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电子设计/PCB >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教案教研组语文课程名称语文授课教师周冠祥章节名称蝉授课班级16209、16210、16211授课时间本教案课时4上课时间2016-2017学年第2学期第6周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通过细致观察,用拟人、比喻等文艺性手法和准确明晰的语言,说明一种动物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的方法。2.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主要信息和概括的阅读能力。3.掌握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4.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手法写作科学小品的用意。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1.文章的结构特点.2.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本文所寄寓的生活哲理.学情分析本班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说明文的基础较好。学习法布尔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结合语文导学案主要学法与教法讲谈法问答法课前准备音频、PPT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第一二课时一、教学任务(一)分析了解课文结构(二)掌握课文内容——蝉的生长过程(三)分析写作特点(第二三课时)二、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于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这只虫子就是蝉。)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二)分析课文类型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1,分析课文开头。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交代作者有个很好的研究蝉的习性的环境,起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了观察蝉的环境就可以具体描写蝉的习性,说明下文的观察都是法布尔亲自观察的,使者看起来很真实——联系科学小品特点。课文的结尾两段先不要看,等我们划分好课文结构后再作分析。2,划分课文层次。这篇课文分成了两大部分,蝉的地穴,蝉的卵。这些大部分中又有什么小层次呢?谁来分下层。板书:做课后习题一蝉的生命简史: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幼虫走出壳外→(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即刻—P83第19自然段;不久—P83第21自然段;立刻—P83第23自然段;几分钟以后—P83,84第24自然段;四年后—P84第25自然段;徘徊一阵—P80第8自然段;半个小时后—P81第10自然段;三个半小时后—P81第11自然段;五星期后—P84第25自然段)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两个部分的说明顺序是按照蝉延续生命的几个过程安排的——先由幼虫到成虫,然后成虫产卵完成繁衍,孵化成幼虫结束,这就是蝉循环往复的生活史。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课文写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分析: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综上所述,全文以作者对蝉一生的观察进程为线索,以幼蝉夏至出洞开头,又以幼蝉天冷入洞结尾,首尾衔接,将蝉一生的生长过程连接得十分完整,文章也因此而显得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第三四课时一、分析课文结尾大家齐声读最后两自然段。能不能在这两段中找出一个中心句呢?重点: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上节课我们讲过,文章两大部分,“似乎颠倒了蝉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到成虫这样一个生长过程”,(联系上一节课)第一,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第二,这部分的生活不为一般人了解,容易引起读者兴趣。(课文写的过程颠倒了蝉的生长过程,这样安排的道理)分析:别具匠心而井然有序的说明顺序。开头写地下生活,结尾写隐入地下,前后照应结构非常严密。作者从幼虫的地下生活写起,同文章的立意有关,这样写可以突出蝉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蝉的幼虫生涯占了它生命的大部分时间。这样安排说明顺序旨在说明蝉的生长很艰难(板书,生长艰难)二、分析课文和课文写作特点首先我这里有一段话(板书或者朗读):“我是圣多马(耶酥十二门徒之一,亲手触摸耶酥伤口始信其复活。)难于对付的弟子,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我的疑心在如山的铁证下归顺听从为止。”《昆虫记》卷七)——写在黑板左侧(一)和以前学习过的科学小品做对比(《蝉》的特点,没有引用什么材料,是用纯粹的文艺化笔调对蝉的生命过程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语言风格生动活泼,但又十分贴切)——不作重点要求。(二)请学生说出文中描写得既生动又确的段落,重点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作者观察细致周到,说说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表明作者观察的认真细致。第一部分:蝉的地穴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孔口:在阳光曝晒的道路上又好些小圆孔,孔口与地面相平——注意幼虫有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够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见第2自然段)这些小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蝉的幼虫是从地下上来,最后的工作才是开辟大门。(见第3自然段)地穴的深度、形状:蝉的隧道大都时深十五六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完全关闭起来(见第4自然段)地穴为什么不会坍塌:其实它的动作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它身子里藏了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作灰泥。(见第4自然段)地穴的位置: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为的时可以从那里取得建筑用的汁液(见第4自然段)蝉挖地穴的方法,挖出的土的去向和身上带有泥点的原因: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有一种极粘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见第4自然段)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墁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见第5自然段)隧道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只要有一些好天气的消息,它就爬上来,利用顶上的薄盖去考察气候的情况(见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写蝉怎样具体考察气候的情况)它挖土的时候,将汁液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见第7自然段)留天花板的原因:9—11段,写蝉出洞脱皮的过程,十分细致。脱皮的顺序: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体。头先出来,接着使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这时候除掉尾部,全体都出来了。(板书:背——头——吸管和前腿——后腿和翅膀——尾部)(见第9自然段)蝉最后从壳中脱出: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尽量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见第10自然段)法布尔用拟人的手法说蝉“表演一种奇特的体操”用了一连串动词,如“腾越”﹑“翻转”﹑“倒悬”﹑“伸直”﹑“张开”﹑“钩住”等等,把蝉从壳中脱出的艰难过程具体,生动,准确的写了出来。脱皮的时间:文中说,蝉从壳中全部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点钟”;刚得到自由的蝉从柔弱到强壮起来飞离树枝,大概要三个半小时。由此可见,作者观察的耐心程度也是惊人的。这种态度、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值得人们学习。第二部分蝉的卵12—13自然段,写蝉怎样产卵的蝉选择产卵的地方: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见第12自然段)蝉产卵的过程: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就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见第13自然段)产卵的数目:一个小孔内大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的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见第14自然段)(为什么要产这么多卵呢?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蚋)15—17段,写蚋怎样破坏蝉刚产出的卵。非常具体,一边(蝉)是一无所知,一边(蚋)是紧追不舍,使读者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文中作者也表明这是他经过多次观察才弄清楚的。18~20段,写蝉卵孵化,幼虫出壳先是对刚孵化的幼虫作了具体的描写: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接而成。(鳍状物体的作用是什么呢?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由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有困难的事情)接着又对出壳以后落地之前的幼虫的情态进行了描写: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这好像不是在写虫子,而是在写一个可爱的小孩儿了。为什么能写得这么准确而生动呢?因为作者不仅用眼睛,而且还借助放大镜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见第19自然段)21—23自然段写幼虫落地严肃的实际生活:危险重重——只要有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土,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见22自然段)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24自然段写幼虫挖穴隐藏最后它着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爬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看到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这小圆孔约一寸口径,周围一点土都没有。它身体里藏有一种极粘的液,可以用来做灰泥。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折着的翅膀。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灭掉。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要使学生明白,准确性是贯串于全文的,这6句只是从词语方面进行推敲,不能理解为仅仅这些句子里的词语才准确。比如第7段写幼虫在地穴里怎样建造坚固的墙壁,里面不仅“臃肿”、“喷洒”、“柔软”、“肥重”、“压”、“挤”等词用得很准确,而且整段话说明建造过程,也很清楚准确。)写地穴是按照考察的过程,从外到内的顺序写的,写内部构造的同时介绍了建造地穴的方法。幼虫出穴以后,又是按照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幼虫出穴以后怎样寻求脱皮的地方;怎样完成脱皮而变为成虫,飞离树枝;怎样产卵;怎样孵化成幼虫;幼虫落地以后又怎样寻觅隐藏处所,然后挖土隐入地下。一步一步发展生长的过程写得非常清楚。二、重点探究。1、师: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部分,读一读,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这一部分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小组交流。汇报:挖洞: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脱壳:奇怪的体操;产卵: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幼虫钻到土里: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了进去,隐藏自己。师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了解。2、对于“脱壳”部分进行拓展:(1)师:对于金蝉脱壳这个过程,五年级上册有一篇文章描写的更加生动、详细,下
本文标题:《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1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