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无棣二中高一语文学案——《劝学》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荀子及其思想核心;2.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包括掌握劝、假等实词的意义,积累通假字和三个文言虚词,掌握特殊文言句式。3.提高诵读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熟练背诵全文;4.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5.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二)方法与过程:1.通过教师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了解有关荀子的基本常识和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通过诵读学生可以纠正不良发音并培养语感,并养成诵读文言文的好习惯。3.通过讨论学生明确并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的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必须要做到积累、坚持和专一的道理。2.引导学生端正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即要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要乐学、好学。课前预习预习提示:结合课下注释及有关资料先自主阅读文本,弄清文意,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一、介绍荀子荀况(约前313年─前238年),战国后期赵国人,名况字卿。曾游学于齐,在稷下(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讲学,韩非和李斯都出自他的门下。人们尊称他为荀卿,通称荀子。他曾去过燕国,并到秦国作过考察。晚年到楚国,为兰陵令,后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荀子的著述很丰富,今存《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这部书集中反映了荀子的思想和他的文章风格。他认为天是无知无觉的,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与人的祸福无关。人对自然界出现的某些现象,不应敬畏顺从,而应“制天命而用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使自然界为人所控制、所利用;人应该主宰自然,而不是自然主宰人。在政治上,他主张“法后王”,“以近知远”;反对“法先王”。提倡重法、隆礼、尚贤使能。这些主张是可取的。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善,是人为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义,人性才能改变。因此,他特别强调后天的学习,把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为了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荀子文章的特点:长于说理,论证严密,比喻妥贴,分析透辟,多用排比,气崐氛雄浑,语言质朴、凝炼。二、题解《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部分着重阐明学习方法。课文节选自前部分。作者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和必要,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因此,“劝”在本文是“劝勉、鼓励”的意思。所以题意是“劝勉、鼓励人们勤奋学习”。这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三、基础知识整合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第一组:通假字輮有知暴生第二组:给加点字注音木直中.绳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须臾.跂.舆.马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金石可镂.螯.蛇鳝.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劝.学学不可以已.木直中.绳声非加疾.也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而闻者彰.假.舆马者而致.千里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风雨兴.焉功.在不舍.用.心一也四、思考:整体把握(用原文中的话回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本文论述的学习方法有哪些?课堂重点难点突破一、合作探究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二、重点文言现象1、文言虚词积累青,取之于蓝。蟹六跪而二螯于而青于蓝。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而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者假舟揖者,非能水也。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词类活用,找出并解释②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⑤用心一也。⑥积善成德⑦其曲中规。3、古今异义,找出并写出古义①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蚓无爪牙之利④用心一也⑤无可寄托者4、特殊句式(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三、当堂巩固,名句默写1、故木受绳则直,,,。2、假舆马者,,。3、,善假于物也。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5、锲而舍之,;,。课后巩固一、翻译句子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二、课内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蓼.蓝(liǎo)靛.青(diàn)跂.望(zhì)驽.马十驾(nú)B.鳝.鱼(shàn)舟楫.(jí)锲.刻(qiè)木直中.绳(zhònɡ)C.须臾.(yú)跬.步(ɡuǐ)骐骥.(jì)輮.以为轮(róu)D.槁暴.(pù)参省.(shěnɡ)蟹螯.(áo)金石可镂.(lòu)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蛟龙生.焉B.骐骥一.跃用心一.也C.蚓无爪牙之利.金就砺则利.D.而绝.江河绝.类弥勒4.下列有关词类活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名词作状语)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名词用作动词)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名词用作动词)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善行。形容词用作名词)5.填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部分。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______________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的著作有______________二十卷。该书由《论语》、______________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______________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解析下列加点的实词。(1)圣心备.焉()(2)锲.而不舍()(3)用心躁.也()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古今意义是否相同。(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8.准确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注意其用法。(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蚓无爪牙之.利(4)蟹六跪而.二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①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疆本②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③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⑤;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注:①应:适应。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③养:指养生的东西。④动时:指耕作适时。⑤病:有“害”的意思。9.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应之.以乱则凶之:它(指自然规律)。B.循.道而不忒循:遵循、依照。道:规律。C.倍.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D.寒暑未薄.而疾薄:不丰厚。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天行有常.()(2)不为.尧存()(3)则天不能使之全.()(4)妖怪.未至而凶()(5)故明于天人之分.()11.这段文字表明了《荀子》怎样的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1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2)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四小试牛刀:以“我平凡我自豪”为中心论点,运用比喻论证写一小段话,字数不限。五拓展阅读之一——《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拓展阅读之二——《礼记》博学之①,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②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③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注:①之,学的对象(各种知识)。②笃,一心一意。③措,放下。④是“果能以此道行矣”的省略说法。果,确实。道,原则,精神。六延伸思考:荀子的“学不可以已”和现在的“终身学习”观点相同么?你怎么看?
本文标题:高一《劝学》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43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