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12.10
1北京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李春旺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摘要:通过对门头沟杨坨地区主要地质遗迹类型和特征的研究,阐释了该地地质遗迹的开发优势及其必要性,对保护和充分利用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促进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关键词:地质遗迹;门头沟;杨坨地区;开发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1]。其主要类型包括:有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有重要价值的地质剖面和构造形迹;有重要价值的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遗迹;有特殊价值的矿物、岩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特殊意义的水体资源;典型的地质灾害遗迹等[1]。地质遗迹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门头沟区是北京市地质遗迹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分布在门头沟区的地质遗迹,有些在北京市乃至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如斋堂地区晚更新世马兰黄土剖面、青白口地区上元古代青白口系地层剖面,担礼隧道以北寒武-奥陶系地层剖面等。这些地质遗迹不仅是地质、地理院校师生科学考察和实习的基地,也是对公众进行地学等方面科普教育的重要地区。近年实地调查发现,本区还有一些地质遗迹,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宣传,其应有的价值并没有完全发掘出来,也不利于对这些地质资源进行妥善保护。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类型多样,综合价值很高。但由于缺乏对其进行足够的认识,其潜在的价值并没有发掘出来,地质遗迹也在不断受到破坏。强化其开发与宣传力度,对保护门头沟区的地质资源,促进门头沟区的科学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类型与特征1.北京地区上古生界地层的代表剖面本区岩性主要为沉积岩。1928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杨曾威、李春昱和黄汲清等在此作了很多工作,并研究了杨家屯煤系的沉积特征,对本地区杨家坨煤系地层进行了划分;1963年,杨士恭对下杨家坨煤系上部地层,首次使用了灰峪组之名,1976年北京矿务局也将其命名为灰峪组,使该地层成为石炭系上统北京地区代表剖面。同年(1976年),北京矿务局分别在本地区的岔儿沟东侧及岔儿沟与阴山沟分水岭上测得二叠系下统地层代表剖面,并分别命名为岔儿沟组和阴山沟组[2]。至此,以本地区地名命名的杨坨地区石炭系上统和二叠系下统的地层剖面,成为北京地区上古生界地层的代表剖面。2.地质地貌景观在杨坨地区,从郝家坊西北山至西杨坨村之间,为一以西杨坨北山为中心的向斜地质构造---阴山沟向斜(见图1)。向斜轴为东西走向,向斜中心(核)为二叠系上统地层,由向斜中心(核)向两侧分别变为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上统,石炭系中统以及奥陶系中统不同岩性的地层。受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地2形倒置”现象。3.华北地区重要研究价值的地质剖面在阴山沟向斜的北翼,从郝家坊西北山向阴山沟向斜的核(由西北向东南)前行,为典型的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剖面,且出露非常完整,依次是: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色粉细晶灰岩、灰质白云岩,石炭系中统清水涧组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基底砾岩、粉红色层铝土岩,石炭系上统灰峪组深灰色沙岩、含砾砂岩、黑色炭质泥岩,二叠系下统岔儿沟组灰色砂岩、细砂岩、砾岩夹煤层,阴山沟组粉-粗砂岩和二叠系上统红庙岭组肉红色粗粒石英砂岩。其中,奥陶系中统与石炭系中统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其余地层间为整合接触关系[2],反映了当时的地壳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变迁。4.地质构造形迹(1)小尺度断层在阴山沟向斜北翼的二叠系岩层中,存在一典型的正断层(见图2)。该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断裂面出现短距离的岩层位移,并且断层上下盘岩层的对比关系清晰,岩层移动时的牵引褶曲现象明显。25020015001.5(千米)0.51.0(米)P1yP1cC3hC2qO2sO2x图1阴山沟向斜示意图郝家坊西北山西杨坨北山西杨坨村西北东南图2杨坨地区断层示意图3(2)向斜构造在阴山沟向斜的轴面区,岩层褶曲的转折端明显。向斜核部的两翼岩层,走向与倾角大体相同,而倾向则正好相反,均向内方倾斜,从横向剖面看,向斜构造明显(见图1)。5.古生物化石遗迹本区范围虽然不大,但涵盖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不同时期的沉积地层。每个地层中均可采到古生物化石。如在奥陶系石灰岩中可采到角石化石,在石炭-二叠系地层中可采到羊齿类植物化石等。特别是在石炭-二叠系地层中,不仅化石种类多、数量大,且采集方便,主要有:芦木化石、轮木化石、栉羊齿化石、翅羊齿化石等。二、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开发的有利条件1.地理位置优越杨坨地区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北与北京海淀区、东与石景山区相邻,南与我区龙泉镇、西与妙峰山镇接壤。同时,距离北京市昌平区、丰台区、房山区直线距离均不足20千米,距北京城区仅25千米。就院校师生实习与考察以及市民进行地质旅游角度看,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交通便利杨坨地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且交通便利。其地质遗迹分布区临近省道——军温公路,距109国道不足2.5千米,新修的北京市六环路恰从其周边穿过,有383(大峪-杨坨)、977支(苹果园东口-东山)和633(清河小营-杨坨)路等公交线路可直达该地区,交通条件十分便利。3.地层人工出露明显杨坨地区由于富含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灰岩,这种石灰岩是用于制作水泥、电石、溶剂的最重要矿产资源。由于资源开发的需要,曾在这里修筑了通往采石场的公路,该公路横穿阴山沟向斜北翼岩层,形成了现成的、出露较好的地层剖面。三、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的主要价值1.学术研究价值据文献记载[2],本区奥陶系中统岩层与石炭系中统岩层的接触关系为沉积平行不整合接触,奥陶系灰岩上覆杂色、砖红色砾岩[2]或铝土岩[3]。但实地考察发现,在本区郝家坊西北山上存在奥陶系中统岩层与石炭系中统岩层之间为断层面的上、下盘接触,也即:奥陶系中统岩层与石炭系中统岩层之间为一断层,下盘是奥陶系中统岩层,上盘是石炭系中统岩层。说明在本区不大的范围内,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有关学者可来此作进一步学术研究工作。2.教育、教学价值(1)区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区地层为上古生界地层。对北京地区上古生界的地层研究,1916年叶良辅、1928年杨曾威等、1936年熊秉信、1938年王竹泉、1963年李星学、1960年北京矿业学院、1961年北京地质学院、1976年北京矿务局等许多地质学家及地质研究单位都曾来此作过研究工作,并4最终确立了以本区地名命名的上古生界北京地区代表剖面。因而,本区的地层研究史可作为门头沟区区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地学实习基地由于本地区范围不大,但所包含的地质遗迹丰富,特别是在地质剖面测定、岩性岩相分析及沉积环境分析等基础性工作方面,是地质、地理院校大学生理想的实习场所。在中学地理教学中,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教学,都涉及到本区地质遗迹的相关内容,特别是高中地理教学,涉及的内容更多,联系更紧密。开展有关本地区的地质遗迹考察活动,对提高地理教师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健康情感均将起到重要作用。3.社会、经济价值门头沟区旅游资源虽很丰富,但从气候条件看,旅游旺季集中在春、夏、秋三季,冬季是本地区的旅游淡季,旅游人数相对较少。但地质遗迹的最佳观赏期却在冬季,这主要是由于冬季树木纷纷落叶,便于地质遗迹的观察。因此,开发本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一方面可以增加旅游项目,扩大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学到一些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四、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开发与保护措施1.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开发本区地质遗迹的前提,是做好地质资源的保护工作。由于本地区的岩石是许多建筑材料的重要原料,以前开采较为严重,许多很有价值的地层段受到很大破坏。近年,虽然大规模的岩石开采受到限制,但满足农村家庭建房所需的小规模开采还很普遍。如在郝家坊村西采石场临时房屋北侧的石炭系地层,是化石蕴含很丰富地段,2005年化石出露还很普遍,由于2006及2007年被采取很多,致使一些较为完整的化石在此处已很难寻觅。对此,政府部门应首先将本地区作为地质遗迹保护地保护起来,明令禁止各种形式的岩石开采;二是进行宣传,做好临近村民的教育工作;三是加强管理,加大盗采的处罚力度。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方便各类人员来此地进行观察与考察活动,还要做好进一步的基础性工作。首先,通往考察地的公路(郝家坊——采石场)较窄(只能单行),路况较差,需要政府部门投入相应资金,对从郝家坊通往采石场的行车公路进行拓宽、改造。第二,从郝家坊南通往采石场的地质剖面,由于长期受雨水冲刷及崩塌的影响,有的地段岩层出露已不明显,需要做一定清理。3.加强宣传,提高本区地质遗迹的知名度加强对本区地质遗迹的宣传,不仅有利于地质遗迹的开发,同时有益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一是政府部门可通过不同媒体,如《北京日报》、《京郊日报》、《京西时报》等市、区级刊物及市、区级电视台等,加强本地区地质遗迹的介绍与宣传工作,提高其知名度;二是在门头沟区旅游规划及旅游宣传产品中,将其作为门头沟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在门头沟军温公路沿线地质遗迹附近悬挂指示牌,逐步扩大其影响。5五、结语地质遗迹是一种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不仅可以扩大地区旅游项目,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可使人们了解地质特征、提高科学素质,更有利于地质遗迹的保护。门头沟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不仅类型多样,综合价值高,且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杨坨地区的地质遗迹资源,加强宣传,不仅有利于门头沟区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也对保护地区地质资源、推进地质遗迹的科学研究和地学普及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21号令).1995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地质专报(区域地质第27号)北京市地质矿产局编著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140~155.143.146.3.京西军庄镇石炭二叠综合柱状图桑树勋中国地质大学.2007
本文标题:门头沟杨坨地区地质遗迹及其开发浅析12.1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6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