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1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焦点在()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B.意识本质问题C.世界本原问题D.实践本质问题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问题()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3.唯物论和唯心论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4.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A.唯心主义的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5.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生死有命、富贵在天D.心外无物6.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理正气中,理随事变C.富贵在天,生死有命D.理在事先,事随理变7.哲学是()A、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般规律的科学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革命化和科学化相同一的世界观8.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9.《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1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己。”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特有的物质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A.正确的原则B.人们的目的,制定的路线C.领导者的意图D.客观存在的事实13.“此亦彼也,彼亦此也”的观点是()A.普遍联系的观点B.辩证法转化的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D.唯物主义观点14.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A.介乎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一个独立的派别B.唯物主义的一种形式C.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D.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15.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人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31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17.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18.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19.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20.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21.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22.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2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24.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行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4B.主次矛盾相互转化的原理C.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D.事物的变化幅度的大小原理25.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26.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1.哲学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E.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包括()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世界是否是辩证发展的问题C.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问题D.世界的本源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E.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A.是各种物质形态的共性B.是标志客观实在哲学范畴C.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D.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E.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5.列宁物质的理论意义在于它()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5C.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E.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及其特性看作世界本原,因此它()A.不能解释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C.必然陷入诡辩论D.必然倒向不可知论E.采取二元论的基本立场7.意识的本质是()A.大脑的机能B.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C.人脑中进行的各种生理过程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E.“绝对观念的产物”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所揭示的是()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区别B.意识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C.意识就是物质D.意识是对客观外界的反映E.物质是意识的根源9.承认世界统一性的有()A.唯物主义一元论B.唯心主义一元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D.不可知论E.怀疑论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为物质的一般属性C.把特殊的物质形态认为是物质的一般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哲学物质范畴的界限E.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B.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E.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12.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6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联系发展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E.因果作用规律13.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A.物质世界的一般变化B.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C.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14.“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这句话是()A.机械唯物论的观点B.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论的观点D.肯定联系的条件性的正确观点E.否认人的能动性的错误观点15.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A.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B.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C.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D.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E.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16.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及其意义表现为()A.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互渗透C.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D.重点论反对不分轻重的均衡论E.两点论反对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一点论17.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A.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C.内因是根据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E.内因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都起作用18.所谓事物的度是()A.事物质和量的结合B.一定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C.事物变化的关节点D.事物质和量的互相规定E.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限度、幅度19.区分新事物利旧事物的根本标志是()7A.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B.是否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否有广阔发展前途D.形式是否新奇E.力量是否强大,是否完善2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四、论述题1.试述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和理论意义。2.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3.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第一章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C2、C3、D4、C5、C6、A7、C8、B9、D10、B11、A12、D13、C14、D15、B16、C17、D18、A19、C20、A21、B22、B23、C24、A25、C26、C二、多项选择题1、BDE2、AC3、ABCDE4、ABCD5、ABE6、AB7、AD8、BDE9、AB10、ABCD11、BCDE12、ABD13、BE14、CD15、ABD16、BCDE17、ABCDE18、ABE19、ABC20、ADE三、简答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2)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谁决定谁的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统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3)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两大基本派别;由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知论。2.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1)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8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是:第一,回击了唯心主义对唯物主义的攻击,有力地捍卫了唯物主义哲学路线。第二,坚持了物质的可知性,划清了同不可知论的界限。第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克服了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3.简述运动的概念和特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4.简述运动、静止及其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直到思维。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2)相对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其情形有:第一,某物相对于另一事物没有发生位置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稳定性。(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这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但同时又是静止的,这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一切事物都是动和静的结合和统一,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否认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诡辩论。前者把静止绝对化而否认运动,后者将运动绝对化而否认静止的存在。5.为什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还是社会的产物,劳动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这是因为:第一,劳动使猿脑进化为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第二,劳动产生了语言。语言是意识的物质外壳,没有语言,就不会有思维和意识。第三,劳动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推动了意识的发展。(3)劳动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形成和完善的基础,是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0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