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新课标高考历史必备易错易混知识点
1高考考前必纠的80个历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湖北省仙桃中学熊红荣1、宗法制下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固定的。(×)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卿大夫是士的大宗,士对卿大夫而言是小宗。2、郡县制开始于秦朝。(×)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经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立郡或县。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3、君主专制就是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就决策方式而言,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至高无上,军国大事由君主一人独断;中央集权是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言,强调全国的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权力机构要绝对服从中央政权,地方长官只能在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君主专制终结于辛亥革命后,而中央集权依然发挥着其重要作用。4、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分封制、宗法制是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的政治制度,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与血缘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郡县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5、明朝内阁是明朝法定的中央机构。(×)内阁并非法定的中央机构,只是为皇帝决策提供服务的内侍(顾问)机构,有议政权而无决策权,对皇权难以起到实质性的制约作用。6、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就是指政治上是殖民地性质,经济上是封建性质。(×)“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涵。“半殖民地”是指政治上丧失了部分而非全部的主权,经济上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思想文化上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它代表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沉沦方向(任其演变,下一步将是殖民地),属于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消极影响。“半封建”则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落后的封建主义的因素,又发展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因素(引进西方的机器大工业,仿效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它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发展下去,下一步将是资本主义社会),属于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客观积极影响。7、《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是试图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属于“向后看”;《资政新篇》保护私有制,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纲领,属于“向前看”。两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是互相矛盾的。8、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的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即封建帝制,只属于封建制度中的政治层面),但并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9、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胜利。(×)五四运动虽然取得了罢免三个卖国贼、释放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结果,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因而只能说是取得了初步胜利,而非完全胜利。10、左倾与左派(左翼)、右倾与右派(右翼)是一回事。(×)左倾是指一种错误,表现为过于激进,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博古的左倾冒险主义和建国后政治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左派(左翼)是指革命的、思想进步的政治势力。右倾是指一种错误,表现为悲观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右派(右翼)是指反对革命的、思想反动的政治势力。1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朝着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地位上升,但当时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直到1945年日本法西斯战败。12、革命根据地是指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建的农村政权。(×)2“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1937年中共控制的区域,又称“苏区”(苏维埃区域,因建有苏维埃政权而得名)。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控制下的地区常称为“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控制下的区域常称为“解放区”,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13、遵义会议清算了“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没有清算“左”倾错误。“左”倾错误的清算是在1942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中。14、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可以随意先完成任何一个。(×)两大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二者的顺序不可颠倒。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实业救国”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我国由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不能说是完全结束,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最终完成),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的中国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但其发展的方向是社会主义社会。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首次规定中国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8、1971年第26届联大上,中国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加入了联合国。(×)早在1945年,中国就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1971年,中国终于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19、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悲剧重演,就是要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悲剧重演,主要在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并落实依法治国方略,而不仅仅是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20、“一国两制”政策下的“两制”地位相同,港澳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自治权。(×)“一国两制”并不是说“两制”都是主体。“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并存,但国家的主体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港澳特别行政区并非完全自治,而是除外交和国防事务之外高度自治。21、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相同。(×)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遗留问题,不涉及国家主权,纯属中国内政;而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涉及国家主权,需要国家间通过外交途径去解决。2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只是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关系得到缓和,但并未建交。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23、目前,中国与一些国家构建起战略伙伴关系违背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中国与一些国家构建起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是结成联盟,而是构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24、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的形成是由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社会经济、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地理环境对之有重要影响,但非决定性因素。25、公民法与万民法是相互对立的两部法律。(×)狭义上的罗马法指的是公民法,它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广义上的罗马法指的是万民法,它适用于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万民法与公民法是相互补充的,而不是相互对立的。26、古希腊民主制度与近代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性质相同。(×)古希腊民主制度属于奴隶社会直接民主制,而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属于资产阶级间接民主制。27、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英国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后,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掌握行政权,但受到议会制约。18世纪上半期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28、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的成文宪法是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英国走的是不成文宪法的道路,它没有一部专门的成文宪法,只有一系列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文件。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诞生于美国的《1787年宪法》。29、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样的。(×)中国是君主大权独揽,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英国在中世纪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当时的议会已对王权构成一定的制约。30、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制和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本质和目的相同。(×)二者形式上都存在分权,但其目的截然不同。前者的目的是防止出现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后者则是将相权一分为三,是为了集权于皇帝,实现专制和人治。31、17世纪末以后的英国和1871---1918年的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本质是相同的。(×)前者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议会是实,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权力至上,政治民主化特征明显;后者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是虚,君主是实,它是形式上的君主立宪,实质上的君主专制,带有明显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特色。3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总司令,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总统和总理共享行政权;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总理领导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33、中国明朝的内阁与18世纪早期以后英国的内阁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前者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封建皇权专制的产物;后者是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和政府部门,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产物。34、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是法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的产物,具有自发性与偶然性,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法国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适应,还不具备足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条件。35、台湾问题与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相同。(×)德国分裂和朝鲜半岛的分裂是二战后美苏“冷战”的产物,是外国干涉所导致的国际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36、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标志着两级格局的正式形成。(×)雅尔塔体系只是奠定了两级格局的基本框架,并不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北约(1949)与华约(1955)的先后建立,标志着美苏两级格局的最终形成。37、不结盟运动就是参加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38、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世界政治多极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是两级格局结束的标志。39、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但它只是一种趋势,并未最终形成,它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40、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中吸取教训,正在进行不同层次的改革,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41、自然经济下的农民生活很富足。(×)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中的“足”并非指富足,而是指基本满足自家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进行商品交换。事实上,封建制度下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沉重,生活非常艰苦。42、我国商业和商人起源于商朝时期。(×)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商业和商人由此出现。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产品交换活动的人称为“商人”,产品交换的行业称为“商业”,用于交换的产品称为“商品”。443、宋代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开始被打破,农村草市也开始出现。(×)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和地点限制开始被打破应在唐朝后期,宋代时较为普遍。农村草市始于东晋,唐代时较多,宋代时更为普遍。44、资
本文标题:新课标高考历史必备易错易混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33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