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编制依据1、施工招标文件、图纸及现场踏勘情况。2、浙江省浙南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测绘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工程测量规范》(GBJ50026-93)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钻孔灌注桩结构标准图集》(2004浙G23)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电安全规范》(GB50194-93)。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1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J119-2001)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拟建的中泰乡南湖拆迁安置房一期工程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中泰路东南侧,拟建水塔北路的东南面,北侧依山。本项目总征地面积144038㎡,分一期、二期工程施工。一期工程包括1#~16#住宅楼及配套公建、老年活动中心、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为(未包括架空层环境绿化面积)119645㎡,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94825㎡,地下建筑面积为24820㎡.拟建配套公建、老年活动中心为2层,1#、2#住宅楼为6层,3~16#楼为11层。低层、多层为框架结构,小高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最大轴向压力为5000KN/柱,拟采用桩基础,地下室为二层整体地下室。2.1.2桩基类型与工程量基础工程桩为钻孔灌注桩。桩经分别为Φ600、Φ700、Ф800、Ф900。层高为15层2#楼88根、4#楼91根、6#楼94根、2A#楼32根、4A#楼10根、6A#楼12根.2.2工程地质情况场地早先为耕地,现已填平,地形平坦。根据现已完成的勘探孔资料显示,在钻探所达深度范围内,可分为9大层,12亚层,场地地层层序如下:第1层:杂填土杂色,松散~稍密。主要由建筑垃圾及碎石回填而成。全场分布。第2层:耕土灰色,稍湿。主要为粘性土,含大量的植物根系。全场分布。第3层:粉质粘土灰黄色,软塑~可塑,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含大量氧化铁斑点。全场分布。第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流塑~软塑,饱和,干强度中等,中等压缩性,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含腐殖质。全场分布。第5层:粉质粘土浅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含少量氧化铁斑点。全场分布。6层:圆砾灰黄色,中密,很湿~饱和。圆砾含量约占55%,粒径一般在4.0~8.0mm,以次圆状为主,含少量角砾,母岩成分主要为砾岩。全场分布。7层:游泥质粘土灰色,软塑,饱和,干强度高,高压缩性,高韧性,摇振反应无,切面光滑。含腐殖质。全场分布。8层:卵石灰黄色,中密~密实,很湿~饱和。卵石含量约占55%,粒径一般在4.0~8.0cm,以次圆状为主,少量呈次圆状,母岩成分主要为砂岩。全场分布。9-1层:全分化灰岩灰色,全风化,稍湿。岩芯呈泥状,有残余强度,组织结构构造尚可辨认。全场分布。9-2层:强风化灰岩灰色,强风化,稍湿。岩芯呈泥状、碎块状,原岩节理裂隙很发育,节理面有渲染,灰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全场分布。9-3层:中风化灰岩灰色,中风化。岩芯呈碎块状、碎石状、短桩状,原岩节理裂隙发育,节理面有渲染,灰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局部地段岩溶发育。全场分布。第三章施工工艺本工程为钻孔灌注桩。其施工工艺分述如下:3.1灌注桩施工工艺3.1.1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图3.1.2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3.1.2.1成孔准备3.1.2.1.1场地准备:(1)施工前应根据施工地点水文、工程地质勘探资料及机具,设备、动力、材料、运输等供应情况进行施工场地布置。(2)设备进场前做到“四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通讯通,施工场地平整。(3)场地布置合理,特别注意运输畅通,有利于平行交叉作业,废水、废浆、废渣的排放符合环保法规,做到文明施工。3.1.2.1.2护筒埋设护筒用6mm钢板卷焊制作,其内径大于桩孔直径100~150mm。测量人员将桩位样点放出后,施工员监督钻机工人将样点用十交叉线引出,然后开挖,一般以挖至原状土层为准,方可埋设护筒。护筒埋设时,施工员应先进行位置复核,复核后护筒周围用粘土块或粘性泥块填埋夯实,以防漏浆。3.1.2.1.3泥浆池及沉淀池开挖按施工场地布置图,确定位置开挖泥浆池及沉淀池,所选位置应以不影响桩位的施工,方便泥浆的循环及废浆的排放为宜。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图审核*定位测量测量设备校正护筒就位护筒埋设护筒制作校正护筒复核钻机安装保养*障碍物清理鉴定泥浆制备钻孔钻机就位说明:“*”为关键工序,必须由施工员或质检员在场。泥浆池的体积一般以钻孔容积的1.2~1.5倍为准,为避免各机作业时互相干扰,可设多个独立泥浆池。沉淀池设3个,沉淀池容积=3×单桩容积×一天成孔数=3×15×8=360m3。泥浆池及沉淀池的位置,参见施工平面图。3.1.2.1.4设备安装和就位(1)设备移位必须由专业人员作业,严禁无照操作,移位时应有专人配合指挥。(2)钻机安装就位之后,应精心调平,并支撑牢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位。作业之前,设备应先试运转检查,以防止成孔或灌注中发生机械故障。(3)所有机电设备接线必须安全可靠,处于运输道路上的电缆,应用外套管保护或挖沟埋设。(4)各项设备的安装、使用、搬迁、拆卸和维护保养,应按其钻杆钻头准备*开孔下达开孔通知书钻杆测量成孔泥浆配制测定岩面鉴定*孔深验收孔深计算、自复沉碴测定一次清孔泥浆测定钢筋笼验收*安放钢筋笼钢筋笼准备导管长度计算安放导管导管检查沉碴测定*二次清孔浆液测定计算初灌量*灌注混凝土砼拌制运输桩身砼养护移位、拔护筒桩顶标高测定说明书操作使用。3.1.2.1.5钻孔钻头选型根据该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试桩情况,按不同地层选用钻头,本工程设计用钻头为普通三翼刮刀钻头为主。3.1.2.2成孔控制3.1.2.2.1施工员认真了解钻机机型及性能,对各机组的钻杆规格、联接方式、长度、钻头类型,做到记录在案,心中有数,并对所有钻具的类型尺寸、编制成文后,提交给甲方代表和监理工程师。3.1.2.2.2钻孔准备开孔前,将钻孔开孔通知单送达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经认可签字后再送到钻机,同时向钻机操作人员介绍该孔的地质情况及注意事项,并建议使用适合该孔地层的钻具。3.1.2.2.3钻机就位,钻头应对准桩位,钻杆中心、钻头中心、护筒中心三者在同一铅垂线上。3.1.2.2.4钻机钻孔过程中必须视钻机钻进情况随时检查掌握各项数据,包括孔深、钻杆长度、泥浆比重。3.1.2.2.5钻孔过程中,根据地层深度和前孔钻进资料相对比,及时判断所钻层位是否与地质资料相符合,同时检查钻机上的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入岩桩及时捞取岩样,确定岩面,岩样捞取后,必须将岩样采取深度、时间、编号记录在案,同时请监理代表见证签字;入岩时取样间隔时间不大于1次/小时或10~20cm/次,每桩终孔岩样2个必须妥善保存至全部工程竣工后一年。3.1.2.2.6在钻进时,如遇到钻具出现跳动、蹩车、蹩泵、孔内严重漏水或漏浆、钻孔偏斜、缩颈、塌孔等现象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调整钻进技术参数,控制钻速。3.1.2.2.7终孔前必须采取终孔岩样,并请甲方代表或监理到场见证签字,对各项数据,机上余尺、机高、孔深、时间等记录在案。3.1.2.2.8孔深测量和一次清孔验收孔深合格后,将钻头提离孔底10~20cm,输入比重1.15~1.25的泥浆循环清孔,使孔底沉渣和泥浆比重达到要求,请监理及甲方代表复核孔深,经认可后再提钻,同时通知下道工序进入作业。3.1.2.3冲洗液类型3.1.2.3.1根据地层性质确定冲洗液,尽量采用原孔造浆法。3.1.2.3.2遇到砂、卵石层、不含粘土或粘性土含量小于30%时,提前制备优质冲洗液,可选用膨润土或粘土加纯碱加添加剂配备。3.1.2.3.3遇到老粘土等粘性颗粒含量大的土层可选用原土加纯碱加添加剂直接制备。3.1.2.4循环方式和净化3.1.2.4.1循环方式采用正循环工艺。3.1.2.4.2泥浆净化可采用常规自然沉淀法或机械强制振动筛选法,自然沉淀法必须在循环系统合理布置泥浆流向通道,设置阻渣板;使原浆与循环浆分离,及时清除沉渣。3.1.2.5废浆处理在施工场地内,设置3个废浆池,每个废浆池必须分为二个部份,一为沉淀池;二为利用池。废浆进入废浆池后,经充分静止沉淀,排出含砂率小的泥浆进入利用池。废浆池中的废渣,泵入废浆运输车外运,运输罐车进出场均应经过冲洗,以防将废浆、废渣带出场外,污染道路及周边环境。3.1.2.6清孔工艺清孔方式: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清孔采用正循环工艺,分为二次清孔,为确保孔底沉渣不大于50mm,沉渣厚度采用测绳或是专用器具测量。3.1.2.7钢筋笼的制作3.1.2.7.1原材料管理(1)钢筋进场按(批)号直径分批,热轧钢筋每批由不大于60吨同级别,同直径组成,并按有关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按不同品种、规格分开堆放在钢筋制作场的防雨棚内,并做好标识。(2)在钻机开钻的同时,施工技术负责人向负责钢笼制作的人员进行交底并安排开始加工(整笼)。钻孔验收合格后,施工员填写钢筋笼下料单,并立即送达钢筋制作岗,在钢笼制作岗负责人确认后,开始加工短笼(桩长调节笼)。3.1.2.7.2钢筋笼的制作工艺。(1)根据设计计算加劲筋用料长度、主筋分段长度。将所需钢筋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由于切断待焊的加劲筋、主筋规格尺寸不尽相同,应注意分别摆放,防止用错。(2)在钢筋圈制作台上制作加劲筋长度并按要求焊接。(3)将支承架按2~3m的间距摆放同一水平面的同一直线上,然后将配好定长的主筋平直的摆放在支承架上。(4)加劲筋按设计要求套入主筋(也可将主筋套入加劲筋内)。且保持与主筋垂直,进行点焊。(5)加劲筋与主筋焊好后,箍筋按规定间距绕于其上,间隔点焊固定。(6)焊接或绑扎钢筋保护层垫块。保护层规格一般以Φ10×5cm为宜。绑扎钢筋混凝土预制垫块焊在主筋外侧。(7)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稳固放置在平整的地面上,防止变形。请甲方代表、监理工程师对成品钢筋笼进行验收。3.1.2.8钢筋笼的运输及吊放:3.1.2.8.1钢筋笼的吊放应设2个位置恰当的起吊点。钢筋笼长度大于6m时,可采取措施对起吊点予以加强,以保证钢筋笼起吊时不致变形。3.1.2.8.2吊放钢筋笼时,应对准孔位轻放、慢放入孔,然后徐徐下放。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起猛落、碰撞和强行下放。3.1.2.8.3钢筋笼过长时宜分节吊放,孔口焊接。分节长度应按孔深、起吊高度和孔口焊接时间合理选定。孔口焊接时,上下主筋位置应对正,保持钢筋笼上下轴线一致。3.1.2.8.4钢筋笼全部入孔后,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安放位置并作好记录。符合要求后,可将吊筋点焊于孔口护筒上或用铁丝牢固绑扎于孔口定位,防止钢筋笼下落或灌注混凝土时往上串,造成错位。3.1.2.8.5钢筋笼运输时,单重在1t以下运输距离不大于50m时,可采用多点绑杆,合理分配人力,人工肩抬运输;单重超过1t,距离大于50m时,应采用机械起吊、车辆运输。3.1.2.9混凝土灌注、成桩工艺3.1.2.9.1混凝土本工程采用C25水下混凝土,为确保砼质量,每根桩及时制作一组砼试块,用于检验。3.1.2.9.2混凝土灌注(1)储料斗(槽)应有足够的容量储存混凝土(初存量)。以保证首批灌入的混凝土(初灌量)能达到埋管1~1.2m的高度。(2)隔水塞采用砂包或闷盖,用铁丝悬挂于导管内。(3)灌注应连续不断地进行。每斗混凝土的灌注间隔时间应尽量缩短。提升拆卸导管所耗时间严格限制,一般不超过15分钟。各岗位人员应密切配合,齐心协力,不得中途中断灌注作业。(4)灌注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混凝土面的上升高度,并适时提升拆卸导管,保持导管在混凝土里的合理埋深。探测次数一般不宜少于所使用的导管节数,并应在每次提升导管前,探测一次管内外
本文标题:钻孔桩施工方案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72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