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姓名李昊予学号3130104652转基因技术和食品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李昊予,电子科学与技术1303,410938673@qq.com摘要:转基因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其安全性问题却一直是关注的焦点,并且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因此,本文讨论了转基因和转基因食品的实质问题,引起争议的关键问题。还有如何改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让公众尽可能的接受这一新兴技术。关健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转基因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是生命科学、医学、农业等领域科学研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表现。然而,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尤其是对于公众来说,转基因的安全性问题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公众普遍对转基因食品持不信任的态度,自从2009年12月中国农业部为两种转基因技术生产的产品颁发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即抗虫转基因水稻品系“华恢1号和Bt汕优63”以来,我国正式成为第一个批准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国家。而对于转基因的安全性的争论也愈发的激烈。一、转基因和普通育种技术的区别1、转基因技术技术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片段的来源可以是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因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也可以是人工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DNA片段被转入特定生物中,与其本身的基因组进行重组,再从重组体中进行数代的人工选育,从而获得具有稳定表现特定的遗传性状的个体。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养新品种。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可遗传的修饰改变,这一技术称之为人工转基因技术(Transgenetechnology)。人工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转基因最初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即把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体基因组内(一般为模式生物,如拟南芥或斑马鱼等),观察生物体表现出的性状,达到揭示姓名李昊予学号3130104652转基因技术和食品基因功能的目的。育出新品种。可见,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从转基因技术的技术路径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生物工程学家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第一宿主体内的目的基因转移到第二宿主体内,使得这一目的基因在第二宿主体内表达其特有的性状和功能。这一分子水平的操作已经可以突破天然物种之间的生殖屏障,从某种意义上讲,转基因技术正在挑战自然界的固有秩序和规律。也间接地在挑战人类、人类社会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秩序和规律。2、普通育种技术自从人类耕种农作物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从未停止过对农作物性状改良。过去几千年里对农作物改良的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性状(基因)和重组体进行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来积累优良性状(基因)。孟德尔开启遗传学之后,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遗传学认识程度和研究方式仍然停留在描述遗传性状,探索遗传规律的阶段。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性状)的重组和外源基因(性状)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在这一实践遗传改良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能够清晰地看到人类的目的性,更确切地说,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欲望-------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但是这一传统育种技术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允许农作物的自然生理过程以及其生物本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更重视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传统育种技术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选择育种、实生育种、引种驯化、杂交育种、优势育种。二、转基因食品和普通农作物的区别传统育种技术生产方式可以表述为“纵向繁殖、纵向生产”方式,即下一代作物的遗传基因来源于上一代的父本和母本,且没有突破种间界限,每一代作物从其父本和母本的性状和遗传基因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同一类型的先祖,及其在自然界生长历程中拥有的稳定性、安全性特征。转基因技术生产方式可以表述为“横向繁殖、横向生产”方式,即下一代作物的遗传基因并不是单纯的来源于上一代的父本和母本,而是以横向转移的方式以人为方法获得了“非同种”来源的遗传基因,突破种间界限,从遗传学上看,“新物种”已非其父姓名李昊予学号3130104652转基因技术和食品本和母本的后代,对于这一“新物种”,我们无法从性状和遗传基因等方面追溯其同一类型的先祖,也无法评价、判断其在自然界生长历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显然,这一“新物种”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或者说,不可预见性。传统育种技术生产的农作物在自然界生长历程中拥有稳定性、安全性等特征,其变化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预见性,农作物的果实既可作为食品的主体,又可作为种子继续进行种植,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毋庸置疑的结论,传统育种技术生产的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农作物在自然界生长历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性或者说,不可预见性,其变化具有不可追溯性和不可预见性,其农作物的果实只可作为食品,不可作为种子继续进行种植,由此,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转基因技术生产的食品其安全性具有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从目前的情况看,转基因产品确实有些方面还说不清楚。比如,食品安全方面有一些让人怀疑的地方。虽然自从美国第一批转基因西红柿上市以来,全球约有2亿多人食用过数千种转基因食品,5年多来尚未报道过一例食品安全事件。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较多,据估计约有一半的大豆色拉油中含有转基因成分,亦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国外的有些报道仍然值得关注。据英国媒体报道,1998年秋,英国一位研究人员在电视节目中公布了他的实验成果: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器官的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件事情,虽然后来被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专门评审中定调为共有6项缺陷,但仍然引起了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怀疑。三、如何让转基因食品安全放心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食品已经离公众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近,转基因食品将会成为公众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怎样面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像对待任何一种科学技术一样对待转基因技术,但是,对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转基因食品,我们应该用生命伦理学的四原则进行审视,即行善原则、尊重原则、公正原则和无伤原则。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和姓名李昊予学号3130104652转基因技术和食品食用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悖论:因为转基因生产技术和模式决定了转基因食品的食用行为具有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应对这一食用行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最佳方法就是以“人体试验”的结果评估这一食用行为(而非口头的“实质等同性”原则),但是,我们却从未看到转基因食品“人体试验”的结果评估,而看到的只是“动物实验”的结果评估,如果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足够高”,那么,其“人体试验”的风险就相对低,进行一定规模和时间的“人体试验”不就可以打消公众和反对者的疑虑!但社会中的实际情况却是,转基因食品(如稻米),得到政府的生产许可,公众看不到保证食用安全的任何评估数据,有的只是“实质等同性”原则主导下的“安全性”。支持转基因食品人士所给出的逻辑是:“我们至今没有看到转基因食品给人类造成的伤害,所以,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而反对者给出的逻辑则是:“我们虽然至今没有看到转基因食品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但不能说明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一定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然具有不确定性、风险性,因此,广泛食用转基因食品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此,在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食用中,无伤原则是最起码的底线原则,而行善原则是最根本的原则;在转基因食品的食用行为中,食用者,或者说公众应该在尊重原则的精神下,拥有食品信息的知情权、食品安全评估分析信息的知情权;对于食品相关信息的披露应该遵循公正原则。参考文献:[1]扬特.现代遗传学:设计生命[M].邹晨霞,译.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7-32.[2]米切姆.技术哲学[M]//吴国盛.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34-41.[3]顾秀林.转基因战争:21世纪中国粮食安全保卫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71-92.[4]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Safetyevaluationoffoodsderivedbymodernbiotechnology:conceptandprinciple[R].Paris: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1993:9-16.
本文标题:转基因技术和食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89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