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银行风险防范论文银行风险控制论文浅谈银行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融资风险
银行风险防范论文银行风险控制论文:浅谈银行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融资风险摘要:在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收入向中央政府集中,这加剧了各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平衡的局面,政府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拓宽了融资渠道。进入2008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推动了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飞速发展,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地方政府融资债务疯狂增长下其隐藏的风险已经逐渐凸显出来,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从银行的角度浅析了银行如何防范来自地方政府融资的风险。关键词:政府融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1地方政府融资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之后,财政收入向中央政府集中,事权的中心下移,造成了中央与地方在财权与事权方面的不平衡。有数据显示,实施分税改革制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68%,地方政府的收入仅占32%,但地方政府支出却占60%,中央政府支出只占30%左右。[1]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供给与支出之间的矛盾,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便应运而生3800家左右,总负债规模5.26万亿元。而近期中金公司发布的一份报告披露,截至2009年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约为7.2万亿元,其中2009年新增额为3万亿元,占银行新增贷款的近40%[2]。按照2009年GDP增长8.7%来看,2009年地方政府建设负债率快速上升到14.9%,比2008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3]。再据另一项统计,截至2009年底,在有统计数字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只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西藏、山西、河南、贵州、宁夏8个省区的平台贷款债务率低于60%(平台债务合计/本省GDP),有10个省市甚至超过了100%[4]。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已经逐渐凸显出来。2地方政府融资中的银行风险特征那么银行为何愿意把如此大的信贷规模投入地方项目当中呢?首先,目前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的商业银行,资金充裕。2009年在中央银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引导下,银行出于经济利益动机,需要放贷;而且目前国有银行衡量业绩表现的基础主要依据信贷、存款、信用卡和利润增速是否超过其他银行,而不是资产回报率;不过最终,大型的基建项目背后通常都有事实上的政府担保。因此不少银行愿意向政府项目贷款。[5]可是如此大的信贷规模的背后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在此简述为以下三点:2.1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偿付风险目前各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的资金很多都用于一些非经营性或是准经营性项目,而这些项目大都缺乏良好的经济效益,出现在经营期限内现金流无法覆盖贷款本息的现象,从而使还款来源存在严重不足,还款只能依赖当地财政的统筹安排,造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高负债率。巨大的还款压力对一些财力相对较弱的地方政府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导致贷款偿还困难,最终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由于银行和政府融资平台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无法准确的评估各地方政府的真实财力,特别是难以全面掌握地方政府融资总量、负债规模、可持续收入等情况,既无法做到对借款人客户评级,也不可能实现对具体贷款的债项评级,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预测贷款风险,平衡贷款的风险与收益。另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多,资金缺口大,为了多融资金,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公司从多家银行获得信贷,形成“多头融资、多头授信”的乱象局面。由于每家银行难以把握地方政府的总体债务和财政安排的还款资金情况,即使本行贷款项目有还款的现金流,今后也可能被政府统筹平调使用,形成银行项目还款来源落空的风险。2.2贷款期限过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政策性风险由于政府融资平台类贷款一般期限较长,而期限越长,不可预见因素越多,在贷款期限内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变动,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而其行政性,政策性风险较大。建设项目违反国家“两高一剩”政策,项目未经国家审批同意,项目资本金比例未达到监管要求,项目开工的合法性批文、土地使用权证等未获得等这些国家政策风险以及地方政府换届、换思路、换规划,变人、变政策、变规定的情况,原有优惠政策、收费价格、税务征收、管理方式的改变等这些地方性政策风险,都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效益和银行贷款的安全。如,政府取消供水工程费、改变供水区域,造成企业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产生政策性的经营亏损;又如,道路交通项目,银行相应好的贷款大多采取收费权质押担保方式,大部分贷款借款人为省级以下政府融资平台的公路交通管理单位,而国家关于公路收费管理的政策一旦调整,对银行公路贷款安全产生较大影响;再如,有些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出让金做抵押,地价下跌,会对银行抵押物造成风险;还有一些地方是“一届政府一届思路”,超过本届政府期限的贷款,都会有偿还风险。2.3贷款担保能力较弱,贷后资金难以监管,银行风险防控效果不佳目前很多政府融资平台的担保方式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还款承诺函以及由同样具有政府背景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产资产投资公司等提供第三方连带保证。2006年4月,中国银监会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不得以向银行和项目单位提供担保和承诺函等形式,作为项目贷款的信用支持。所以此类承诺函不具备担保效力,无法起到防范信贷风险的作用。而国有资产运营公司、国有资产资产投资公司等提供的第三方连带保证,因其本身就缺乏核心资产,担保能力也很弱,无法起到“风险缓释”的作用。另一方面,有些融资平台虽然是借款主体,但其往往不是用款的主体,所承贷的资金通过划转至财政专户或关联企业后,实际的用途与借款申请的用途可能出现差异,有的可能当成了项目资本金,有的资金甚至流入股市、楼市,银行贷款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一般项目贷款风险。3银行防范地方政府融资风险的主要对策3.1加强贷款审批与风险管理,有效防范偿付风险做好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防范信息上的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具体操作上要做到:①尽可能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对项目进行整体营销,既可以降低单家银行的贷款额度,避免贷款集中度风险,又可以使参贷银行从不同渠道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可以通过设定贷款的前提条件或要求控制住风险。②在项目评估时就做好详细的分析,深入了解和掌握项目资本金来源的渠道和可靠性以及借款人的各项资质,重点关注政府融资平台的设立情况和平台的融资规模。不受理成立时间短、人员不稳定、管理不严密、财务不规范借款人的借款申请。特别不得对资本金不充足的、非正式注册登记企业的平台发放贷款。对于各省市按照国务院要求清理规范后的融资平台公司,凡不再保留融资平台职能的,银行不得再发放新的贷款。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银行客户经理要每月收集项目公司的财务报表,从财务报表上判断项目公司资本金到位情况。对项目资本金到位不及时的,要严格督促项目公司及时到位。3.2“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切实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坚持“有进有退,有保有压”,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新开工项目的贷款。重点可支持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贷款,包括供水、供热、污水处理、公共交通、供电等基础设施,确保重点客户和项目的信贷投放;对收益前景不明朗、不稳定,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第一还款来源完全或主要依靠地方财政收入的项目应严格控制;严禁贷款资金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建设。同时,银行对于地方经济发展快、债务管理规范、还款意识好、地方财力强、往年偿还信用记录良好、当地金融生态环境好、司法维护银行债权好的地方政府,银行可多支持。另一方面,要坚守银行信贷政策底线,严格审查财政收入自给率,融资平台负债水平,对债务负担过重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要严格控制授信。对存量政府融资平台业务的借新还旧和展期,不应因压缩存量逾期贷款的需要而无原则地降低标准、放松审批尺度,而应该在盘活、压缩、改善、控险、合规的前提下,严格按银行信贷政策相关规定进行决策,积极引导和促进存量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安全有序地退出。3.3多管齐下把控项目风险,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①要事前认真核实建设项目需要的资金总量,要求政府融资平台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在建设进程中,要跟踪检查后续资金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②对项目实行封闭式贷款管理。首先要监督建设资金使用,要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银行开立项目建设资金专户,监督项目管理资金的去向和使用情况,用款须有必要的工程结算证明或设备与材料购置的相关凭证;其次,银行在放款阶段要严格把关,认真贯彻执行银监会“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有关规定,要核实用款的背景材料,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放款;最后要监督项目的收入及其使用。银行可要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在其开立还贷资金专户,并保证公司的收入及时进入还贷专户,确保项目运营获得的现金流在扣除合理开支后优先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本息。③要求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股东就优先还款、贷款存续期间不撤资、不分红、不对外担保、不以公司的资产和权益向第三方提供抵押、质押担保等事项作出承诺。④要根据贷款项目和用途科学确定贷款的期限,既要防止贷款期限过长,也要防止短款长用,还可以采用分期还本法,逐步压缩贷款本金。注释:①先天缺陷引发地方债务之忧分税制改革迫在眉睫.21世纪经济报道,2010-3-16.②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下银行应有所为.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③地方风险融资难题.中国投资,2010,(3).④孙建林.商业银行防范融资平台风险十攻略.当代金融家,2010,(7).⑤地方风险融资难题.中国投资,2010,(3).参考文献:[1]地方风险融资难题.中国投资,2010,(3).[2]地方融资平台风险下银行应有所为.中国信贷风险专题分析报告,2010,(8).[3]孙建林.商业银行防范融资平台风险十攻略.当代金融家,2010,(7).[4]巴曙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及其风险评估.西南金融,2009.9.[5]先天缺陷引发地方债务之忧分税制改革迫在眉睫.21世纪经济报道,2010-3-16.
本文标题:银行风险防范论文银行风险控制论文浅谈银行如何有效防范地方政府融资风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0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