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问酷网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二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二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2013•湖北模拟)几位同学为了探究电梯起动和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他们将体重计放在电梯中.一位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然后乘坐电梯从1层直接到10层,之后又从10层直接回到1层.并用照相机进行了相关记录,如图所示.他们根据记录,进行了以下推断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根据图2和图3可估测出电梯向上起动时的加速度B.根据图1和图2可估测出电梯向上制动时的加速度C.根据图1和图5可估测出电梯向下制动时的加速度D.根据图4和图5可估测出电梯向下起动时的加速度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星级:三星专题:实验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图1表示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2图表示电梯加速上升时这位同学超重时的示数,3图表示电梯减速上升时这位同学失重时的示数,4图表示电梯加速下降时这位同学失重时的示数,5图表示电梯减速下降时这位同学超重时的示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应用图甲和另外某一图示求出相应状态的加速度.解答:解:A、图2表示电梯加速上升时这位同学超重时的示数,图3,表示向上减速时的示数,由此两图不能够求出的是电梯向上起动时的加速度,所以A错误.B、图1表示电梯静止时的示数,图2显示加速上升时的示数,此时能够求出的是电梯向上加速时的加速度,所以B错误.C、图1表示电梯静止时的示数,图5表示电梯减速下降时的示数,此时能够求出的是电梯向下减速时的加速度,所以C正确.D、图4表示电梯加速下降时的示数,图5表示电梯减速下降时的示数,此时不能够求出电梯向下起动时的加速度,所以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超重失重现象的理解,人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人的重力并没变,只是对支持物的压力变了.2.(3分)如图所示,水平细杆上套一细环A,环A与球B间用一轻质绳相连,质量分别为mA、mB(mA>mB),由于B球受到水平风力作用,A环与B球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已知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风力增大时,轻质绳对B球的拉力保持不变B.B球受到的风力F为mAgtanθC.A环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D.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不变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星级:三星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对A、B两物体组成的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风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再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各力的变化.解答:解:A、B、对球B受力分析,受重力、风力和拉力,如左图风力F=mBgtanθ绳对B球的拉力T=当风力增大时,θ增大,则T增大.故AB均错误.C、D、把环和球当作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受重力(mA+mB)g、支持力N、风力F和向左的摩擦力f,如右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可得:杆对A环的支持力大小N=(mA+mB)gf=F则A环与水平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上可见,杆对A环的支持力随着风力的增加而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关键是先对整体受力分析,再对球B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分析求解.3.(3分)(2006•江苏模拟)如图所示,A、B为平行板电容器的金属板,G为静电计,开始时开关S闭合,静电计指针张开一定角度.为了使指针张开角度增大些,应该采取的措施是().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靠近些B.保持开关S闭合,将A、B两极板分开些C.保持开关S闭合,将变阻器滑动触头向上移动D.断开开关S后,将A、B分开些考点:电容器的动态分析.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星级:一星专题:电容器专题.分析:静电计测量的是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闭合电键,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等于电源的电动势.断开电键,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根据电容的变化判断电势差的变化.解答:解:A、B保持开关S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则指针张角不变.故A、B错误.C、保持开关S闭合,电路中无电流,变阻器两端无电压,改变滑动触头位置不改变电容器板间电压.故C错误.D、断开电键,电容器带电量不变,将AB分开一些,则d增大,根据C=知,电容减小,根据U=知,电势差增大,指针张角增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容器的动态分析,关键抓住断开电键,电容器所带的电量不变,电键闭合,电容器两端的电势差不变.4.(3分)(2011•锦州模拟)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星级:五星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先对Q受力分析,受重力、P对Q的支持力和MN对Q的支持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出两个支持力;再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MN挡板对其向左的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支持力,再次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解答:解:先对Q受力分析,受重力、P对Q的支持力和MN对Q的支持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1=N2=mgtanθ再对P、Q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地面支持力、MN挡板对其向左的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支持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N2N=(M+m)g故f=mgtanθMN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过程中,角θ不断变大,故f变大,N不变,N1变大,N2变大,P、Q受到的合力为零;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先对物体Q受力分析,再对P、Q整体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各个力的表达式,最后再进行讨论.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可能有多个选项.)5.(3分)(2011•上海模拟)下列关于物理思想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D.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考点:速度;质点的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星级:五星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速度的定义v=,当△t→0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匀变速运动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上微分法.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采用是等效替代法.解答:解:A、速度的定义v=,表示平均速度,当△t→0时,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是采用数学上极限思想方法.故A正确.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C、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无数小段,采用的是数学上微元法.故C正确.D、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故D错误.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中学物理常用的思想方法有极限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假设法等等.6.(3分)(2009•湖南模拟)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从波传到x=5m的M点时开始计时,已知P点相继出现两个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该波传播中遇到宽约3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质点Q(x=9m)经过0.5s第一次到达波谷C.质点P在0.1s内沿波传播方向的位移为1mD.若在Q处放一接收器,接到的波的频率小于2.5Hz考点: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横波的图象;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菁优网版权所有难度星级:一星专题:振动图像与波动图像专题.分析:能够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跟波长差不多,根据此条件判断能否产生明显衍射现象.根据P点的振动情况求出周期,再求出波速,根据波形平移,求出离Q点最近的波谷振动传到Q点时的时间,即为质点Q5s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解答:解:A、由图读出波长λ=4m,宽约3m的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正确.B、由题T=0.4s,波速为v==10m/s.图示时刻,离Q点最近的波谷坐标为x=4m,则Q点第一次形成波谷的时间为t===0.5s故B正确.C、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P点只在y轴方向振动,不向前传播.故C错误.D、f==2.5Hz,Q点接到的波的频率等于2.5Hz.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波动图象的能力.对于B项,也可以根据波的形成过程求出振动传到Q点的时间与形成波谷的时间之和.7.(3分)(2009•湖南模拟)如图所示,BD是竖直平面内圆上的一条竖直直径,AC是该圆的另一条直径,该圆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方向平行于圆周平面.将带等量负电荷的相同小球从O点以相同的动能射出,射出方向不同时,小球会经过圆周上不同的点,在这些所有的点中,到达A点时小球的动量总是最小.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可以断定电场方向由O点指向圆弧AEB上的某一点B.若忽略小球的重力,其它条件不变,则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由C点沿直径指向A点C.到达B点时小球的动能和电势能之和总是最小D.到达C点时小球的电势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总是最小考点:电势能.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电场力与电势的性质专题.分析:小球运动过程中受到重力和电场力,根据动量最大点判断出合力方向,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电场力方向;最后根据功能关系列式分析.解答:解:A、首先明确一点,在这个电场中,小球受到两个力影响:1.重力,2.电场力.在A点动量最小,那说明速度最小了,说明OA方向发射的小球克服合力做功最大,也就是说在这个电场跟重力场中,合力方向是OC,对O点小球受力分析,重力竖直向下,合力方向指向OC,受力方向指向为OB与OC之间,即电场方向应该是由O指向AD弧方向,故A错误;B、由A选项分析可知,电场线的方向与AC共线,由于忽略小球的重力,其它条件不变,则负电荷做负功,因此电场强度的方向一定由C点沿直径指向A点,故B正确;C、由于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做功,故任何点的小球,动能+重力势能+电势能=定值;明显B点的重力势能最大,那么肯定B点的动能与电力势能之和最小了,故C正确;D、动能+重力势能+电势能=定值,故电势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最小的话,那么肯定是动能最大了,很明显,从O到C合力做功最多,故C点动能最大,故正确;故选BCD.点评:本题是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问题,关键找出合力方向,然后根据功能关系列式判断,难题.三、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0分)8.用伏安法测定一个待测电阻Rx的阻值(阻值约为200Ω),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电池组E电动势3V,内阻不计电流表A1量程0﹣10mA,内阻约为40Ω﹣60Ω电流表A2量程0﹣500μA,内阻为1kΩ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
本文标题:问酷网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二中高考物理模拟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6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