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启示[摘要]香港于2009年9月正式开始实施新高中课程改革,从这次的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来看,主要是以全人教育、多元发展、终身学习为理念,旨在照顾学生的不同兴趣、需要、性向及能力,培养香港未来一代具备广阔的知识基础、高度的适应力、独立思考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课程改革的策略无疑对我国大陆的高中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启示一、香港新高中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及过程(一)香港高中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后,与祖国大陆及其他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更为密切。香港原教育制度采用英国的模式,与大陆及其他国家的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现时香港采用的是5+2的中学学制,学生在完成中五及中七的课程后需要参加香港中学会考和高级程度会考,使得高中课程的设计、课堂上的学与教以及学生学习时间的分配都受这两个考试所主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的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知识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资源,这就需要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中学教育是奠定个人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香港政府认为,过去那种在狭隘范围内钻研知识的高中教育制度必须改变,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为宗旨,更好地促进香港的繁荣与发展。[1]自2000年以来,多项教育改革措施已在基础教育层面陆续展开。为了充分发挥这些改革所带来的好处,高中教育制度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与重要。(二)香港高中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自1997年以来,香港在高中教育制度改革上主要经历了以下两个阶段:1.教育制度全面检讨与咨询阶段(1998-2000)特区行政长官在《一九九七年施政报告》中要求教育统筹委员会(简称教统会)全面检讨香港的教育制度。教统会从1998年开始,分三个阶段分别就“21世纪教育目标”、“改革教育制度的方向和整体构思”与“改革教育制度的方案”等进行了检讨。2.教育制度改革法案的拟定与实施(2000-至今)2000年10月,香港行政长官在《2000年施政报告》中采纳了教统会提交的改革建议,同时宣布了教育改革的实施时间表。就高中教育制度改革而言,涉及课程、语文教育、支持学校、专业发展、招生机制、评核机制、增加高中教育机会等。由于这些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教统会针对各个方面的改革制定了渐进与灵活的实施方案。其中一些改革措施随即开始实施,而其余则再次经历了一个检讨、咨询的过程。二﹑香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新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习领域、科目香港学校将课程划分为八个学习领域,即中国语文教育﹑英国语文教育﹑数学教育﹑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科技教育﹑艺术教育和体育。新高中课程设置了四个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及通识教育科),在新制度下,学生可以从二十个高中选修科目中选择2到3个选修科目①,也可选择一系列的应用学习课程和六种其它语言。所有课程都必须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共通能力(包括语文、沟通、运算、使用信息科技和与人共事及合作的能力)及健康的态度和价值观。(二)课程设置新学制的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及其它学习经历三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设置如表3-1所示:新高中课程新高中课程学习领域科目占总课时数的百分比核心科目中国语文中国语文45-55%中国文学(选修)英国语文英国语文英国文学(选修)数学数学核心科目+两个延伸单元通识教育科目三个领域选修科科目(二十个高中选修科目中选择2到3个选修科目)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中国历史,伦理与宗教,地理,历史;经济;旅游与款待20-30%科学教育生物化学物理科学科技教育科技与生活;咨讯及通讯科技;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设计与应用科技;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艺术教育音乐、视觉艺术体育体育①二十个科目包括:(1)中国文学;(2)英语文学;(3)中国历史;(4)经济;(5)伦理与宗教;(6)地理;(7)历史;(8)旅游与款待;(9)生物;(10)化学;(11)物理;(12)科学(综合科学、组合科学);(13)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14)设计与应用科技;(15)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16)科技与生活;(17)信息及通讯科技;(18)音乐;(19)视觉艺术;(20)体育其它学习经历德育及公民教育、社会服务、艺术发展、体育发展,以及与工作有关的经验15-35%表3-11.核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是中国语文、英语语文、数学以及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具体的设置情况如表3-2和表3-3所示:中国语文与英语课程设置[2]科目建议课时必修部分选修部分中国语文12.5%-15%(338-405小时)占总课时的67%-75%(225-304小时)占总课时的25%-33%(85-135小时)九个学习范畴:从十个建议单元中,选修三至四个(其中一个可由学校自拟)阅读写作聆听说话文学品德情意中华文化思维语文自学每个单元约占28小时英国语文12.5%-15%(338-405小时)最多占总课时的15%约占总课时的25%(约100小时)三个学习范畴人际关系知识经验从语言艺术和非语言艺术两个组别中,选修三个单元,每个组别分别选修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占32-36小时9个建议单元由19单元组成表3-2数学课程由必修部分和延伸部分組成。学生可以只修读必修部分,亦可以修读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的单元一(微积分与统计)或单元二(代数与微积分)。数学课程科目建议课时必修部分延伸部分数学必修部分10%-12.5%(270-338小时)三个学习范畴选读单元一(微积分与统计)或单元二(代数与微积分)必修部分及延伸部分的一个单元15%(405小时)数与代数度量图形与空间数据处理分为基础课题和非课题表3-3在高中的课程设置中,通识教育课程是亮点。为确保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基础宽广的教育,这次的新高中课革把通识课程设置为和中文﹑英语﹑数学并列的核心地位,凸显了对高中通识教育科的重视。表3-4显示了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通识教育科课程[3]学习范围六个单元(每个单元30小时)独立专题探究(IES)90小时建议课时领域1自我与个人成长个人成长与人际关系建议范围传媒教育宗教体育运动艺术咨询与通讯科技最少10%(270小时)领域2社会与文化今日香港现代中国全球化领域3科学﹑科技与环境公共卫生能源科技与环境表3-42.选修课程新高中课程中设有二十多个选修科目,主要为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各科目间的连接。学生不必分流入读文﹑理﹑工或商科班,可以选读一些培养其兴趣和能力的科目,为日后的升学和就业选择开拓更多的道路。学校可采用弹性时间表等措施,尽量提供更多的科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具体如表3-5所示:选修课程[4]个人﹑社会及人文教育中国历史经济伦理与宗教地理历史旅游与款待科学教育生物化学物理综合科学,组合科学科技教育企业会计与财务概论设计与应用科技健康管理与社会关怀家政资讯及通讯科技艺术教育音乐视觉艺术体育体育表3-53.应用学习课程应用学习课程与高中课程的设计原则是一致的,就是理论与实践学习并重,让所有学生都能发挥个人潜质。应用学习课程与高中的其他科目相互补,地位等同于其他选修课目。课程富有挑战性,为学生在学术和职业方面提供了发展的途径。应用学习涵盖了六个范围包括:(1)创意学习;(2)媒体及传意;(3)商业、管理及法律;(4)服务;(5)应用科学;(6)工程及生产。课程着重发展学生的基础技能思考能力人际关系价值观和态度,以及与工作有关的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做好准备。三、香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特点香港新高中改革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一)重视中文教育1998年,教育署把普通话列为整个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为普通话课程确立了重要的地位。董建华1999年又明确指出“特区政府的一贯宗旨,是培养两文三语都能应用自如的人才”。香港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在2005年4月由语文基金会增拨3亿元,以支持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奖励津贴计划”的运作。学校内也一直重视语文教育,通过对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内地语文教师的交往合作,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如演讲比赛和讲座等),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二)强调基础性,重视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基于认同所有高中学生均能通过适合其年龄特征的各种学与教的活动,自主建构和增长知识的课程理念。[5]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通过议题式学习,加强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它力求与其它学科形成互动关系,使学生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融会贯通,超越单一学科的局限,拓宽视野,探究单一学科所不能涵盖的当代议题。(三)体现选择性,重视选修课的开设为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开设采取了核心科目+选修科目的方式。除了四个核心科目外,其他科目全部列入选修之列,学生可在选修科目和其他学习经历两大学习领域中分别选修一定的课程。丰富的选修课程和高度的选择性,尊重了学生的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中生真正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强调课程统整,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新高中课程设置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还通过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多地考虑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能力。从大人、学生、教育以及社会的视角上考虑,设置了大量的实践类课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思,就各种问题寻找多种变通的办法,评估别人的意见,并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别人的观点,或者当理由充分时,维持自己的观点。(五)体现均衡性,重视艺术类和职业类课程新高中课程除了为学生继续升学提供准备,也考虑了学生不同的出路,并提供不同类别的应用学习课程,让学生发挥专长及喜好,并为将来升学或投身社会工作作好准备。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引入与就业及升学互相衔接的职业导向教育,为学生在职业课程内提供更多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及兴趣。同时,有助于解决学生过渡到就业或升学的种种问题。四、对我国内地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启示内地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04年9月在我国部分省份试点开始,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已开始推行。然而,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国教育目前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而香港特别行政区所进行的改革实践,对于中国内地的课程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比世界各国高中课程改革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课程哲学基础中的儿童、社会和知识三个维度,就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加以整合;[5]教育工作最本质的要求是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障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发展他们各方面的才华。(二)淡化文理分科,拓宽学生学习基础新高中课程与目前香港中学会考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打破传统的文理分流。香港新高中学制改革在课程设置方面,响应了社会人士普遍赞同的观点:“应拓宽高中课程、避免过早进行文理分流及尽快改革公开考试。”提出了全方位学习概念。[8]高中教育仍然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强调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养成仍然是各国高中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范围的扩展,可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提供了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自我选择机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增强奠定了高中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学力,共通能力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的强调可以培养公民基本素养并形成健全人格。(三)建立多元互通的教学体系课堂内外的各类活动,均是培养学生多元能力发展的重要场地。学校教育应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学习途径;建立多元化的特色学校以及发展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教育必须同时兼顾社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既要为社会的整体发展培育人才,亦需要让每个人有充分空间发展自己的潜质。建立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发问和探索,并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意,为社会培育善于创新及应变的人才。学习应超越学科课程和考试的局限,通过课堂内外各种不同形式的学习活动,为学
本文标题:香港新高中课程改革及其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0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