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马哲真题练习题01.印度一位教授曾对一棵树算了两笔不同的账: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树,按市场上的木材价格计算,最多值300多美元;但从它产生的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可以为鸟类与其他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看,则值20万美元。这种算账方法强调了(C)。A.事物存在的客观性B.人类认识的主观性C.事物联系的多样性D.事物运动的规律性02.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03.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B)。A.圣西门和欧文B.马克思和恩格斯C.列宁和斯大林D.毛泽东和邓小平04.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a)。A.可以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B.可以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C.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可以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05.历史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的作用。(错)06.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出发点是(C)。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阶级和阶级斗争07.“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成语的哲学寓意是(ABCD)。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的相反方向转化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相互转化的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0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CD)。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密0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ABC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0.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其本质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类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错)11.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隔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哲学观点是(B)。A.人的认识能力是不受空间限制的B.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C.空间的无限性D.时间的无限性12.有人指出:没有广告的产品,又怎么能道好的产品?一些好的文章性的广告,让消费者了解新的产品,从而增加选择的空间,何乐而不为呢?有些人却认为:广告多了令人心烦。另外一些人则提出如果没有广告又觉得空空的,可选择的余地太小,总之,众说纷纭。这说明:(A)。A.意识的不同主体之间具有主观差别性B.意识的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主观差别性C.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主体会有一致的反映D.意识的主观性表现为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13.“越是形势好了,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是条件好了,越要保持传统。”这句话蕴藏的哲理是(AC)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B.外因也可以成为事物发展的依据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D.条件是决定一切的14.下列选项中,违背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有(AB)。A.天不变,道亦不变B.五德终始,循环不已C.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5.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16.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D)。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17.坚持自力更生、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依据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C.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D.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18.我们党的历史上关于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和现阶段改革开放中“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的方针,其哲学依据主要是A.事物发展的过程论B.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对立统一学说19.作为人的认识能力、知识水平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志,并决定着不同时代人们认识活动3的基本方式的是A.认识主体B.认识客体C.认识中介D.认识对象20.“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完全是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悬而未决”是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可知论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A)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的物质概念,具有以下三方面内容:1.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3.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C)A意识是由主体自由创造的B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解析】对于同一事物,人们一般主观的看待。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等诸多影响因素。即,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3、物质的惟一特性是(C)A运动性B实物性C客观实在性D矛盾性【解析】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4、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D)A相对主义B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肯定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5、认为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这一观点是(D)A朴素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解析】物质与意识的第一性是区分唯心与唯物的标准,肯定意识为第一性是唯心观点。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C)4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D只有绝对运动,没有相对静止【解析】物质是永远运动的,静止只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7、意识的本质是(B)A大脑的机能和属性B人脑的机能,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大脑的分泌物D思维的各种现象【解析】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8、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B)A不了解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B抹杀了意识的主观特征C不承认物质是第一性D不懂得意识的客观实在性【解析】不承认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9、有首古诗:“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D)A是客观的B有限的C可知的D相对的【解析】时间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雨人的感受,绝对于客观存在。10、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意识作用问题上的错误在于(D)A强调物质的决定作用B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C既肯定物质的决定作用,又承认意识的反作用D不懂得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具有能动作用。11、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地表明实践是(D)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历史性活动C社会性活动D能动的不断的发展的活动【解析】实践具有能动作用,可以通过认识去指导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认识。12、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B)A唯心主义B形而上学C相对主义5D唯物主义【解析】形而上学的机械性就在于对静止的相对性,认为是绝对性。13、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是(B)A物质的承担者B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C物体的位置移动D事物的显著变动【解析】运动是一切物质的发展。14、“时乎时乎不再来”,说明时间的(A)A一维性B无限性C绝对性D相对性【解析】一维性即时间不可逆。15、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A唯心论的错误B相对主义的错误C不可知论的错误D形而上学的错误【解析】不承认物质的运动,是唯心的观点。16、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是指(C)A社会的存在B物质的存在C个人的存在D理性的存在【解析】存在主义只肯定个人的存在,而不能联系社会的存在。1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D)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和源泉是主观的D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解析】意识的内容和源泉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1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B)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解析】意识具有能动性。19、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A)A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B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C能动地改造历史规律D自由地创造宇宙万物6【解析】意识的能动性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20、从动物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是(D)A人脑的形成B物质文明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生产劳动【解析】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是人类产生意识的根源。2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解析】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22、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是(A)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也具有决定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作用D物质受意识制约,意识影响物质【解析】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23、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B)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解析】即意识的反作用。24、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A生产实践B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各类行业的分工【解析】生产实践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基本活动实践。25、实践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这是指通过实践活动(B)A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交换B使客体主体化,使主体客体化C主体把客体信息改造成主体需要的精神产品D主体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和方法、手段等实践观念【解析】即人是实践的主体,客观存在的物质是实践的客体。26、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A)A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7D人与物的关系【解析】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7、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A)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解析】略28、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D)A人有同环境相分离的自我意识B人有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C人有着动物所没有的思维D人能进行劳动【解析】劳动即实践。29、哲学上认为的“人类世界”是指(B)A由人组成的世界B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C与自在世界无关的又一个世界D是主体的世界【解析】略30、“客体”这一概念是指(B)A客体就是客观世界B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C客体是产生并决定主体的D由主体自由创造的对象【解析】客体的概念,与主体相对。3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A)A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B掌握具体的自然科学知识C掌握具体的社会科学知识D掌握具体的工作方法【解析】略3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C)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解析】即精神与物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33、社会历史是人的活动创造的,这是一种(B)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产生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结果。834、矛盾问题的精髓是(C)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解析】客观存在的物质都具有矛盾即矛盾的普遍性,各自又有各自的特点即特殊性
本文标题:马哲真题练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2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