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钻探质量监督员简明手册
1第一章钻探质量监督员的职责一、勘探质量监督员的管理及工作程序(一)、勘探质量监督员任职资格的取得分院勘探科负责勘探质量监督员的任职资格考核,对工作业绩考核和理论考试合格者,由分院颁发地质勘探质量监督员任职资格证,在取得勘探质量监督员任职资格后方可上岗。(二)勘探质量监督员的管理1、勘探质量监督员在未参加勘探质量监督工作时由原单位管理,并负责安排工作。2、勘探质量监督员的技术管理由分院勘探科负责。勘探科负责勘探质量监督员任职培训、任职资格考核和现场工作方法的指导。3、取得勘探质量监督员资格的人员由分院计财室统一调配,勘探质量监督员必须服从分院计财室的工作安排。4、勘探质量监督员在现场地质组的领导下行使勘探质量监督员的职责。(三)、外聘勘探质量监督员的管理1、勘探质量监督员的技术管理由分院勘探科负责。勘探科负责勘探质量监督员任职培训、任职资格考核和现场工作方法的指导。2、取得勘探质量监督员任职资格证书的外聘人员与地质所签订劳务协议同后即纳入地质所的管理,外聘勘探质量监督员必须服从地质所的工作安排。3、外聘勘探质量监督员在现场地质组的领导下行使勘探质量监督员的职责。2(四)、勘探质量监督员的工作程序1、勘探质量监督员接到队(所)通知后立即到指定地质组报到,在地质组的领导下开展勘探质量监督工作。2、负责向被监督的机组发放我院《钻(挖)探班报表》、《钻探日志》《岩心签》和《钻探质量检查表》等原始记录表格,并按要求监督、指导机组作好各种原始表格的规范填写。3、参与地质技术人员的现场布孔及向机组进行的勘探技术交底工作。4、在地质组的领导下对地质勘探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工作。5、发现勘探质量问题及时向地质组长(分段主管地质技术人员)汇报,在地质组长(分段主管地质技术人员)同意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6、终孔后及时回收《钻(挖)探班报表》、《钻探日志》等原始记录表格,填写《钻探质量检查表》,签名后交地质组。二、勘探质量监督员的职责1、勘探质量监督员接到队(所)通知后立即到指定地质组报到,在地质组的领导下开展勘探质量监督工作。2、负责向被监督的机组发放我院《钻(挖)探班报表》、《钻探日志》《岩心签》和《钻探质量检查表》等原始记录表格,并按要求监督、指导机组作好各种原始表格的规范填写。3、参与地质技术人员的现场布孔及向机组进行的勘探技术交底工作。4、在地质组的领导下对地质勘探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监督工作。5、发现勘探质量问题及时向地质组长(分段主管地质技术人员)汇报,在地质组长(分段主管地质技术人员)同意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36、终孔后及时回收《钻(挖)探班报表》、《钻探日志》等原始记录表格,填写《钻探质量检查表》,签名后交地质组。第二章岩石及岩石的野外鉴定第一节岩石及岩石的野外鉴定一、岩石的概念岩石除煤及火山玻璃外,大多数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地壳及上地幔的物质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二、岩石的分类岩石的种类很多,按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各类岩石及野外鉴定(一)、岩浆岩1、岩浆与岩浆岩的概念及分类(1)、岩浆的概念目前一般认为,岩浆是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存在的,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富含挥发物质的熔融体。(2)、岩浆岩的概念及分类地壳深处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受地质作用影响上移,因温度降低冷凝固结而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按其生成位置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①、侵入岩岩浆主要通过地壳变动,并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逐渐冷却凝结,岩浆上升未达到地表即已冷凝,称为侵入岩。②、喷出岩4岩浆沿构造裂隙通道上升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其特点是冷却速度快,晶粒很细,甚至是玻璃质。以气孔、杏仁状构造为主。如凝灰岩、玄武岩、安山岩等。2、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1)、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浆岩成分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粒形状。岩浆岩的主要结构类型如表1表1划分依据结构类型特征代表性岩石注结晶程度全晶质结构岩石中完全由结晶的矿物组成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等深成岩半晶质结构岩石中有结晶的晶体和不结晶的玻璃质同时存在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正长斑岩、玢岩等浅成岩和喷出岩玻璃质结构岩石由非结晶的玻璃质组成,无结晶的物质存在黑曜岩、流纹岩等喷出岩结晶颗粒的大小颗粒结构粗粒结构结晶颗粒大于5毫米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等深成岩结晶颗粒用肉眼或放大镜均可辨认,又统称显晶质结构中粒结构结晶颗粒为5-2毫米细粒结构结晶颗粒为2-0.2毫米闪长玢岩、安山岩等浅成岩和喷出岩微粒结构结晶颗粒小于0.2毫米隐晶质结构岩石由极小的结晶颗粒构成,在放大镜下也不能看出其结晶颗粒流纹岩、玄武岩等喷出岩斑状结构岩石中有的的晶粒被小的结晶颗粒或玻璃质包围。大的晶体称为斑晶,小的结晶颗粒或玻璃质称为石基花岗斑岩、正长斑岩、流纹岩、安山岩等浅成岩和喷出岩(2)、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浆岩中矿物颗粒互相间的位置及充填空间的方式,如表2所示:表25构造名称基本特征块状构造矿物排列完全没有次序,而各方面均匀地充满空间,表现致密且无层次。如花岗岩、闪长岩等流纹状构造由岩石中颜色不同的条纹和拉长的气孔所表现出来的流动构造。为喷出岩的特有构造。如流纹岩气孔状构造喷出地表的岩浆迅速冷却,其中所含的气体因压力减小而逸出,形成很多气孔状。亦为喷出岩所具有的构造。如浮岩杏仁状构造岩石中的气孔为后期次生物质充填,似杏仁状。如玄武岩、安山岩流面流线状构造岩浆岩中片状、板状矿物,以及扁平的析离体,俘虏体的平行排列,形成流面;柱状矿物和析离体的延长方向排列形成流线。一般发育在较大岩体的边部和小侵入体中,是岩浆结晶时期流动有关的构造。带状构造由于不同矿物成分或不同结构以及两者皆不同的互层所致。常见于深成岩中3、岩浆岩的主要特征(1)、岩浆岩岩体呈块状,一般无层理,岩石坚硬。(2)、多数为结晶质,晶体紧密交生相互嵌接,结构致密。(3)、常见气孔、杏仁、晶洞、流纹等构造(4)、长石含量高,有的岩石长石占大部分。(5)、不含化石,常见球状风化。(6)、石英晶粒短粗。(二)、沉积岩1、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形成的地质体。它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简而言之,是松散沉积物经压密胶结、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2、组成沉积岩的基本物质(1)、碎屑物质:是组成沉积岩的主要物质,主要是由先成岩(岩浆岩、6变质岩及原有的沉积岩)经物理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碎屑物质。碎屑物质分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2)、泥质物质:是充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细粒机械混入物。对碎屑物质也起胶结作用。泥质是和碎屑物质一起由机械沉积作用形成的粒径0.01mm的极细颗粒物质。如高岭土等。(3)、化学物质:这类物质在沉积岩中多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对碎屑物质起胶结作用,它是在溶液中呈化学沉积的物质。如碳酸岩、硫酸岩、氧化铁等。(4)、有机物:各种海、陆生物的遗骸。3、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1)、沉积岩的结构:是指岩石内部颗粒形状,大小及彼此间排列情况。①、碎屑岩的结构:是由碎屑物质被胶结的一种结构碎屑岩的结构及特征表3划分依据结构类型特征代表性岩石颗粒大小砾状颗粒直径大于2.0mm砾岩砂状颗粒直径为2.0-0.05mm砂岩粉砂状颗粒直径为0.05-0.005mm粉砂岩泥质颗粒直径小于0.005mm泥研、页岩颗粒形状棱角状颗粒的角和棱都很尖锐,磨蚀痕迹极少或没有角砾岩圆棱状颗粒仍具原来碎屑的形状,但棱角与边已相当圆滑为光滑表面急流角砾岩浑圆状颗粒的棱角均已被磨掉,表面非常圆滑石英砂岩颗相粒对的大小等粒颗粒大小均一,分选性好粉砂岩、细砂岩等风成、海成砂岩不等粒颗粒大小不均一,分选性不好砂砾岩碎屑岩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表47项目名称基本特征胶结物硅质胶结由石英及其他二氧化硅(蛋白石)组成,颜色浅,白色或灰白色,硬度高铁质胶结由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赤铁矿、褐铁矿等),颜色由浅红色到紫红色;坚硬程度次于硅质胶结物钙质胶结由碳酸钙一类的物质组成,颜色浅,遇稀盐酸剧烈起泡;坚硬程度次于铁质胶结物泥质胶结由黏土矿物组成,颜色不定,胶结松散胶结类型基底胶结在岩石中,胶结物的数量多,甚至朵于颗粒的数量,颗粒与颗粒之间不接触,散布于胶结物中,胶结紧密结实,胶结物多是钙质铁质接触胶结胶结物不多,仅在颗粒接触的地方才有胶结物,胶结的不结实孔隙胶结胶结物充填在相互接触的颗粒之间的孔隙中。这种胶结方式胶结的岩石结实程度变化很大混合胶结同一岩层中同时有基底、接触、孔隙胶结中的两种甚至三种胶结②、粘土岩的结构:由0.005mm的泥质颗粒所组成。结构分类原则结构类型及特征按颗粒大小及相对含量分砂泥质结构:含有5%-25%砂粒时,称含砂泥质结构;砂粒达25%-50%时,则砂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含有5%-25%粉砂时,称含粉砂泥质结构;粉砂达25%-50%时,则粉砂泥质结构泥质结构:几乎全由(或大于90%)0.01mm以下的细微质点组成,岩石均一致密按组合形态分豆状结构:豆粒直径大于2mm,一般无同心圆结构鲕状结构:鲕粒直径一般小于2mm,鲕粒本身常具同心圆结构,同心圆中心常是生物碎屑或矿物碎屑砾状角砾状结构:由粘土质沉积物受侵蚀作用所产生的碎屑又被粘土物质胶结而成③、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结构由化学作用形成的结构称化学结构;由生物遗骸及生物碎屑组成的结构称生物结构。成因类型结构类型特点化学结构结晶结构岩石主要右矿物晶粒组成,为各种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所具有,按颗粒大小可分为粗粒、中粒、细粒、隐晶质四种鲕状结构常见于碳酸盐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豆状结构碳酸盐岩、铝质岩、铁质岩、锰质岩中的鲕体粒径大于2mm的结构生物结构全贝壳结构主要见于贝壳石英岩中,含大量生物,且较完整生物碎屑结构大多见于石灰岩及铁、锰、硅质岩中,含大量生物,但不完整碎屑结构由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组成。系由先生成的化学碎屑被化学沉积8物再胶结而成。如竹页状灰岩(2)、沉积岩的构造:是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沉积岩的构造特征是具有层理。层理是大部分沉积岩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四、岩体按风化程度分带的规定风化程度野外鉴定岩石矿物颜色结构破碎程度坚硬程度未风化岩石、矿物及其胶结物颜色新鲜,保持原有颜色保持岩体原有结构除构造裂隙外肉眼看不到其他裂隙,整体性好除泥质岩可用大锤击碎外,其余岩类不易击开,放炮才能掘进微风化岩石、矿物颜色较暗淡,节理面附近有部分矿物变色岩体结构未破坏,仅沿节理面有风化现象或有水锈有少量风化裂隙,裂隙间距多数大于0.4米整体性仍较好要用大锤和楔子才能剖开,泥质岩用大锤可以击碎,放炮才能掘进弱风化岩石、矿物失去光泽,颜色暗淡,部分易风化矿物已经变色,黑云母失去弹性岩体结构已部分破坏,裂隙可能出现风化夹层,一般呈块状或球状结构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间距多数为0.2-0.4米,整体性差可用大锤击碎,用手锤不易击碎,大部分需放炮掘进岩心钻方可钻进强风化岩石及大部分矿物变色,形成次生矿物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形成碎块状或球状结构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风化物呈碎石状或碎石含砂状,裂隙间距小于0.2米,完整性很差,用手锤可击碎,用镐可以掘进,用锹则很困难,干钻可钻进全风化岩石、矿物已完全变色,大部分发生变异,除石英外大部分风化成土状岩体结构已完全破坏,仅外观保持原岩特征,矿物晶体失去连接,石英松散呈粒状风化破碎呈碎屑状、土状或砂状用手可捏碎,用锹就可掘进,干钻较易钻进第三章土的分类及野外鉴定第一节土的分类根据土的工程性质,土可分为“一般土”和“特殊土”两大类。一、一般土的分类1、土的颗粒分组应符合以下规定:9颗粒名称粒径d(mm)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大d800中400d≤800小200d≤400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大60d≤200中40d≤60小20d≤40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大10d≤20中5d≤10小2d≤5砂粒粗0.5d≤2中0.25d≤0.5细0.075d≤0.25粉粒0.005d≤0.075粘粒d0.252、碎石类土根据土颗粒的形
本文标题:钻探质量监督员简明手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74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