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1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I)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一、天体系统结构层次: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普通性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虽各具特色,但十分相似。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2)特殊性:有生命存在。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条件稳定;②宇宙环境安全。自身条件:①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周期适中);②有液态的水(原因同上);③有适于生物呼吸的空气(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色球层的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电离层,引起扰动,导致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2)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南北极地区出现极光现象。1.3地球的运动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自转360°,23时56分4秒,为一恒星日。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为一太阳日。恒星年(真正周期):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总星系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太阳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2速度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时。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计算规律: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东加西减。时区划分与区时计算: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东加西减。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度的地方时。(3)地转偏向力: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26′。黄赤交角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进行周年移动(记住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他日期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并引起昼夜长短和正午高度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和五带。太阳直射点移动情况如图: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夏半年(从春分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2)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3季节划分: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来划分。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无上述现象。若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缩小,温带扩大。回归线=黄赤交角度数,极圈=90度-黄赤交角度数1.4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外部圈层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内部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大陆部分较厚,大洋部分较薄,平均厚度17千米3圈层莫霍界面地下平均33千米处(大陆部分),在这里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位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慢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古登堡界面地下2900千米处,这里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分外核和内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岩石圈的范围: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岩石圈由各种岩石组成,岩石按成因分三大类。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沉积岩:由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如大理岩(石灰岩变质而成)。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2.2地球表面形态一、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2、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山脉、岛屿、海沟。3、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1)褶皱:分为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构造类型判断方法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岩层弯曲方向岩层新老关系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中间老,两翼新①背斜隆起成山岭(内力);②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容易被侵蚀而谷地(外力)。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①向斜凹陷而成谷地或盆地(内力);②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外力)。(2)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①地垒: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如华山、泰山、庐山4②地堑:断层一侧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③实践意义:石油、天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避开断层。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主要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外力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作用瀑布、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喀斯特地貌山麓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风蚀洼地、风蚀蘑菇沙丘、沙垄、黄土高原冰川作用U形谷、角峰、峡湾冰碛(qì)丘陵2、河流地貌的发育(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河谷主要外力作用河谷形态发育初期(上游)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呈V型发育中期(中游)向下侵蚀减弱,向两岸侵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弯曲,河谷拓宽发育后期(下游)侵蚀减弱,堆积加强宽而浅的槽型(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冲积平原分布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洪积扇、冲积扇)山前水流出山口时,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开阔,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为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在一起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三角洲河流入海口河流入海口地势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泥沙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2.3大气环境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右图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所以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辐射)。二、全球大气环流(一)热力环流: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高低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风)(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1、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2、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5(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呈一锐角,北半球向右偏)(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如图所示。2、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上右图所示。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气候属性气压带、风带名称位置气候属性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高纬极地东风带南北纬60。~90°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盛行上升气流,湿润中纬西风带南北纬30°~60°从低纬吹向高纬,湿润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低纬信风带赤道至南北纬30°从高纬吹向低纬,干燥赤道低气压带赤道盛行上升气流,湿润4、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类型大气环流状况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40度到60度西海岸,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地中海气候位于30度到40度西海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西风带影响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冬季受信风带控制干湿季明显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炎热干燥(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全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和下表所示:地区季节风向形成原因东亚冬季西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东南季风南亚冬季东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夏季西南季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三、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6冷锋暖锋定义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面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面锋面符号天气状况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低,气压高过境时阴天,刮风,降水,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受冷气如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受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实例夏季北方的暴雨,冬半年的寒潮,北方春季的沙尘暴一场春雨一场暖(二)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三)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西侧一般为冷锋。2.4水环境一、水循环:1、水循环的过程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按其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和陆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3、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陆地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但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2)塑造地表形态(如喀斯特地貌);(3)促进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二、洋流洋流:海洋表层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或从高纬流向低纬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或从低纬流向高纬1、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中低纬海区北半球:顺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南半球: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海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7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沿岸气候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②渔场的形成:寒暖流交汇日本北
本文标题:辽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6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