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0911
1关于沈阳大学部分学生对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识的调查报告郭瑞杰经济学院08经济学系J0801103【摘要】: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要实现农村的实质性发展需要的是人才。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后续力量,对于促进国家、社会、民族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针对沈阳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了解分析了我校部分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程度,并提出相应建议。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官、大学生、就业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后,许多的大学生都投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中去,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努力的地奋斗,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有许许多多的高校毕业生同学去农村当村官,去西部的农村支教、支医扶贫等,他们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鼓舞着我们。在我们沈阳大学的各个学院也有着很多的学哥学姐们选择了当村官,那么我们大部分同学对投身新农村建设有着怎样的认识呢?对新农村建设了解多少呢?本次调查就并通过问卷、上网搜集资料等方式对此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形成了这份最终的调查报告。首先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本次调查问卷共设置了18题,对象主要是沈阳大学各个学院的在校生,发出问卷50份,收回问卷43份,其中有效问卷40份,有效问卷占总问卷的80%。一: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形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但是,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后,全国各地都加紧步伐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浪潮。国家在许许多多方面都开始进行改革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的发展。为了保证农民利益,国家制定了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提供粮农补贴;为了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国家进行了农村医疗改革,建立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这一切都表示着农村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去农村发展,国家也出台了许多的措施鼓励大学生下乡工作,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学生村官的实践与探索。据了解,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村官”从无到有,到快速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积累发展过程。2005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从2005年起,北京、四川、江西、福建、青海、辽宁、贵州、陕西、山西、安徽、上海、吉林、湖南、甘肃、宁夏、内蒙古、云南等省市区先后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2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除此之外,大学生群体也以其他各种形式支持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比如为农村学校提供志愿教育服务等等,这都说明从全国范围内,我国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来越高,大学生与新农村建设也将紧紧的相连在一起的。二、我校调查情况的数据分析及结论1.这次被调查的同学分布情况是这样的:经济学院工商学院文传学院生物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男女整体来看这次调查的学生分布主要集中在沈阳大学经济学院,其他各个学院也都有所涉及,所以调查结论也主要针对经济学院同学。男女比例上来看男女比例差距不大,男生17人女生23人,所以此次调查结果的会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2.关于大学生对新农村建设与自己的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其中来自农村的有22人,来自城市的有18人,在来自农村的同学中对三四题的答题情况这样:选项题目三题(人)四题(人)A182B48C011D01用扇形图可以这样表示:三题ABCD四题ABCD从调查数据来看,对于来自农村的同学,其中81%都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自己的积极参与,并且有50%的人认为自己的目前所学专业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大有作为,40%认为自己的专业作用不大。由此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同学对新农村建设的自我使命感很强,并且愿意用自己所学来服务新农村建设,建设自己的家乡。与来自农村的同学相对比而言,在来自城市的同学中对三四题的答题情况当然是不相同的:3选项题目三题(人)四题(人)A104B64C210D00三题ABCD四题ABCD很明显对家在城市的同学来说有80%的人认为新农村建设需要自己的参与,并且也认为自己的专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作为,但也有2名同学认为新农村建设与自己无关。由此看出,家在城市的同学对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也很强,但相比来自农村的同学来说,城市的部分的同学对此表现的历史责任感不强。在对于中国农村发展的关注程度的调查中(即第六题),有4人不太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消息,有26人偶尔关注一下,有10人经常关注.因而,在新农村建设与自己关系的认识问题上,我校学生对建设新农村的的历史使命感是很强的,大部分有较强的责任感,可以用自己所学服务农村,但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有差别。但同时对现在农村的建设现状关注程度不高不积极,由此看出,我校学生对真正投身新农村建设的想法仅仅停留在思想意识方面,实际行动不多,责任意识还不够坚定与强烈。3.关于我校学生对中国农村现状的认识问题在问卷设计中有三题针对于此,其中答题情况如下:选项题目五题七题A38B3112C617D03其中有77%的同学认为当前中国大部分的农村的生活属于基本温饱型,小部分认为中国农村很富裕或是很贫穷,可以看出同学对中国农村的认识基本合理,但也有差别。其中有20%的同学认为农村最缺乏的是科学技术,30%的同学认为农村最缺乏的是经济理念,42.5%的同学认为农村最缺乏的是人才,7.5%的同学认为农村最缺乏的是有效的政策扶持。很大一部分认为农村建设靠人才,农村建设缺人才,可以看出同学对农村建设的需要认识不一,这也说明了同学接触的农村有效信息不够,对农村需求的了解不够。殊不知,农村的许多东西都是伴随着人才的到来而来的。除此之外,在关于你知道的中国最贫困的地区的调查中,大部分同学写了中国西部或者是西藏,青海等省份,有很少的同学写了具体的县或者范围,比如贵州麻山,甘肃会宁等,这也同样说明同学对中国贫困农村的了解不够深切,对农村的关注不够多。4.关于大学生对国家鼓励大学生当村官政策理解的调查4在这个问题的调查中有35人都是听说过村官政策,仅有5人表示十分了解村官政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只有很少的同学对当村官十分感兴趣。在了解村官政策的原因中有17人表示是因为为了关注就业问题,有10人是为了关注新农村建设,有13人是通过老师、同学、或网络等了解到的,这种现象在表明同学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的同时也表明真正关心农村建设的人并不多,很多都是通过其他途径偶尔得知的。在关于同学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的调查中,有19人愿意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就业,有15人愿意到经济一般的中等城市就业,有5人愿意到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业,仅仅有1人愿意到乡镇、农村地区就业,这也更加直接而鲜明的表现出同学在自己的前程问题上抵制去农村发展,对从事农村工作存在歧视。在假设你去农村基层工作几年之后的打算中有12名同学表示愿意继续留在基层工作,有21名同学表示像回到城市另谋发展,还有7名同学想选择其他途径,我们可以做一下对比如图:继续留在基层回城另谋发展其他通过扇形图我们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农村想要留住大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大,想要在农村扎根搞建设的仅仅是少数大学生。在选择自己为什么想去当村官与不想去当村官的时候,其主要的调查数据如下:不想去当村官的原因调查010203040户口转变难自己能力不够大材小用农村环境复杂家人不支持再就业困难原因被选次数想去当村官的原因调查0102030多一条就业门径政策优惠为建设农村做贡献跟潮流原因被选次数从统计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阻碍大学生去农村当村官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其中不理解农村复杂的环境和文化,得不到村干部的支持是主要原因,这也体现出大学生接触农村机会少,对农村环境了解少,所以形成心理上的不自信。其中有另一部分同学觉得自身素质有待提高,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在农村开展工作困难,这也说明了同学们平时锻炼机会少,自身素质不够。当然也有部分同学会担心家人朋友的反对,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整个社会心理上对农村形成的固有思想没变,还以为去农村就是受苦,条件极差等。村官任期结束,村官的再就业问题、城乡户口转型困难问题也是同学们关心的问题,这说明我国的村官政策还不够完善,让很多大学生有着后顾之忧,进一步出台相关的支持鼓励政策并加大宣传力度很有必要。5在想去当村官的原因中,有26人选择了缓解就业压力,以此多一条就业途径,有18人选择当前政策优惠,又有11人选择为新农村贡献力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就业的关注非常高,但在对去农村就业方面认识存在不足,没有形成崇高的职业理想:“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是在“您认为大学生当村官有哪些好处的调查中”,有34份问卷的选择超出了两个,大学生当村官可以传播新知识,带来新思想,推广新技术带来新方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等等优点,我校学生都是认同的,这也恰恰说明我校学生理解了村官政策的意义所在,思想上已有相当基础,但实际行动上欠缺乏。5.关于我校学生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发展道路和大学生支农途径的认识关于这个问题,问卷以简答的形式在问卷中设计,通过统计可持续发展被提到8次,节约型农业提到9次,科技兴农提到16次,机械化道路提到11次,还有的同学提到促进农村产业化商品化,搞好农产品深加工,转变经济理念,培养新型农民等等途径,在支农方式上大约有30%的同学选择了回家创业、40%的同学选择了为新农村发展建言献策。中国农村发展道路的选择是一个很深刻的命题,它需要建立在对中国农村现状深谙的基础之上,我校同学多样的选择也体现出我校学生不熟悉中国农村现状,殊不知,中国农村最应该走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学生的支农方式是多样的,但从我校学生选择的方式上来看,我校学生对在新农村创业很感兴趣,同时也对建言献策颇有兴趣四:结论总结以及我的理解与建议由上述基础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总体而概括的结论:1.我校部分学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感还是有的,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同学回报家乡的意愿还是很强烈的,但缺乏主动的关注与了解,因而对我国农村现状了解不请,缺乏相关的学习与培训,所以服务农村的能力不够。但整体看我校部分学生对新农村建设关注有,但不高,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有,但不深刻。2.在就业取向问题上,绝大部分同学抵制去农村就业,想要在农村终身发展的更是微乎其微。3.对国家的村官政策了解不多,在选择当村官的认识上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支农的途径是知道的,但具体行动是很少的。鉴于上述问题,为了提高我校同学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一批能在农村扎下去、待得久的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我校的一份力量,我特为学校与我校学生提出以下建议:学校方面:1.培养一批服务农村性和学习性社团。通过这些社团,我们可以加深对农村的了解,不断关注我国农村进展状况,为我校学生打开了一扇关注农村的窗口,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培养一批学习性社团,形成浓厚的学风,使同学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能力,达到知行合一。2、学校应该多给同学们提供下乡实践的机会(如我校的法库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实践出真知,通过下乡实践让同学们亲眼见证农村现状,了解其进步与不足,并用自己所学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知行合一,同时找到学习动力。。而要达到这一效果,一方面学校要创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报告09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