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含风险评价方法)
XX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编制:审核:批准:版本:第1版发布日期:2013.01.20实施日期:2013.01.20XX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是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核心。为对公司生产作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预防和控制措施,使风险达到可接受的程度,确保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特制订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下列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管理: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8)企业周围坏境;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3引用标准和相关文件《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暂行规定》(安监总局40号令)关于贯彻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意见(皖安监三〔2011〕183号)4职责与分工4.1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4.2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基层车间骨干组成。1)生产副总负责组织生产活动中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负责审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结论。2)安环科负责编制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表,指导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开展危险、有害因素风险识别、评价,负责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有效性验证。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3)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分别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4)各级员工应积极参与所从事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工作。主动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4.3施工部门(单位)到基层单位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以施工部门(单位)为主,基层单位为辅一起讨论、分析,评价与分析的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门人员。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人员进行。4.4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5内容与要求5.1风险分级管理1)风险评价依据本制度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分级。,2)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的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3)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环科负责人复审签字后,报公司领导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环科审核批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审核批准。4)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按照《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应由所在部门采取隔离、防护、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降低风险。5)风险评价职责(1)项目规划、设计前应由有资质的机构从事设立安全评价。(2)项目的建设应由项目组进行风险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3)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风险由各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关键、重要装置或系统的开停车风险由生产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4)工艺变更应由生产车间做好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5)设备、设施新增或拆除由安环科负责组织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6)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由所在车间进行评价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7)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均由所在车间进行作业风险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8)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的风险应由各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9)人为因素,包括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应由所在部门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5.2风险评价方法选择1)直接作业活动的风险评价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2)重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风险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5.3风险评价准则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公司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具体风险评价参照附录《风险评价方法》进行。5.4风险评价实施步骤1)生产副总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和安全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2)危害辩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3)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4)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5)得出评价结论。6)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高温等异常环境;人机工程因素(指人员、设备、工作环境合理匹配、使设备、环境适应人的生理、心里特征,从而使操作简便准确、失误少);电击、触电及电弧烧伤;物体或人员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噪声;设备的腐蚀、缺陷;潜在危险及其变异;其它5.5确定重大风险1)依据有法律法规的要求2)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3)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度等5.6风险控制内容1)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2)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安全性(3)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的经营运行状况(4)可靠的技术保障及服务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并按如下顺序:(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2)管理措施,实现规范管理(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3)风险控制管理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对于确定的重大风险项目,需建立档案,内容包括:(1)风险评价报告及技术结论(2)评审意见(3)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算情况等(4)时间表和负责人(5)竣工验收报告5.7风险信息更新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为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公司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a)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e)组织机构发生较大变动。5.8重大危险源5.8.1重大危险源的辩识:按照《重大危险源的辩识》GB18218-2009规定,识别公司生产区域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5.8.2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执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5.9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安环科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风险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6风险控制6.1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6.2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须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6.3公司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6.2安环科应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附录:《风险评价方法》安庆月铜钼业有限公司JHA及SCL风险评价方法一、作业危害分析(JHA)介绍作业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JHA)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HazardBreakdown,JHB),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实施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识别作业中潜在的危害,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提供适当的个体防护装置,以防止事故发生,防止人员受到伤害。此方法适用于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检修等。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是:1、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2、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4、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划分的作业活动步骤不能太笼统,步骤划分也不宜太细,以致出现许多的步骤。根据经验,一项作业活动的步骤一般不超过10项,要保持各个步骤正确的顺序。为了辨识危害,需要对作业活动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辨识危害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故障或错误是什么?其后果如何?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其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危害辨识的部分内容:·是否穿着个体防护服或配戴个体防护器具?·操作环境、设备、地槽、坑及危险的操作是否有有效的防护?·维修设备时,是否对相互连通的设备采取了隔离?·是否有能引起伤害的固定物体,如锋利的设备边缘?·操作者能否触及机器部件或机器部件之间操作?·操作者能否受到运动的机器部件或移动物料的伤害?·操作者是否会处于失去平衡的状态?·操作者是否管理着带有潜在危险的装置?·操作者是否需要从事可能使头、脚受伤或被扭伤的活动(往复运动的危害)?·操作者是否会被物体冲撞(或撞击)到机器或物体?·操作者是否会跌倒?·操作者是否会由于提升、拖拉物体或运送笨重物品而受到伤害?·作业时是否有环境因素的危害——粉尘、化学物质、放射线、电焊弧光、热、高噪音?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单位:日期: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主要后果以往发生频率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SR风险等级建议改进措施责任人发生频率管理措施员工胜任程度安全措施1准备工作2准备检修工具3穿戴劳保用品4工具使用5系统隔离6检查绳套7调试运转8气密性试验9风险度R:a)轻微的(L×S=1~3);b)可承受的(L×S=4~8);c)中等的(L×S=9~12);d)重大的(L×S=15~16);e)不可承受的(L×S=20~25)建议的改进措施:A—表示轻微的,不必采取措施;B—表示可承受的,应维持现状、保持记录,但要保持检查或测量;C—表示中等的,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规程进行控制;D—表示重大的,应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限期治理;E—表示不可承受的,应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所谓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体地讲,就是为了系统地发现工厂、车间、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避免漏检,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通过安全检查表可以定性不定性的分析评价作业活动的危害等级。主要适用于设施设备检查物料堆场检查,作业现场检查等。安全检查(SCL)表单位:日期:区域/工艺过程:装置/设备/设施: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SR风险等级建议改进措施责任人发生频率管理措施员工胜任程度安全设施1234三、风险分析准则1、风险度(R)=可能性(L)X后果严重性(S)可能性主要综合考虑事故发生的频率以及现有的预防、检测、控制措施表1评估危害及后果影响严重性(S)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财损(万元)停工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公司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发生死亡﹥50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大规模。公司外重大国际国内影响4潜在违反法律法规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公司
本文标题: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含风险评价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71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