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期:2009—2010第二学期分院:基础学院学生姓名:王超专业班级:09国际经济与贸易13班学号:091351331任课教师:王功名二〇一〇年六月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其能够在现实与理想、个人与社会、非理性与理性之间保持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既立足现实又指向未来,从而实现其作为信仰的科学性,成为迄今为止我们最佳的信仰选择。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内的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追求的目标。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纲领和崇高理想,并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目标而进行不懈奋斗。无论从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还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来看,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社会,实际上也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然而,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怎样建设和谐社会,我们经过了逐步神话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即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汇率的认识和总结;即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当今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成功探索;即使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也对构建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创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队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二.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存在的问题①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一些制度性的不合理因素往往加大了收入分配差距。比如在传统的“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发展战略下,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公共财政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城镇的过度倾斜造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垄断行业和部门的收入相对于其他部门增长过快;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导致出现一些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收入。因此,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非法收入取缔就成为关乎社会长治久安、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②社会利益矛盾日益突显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同阶层,不同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不同社会成员之间因能力的差异、劳动贡献和要素投入的不同而形成一定的收入差距是正常的,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是,如果收入差距超出合理的范围,不但会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因此要妥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问题,促进社会公平。③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缺陷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和谐共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必然导致优胜劣汰,致使部分社会成员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社会保障制度秉持社会公平和正义理念,具有社会再分配功能,能够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为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从而使全体社会城影院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保证社会结构和谐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步伐加快,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同时我国人口结构也出现重要变化,老龄化社会迅速到来。这些情况导致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利益矛盾增多。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协调各社会阶层的利益关系,缓解社会结构转型所引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结构的和谐。④能源形势严峻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技术的使用。在当今世界,能源的发展,能源和环境,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世界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和谐社会。三.以社会管理机制为例在任何国家,一个稳定、和谐与发展的社会都离不开有效的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管理有效实施的制度保障,是社会管理所遵循的一整套规范和模式。通常情况下,社会管理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对有关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制约(即政府社会管理)。政府社会管理是政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为增进公共利益,依法对社会事务实施的组织化活动。二类是社会(即自治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民)依据一定的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规范和制约社会和自身的行为,即社会自治管理和社会自我管理。现代社会管理是政府干预与协调、非营利组织为辅助、基层自治为基础、公众广泛参与的互动过程。目前,我国的社会管理机制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主体单一且权力过度集中、管理的方式手段与社会的变化不相适应、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机构日益膨胀、政事不分等。这些突出的问题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1)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政府自身的改革往往落后于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政事部分,职责不清,管办合一,效率不高;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尚不健全,预测报警、快速处置和应急保障的能力有待提高。2)思想认识上仍存在误区。一方面,一些人囿于传统思想的束缚,不肯正视我国社会组织机构、经济机构、阶层机构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的事实;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又过分强调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似乎忘记了只有政府才是社会管理的主体,而一味地提倡以市场规则、商业运作来改革公共服务。3)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总体布局尚不明确。各个部门改革的综合协调、整体推进仍待加强。二)对策及建议①健全社会管理组织机构,建立社会组织广泛参加社会化社会管理组织网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明确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基本权限,按照受益区域的大小和服务层次的高低,确定地方政府提供的服务级次;克服征服权力利益化的倾向。依法执政;创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②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分类改革,分类指导,重点推进社会事业管理单位分类管理;提升事业单位的运作效率;建立竞争性的劳动人事制度;变更政府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将教育、卫生等关键问题作为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③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政府要在继续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④建立社会管理的科学决策机制。加快管理部门的专业化和科学化建设,减少公共决策失误;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民意;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提高社会政策制定水平;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⑤完善社会督与制约机制建设。努力建立有权必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力量的作用综合运用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及各类社会事务信息的公开;加强新闻媒体的社会监督,建立新闻媒体的监督机制。⑥优化群众工作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努力掌握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切实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依法规范社会行为,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参考文献1.方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探人民出版社20006-102.王守常、陈岸英、张翼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3.文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瑞干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解读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7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19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