9以零件、扣件、门窗等形成比较完善的建筑体系。这种体系由工厂制造,现场按要求拼装形成。具有自重轻、建设周期短、适应性强、外表美观、造价低、易维护等特点。我国轻钢结构建筑发展较快、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轻型的工业厂房、仓库、3层以下住宅以及货场、站棚等,此类钢结构建筑每年需求量大约在500万㎡以上。另外,随着钢结构住宅的成熟和产业化形成,每年预计以200万㎡的速度发展,根据以上粗略计算,我国每年轻钢结构市场需钢结构产品约在230万吨,轻钢结构市场前景广阔。在美国,50%以上的非住宅建筑采用轻钢结构,日本新建的1-4层建筑大多采用轻钢结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国各地钢结构企业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就为四川灾区就提供了60余万套活动板房,解决了灾民过渡期安置房需要,体现出轻型钢结构房屋适宜于工业化生产,安装运输方便,量轻可变的特点,适合建材资源短缺、偏僻难行的丘陵地区及救灾使用。(2)重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大致可以分为多高层重型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桥梁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主要应用领域为高层及超高层建筑,大型工业厂房,体育场馆、展览厅等大型公共建筑,公路铁路桥梁,大型锅炉刚架、输电铁塔及海洋石油平台等。①多高层重型钢结构多高层重型钢结构通常采用钢框架结构、钢框架-砼核心筒结构形式,一般指6层以上工业、民用建筑。高层钢结10构建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的反映,又往往被当作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1层、高492米、用钢量6.5万吨)、中关村金融中心(建筑面积11万㎡、高度为150米、用钢量1.5万吨)、LG大厦(建筑面积25万㎡、高度为110米、用钢量1.0万吨)等。今后,全国每年将有200-300万㎡高层钢结构建筑施工,用钢量约45万吨。②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从功能上讲是指能够形成较大的连续空间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网架、网壳、桁架、索-膜结构以及其组合、杂交结构。该结构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具有连续的大跨度、大空间、大面积;外观轻巧、美观、具有现代感;抗震性能较好且结构受力较为单纯;构件类型较少、建设周期短、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且绿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目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大型工业厂房,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大剧院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及航站楼、机库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9年中国第十一届全运会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场馆建设均大量采用了钢结构,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2年河南全国农运会等,这些公共建筑、体育场馆建设仍将绝大部分采用钢结构。以首都机场T3航站楼和广州白云机场为代表的机场航站楼工程,以及重庆、昆明、武汉、广州、合肥等城市航空港的改扩建工程等;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已建、在建的大型剧院工程和文化设施等等大型项目建设,都有力推11动了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根据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我国每年新建和在建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情况如下:重型工业厂房每年建造1,000万㎡;网架和网壳每年建造1,500座,约250万㎡,用钢约7万吨;空间桁架每年建造20座,约60万㎡;另外,悬索和膜结构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用量还不大,专家预计每年将以20%的速度增加。③电力钢结构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为电力钢结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电源建设方面:我国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我国发电必然以煤电为主的基本格局,这是长期难以改变的。2002年-2012年,火力发电装机容量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比例均在70%左右,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的80%左右。按照国家电力规划,即使到2020年火电总装机容量仍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60%以上。我国近几年在建的电源项目主要以火电为主,2002年-2013
本文标题:钢结构产业分析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5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