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达里诺尔湖雅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作总结
-1-内蒙古达里诺尔湖雅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作总结报告一、保护区基本情况达里诺尔湖雅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成立于2008年,由国家农业部批准建立。保护区由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代为管理,隶属于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渔业经营由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渔场进行经营管理,渔场属国有企业,成立于1950年。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瓦氏雅罗鱼(俗称华子鱼)和达里湖鲫鱼,这两种鱼为达里诺尔湖主要经济鱼类和特有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范围在东经116°25′48.4″—116°54′03.6″,北纬43°11′54.6″--43°23′38″。保护区总面积为250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80公顷,实验区面积为24220公顷。具体是以达里诺尔湖为中心,含达里诺尔湖整个水面及湖周围部分陆地滩涂、四条注水河流部分河段及河两岸部分河岸陆地,划分为三个核心区和一个实验区。保护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管理,严格保护资源,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核心区特别保护期为每年的4月1日—6月30日,有效地保护了瓦氏雅罗鱼等种质资源。-2-保护区在重要区域,建立了管理站,配备了巡护车,购置渔政执法快艇;进行了重要地段的围封,实行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在生产方面,“以养为主,加强管护,严格限时限量捕捞”的渔业生产经营方针;在市场开发方面,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品牌价值;在科研方面,与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开展了水质、鱼类抗碱机理、资源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保护区内开发了休闲渔业旅游,促进了资源的多方面合理利用。目前,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有人员编制20人,为副处级事业单位;达来诺日渔场有在职职工209人,从事休闲渔业既旅游业的人员有80人。保护区和渔场目前实行的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工作的协调和开展,保证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种质资源保护区日常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性收入,很少有上级拨款和项目资金的投入。二、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工作思路。(一)保护区保护和管理取得的成绩1、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业产值。多年来,坚持“以养为主,加强管护,严格限时限量捕捞”的渔业生产经营方针,严格落实“产卵期不捕、超限额不捕、不够规格不捕”的“三不捕”政策,注重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消耗。调整产品结构,合理确定捕捞量。年捕捞鲜鱼都稳定在650吨左右,实现渔业产值2000余万元,实现了稳产增收。-3-2、加大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保障渔业生产工作有序进行。投资654万元,改建贡格尔河入湖河道7.4公里,修建分水闸门1座、桥涵2座。动用土石方35万立方米,混凝土结构1200立方米。使贡格尔河水直接进入达里湖北岸,减少了水资源的流失。改善了达里湖鱼类的洄游繁殖环境,增加了达里湖周边湿地面积,为植被恢复和鸟类栖息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自筹资金500万元,建设冷库710平方米和包装间300平方米。规范渔产品包装过程和改变了鱼货的冷冻方式。投资62万元,建设车库16间、南河口增殖场职工食堂和管护人员住房9间。投资90万元,对南河口鱼池进行了清塘。投资8万元建起了职工图书室,购置有线电视接收机8台,改善了一线职工生活条件。我们进一步加大养殖增殖力度,改进养殖增殖技术,提高出苗率;改造人工产卵场,争取到达里湖鱼类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资金150万元,该项目能改善鱼类繁殖的自然条件;增加了岗更湖鱼种投放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渔业发展模式,为保持鱼类资源量的稳定、高产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3、加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连续三年对达里湖南北河口退水地段盐碱地进行生态治理,通过种植碱茅、碱蓬籽、用碱蓬、碱茅埋设沙障、机械开沟、种植芦苇、围封等措施,共治理盐碱地14000余亩。在达里湖北岸退水地段种植榆树、柽柳、枸杞等5.2万余株。取得-4-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达里湖周边退水地段的生态治理开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通过有效治理,湖区周围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植被覆盖度显著增加,优化了鸟类、鱼类栖息繁殖环境,增强了景观可观赏性,提高了防风固沙能力。为鱼类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渔政管理,渔政管护能力不断提高。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和渔业部门配备的管护船艇在渔政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破获多起盗渔案件,有效地保护了渔业资源。常年安排40多名管护人员进行资源管护和生态治理工作。有效遏制了盗渔违法行为,减少了渔业资源的流失。4、深入开展渔业科研工作,提高养殖、增殖科技含量,努力培植后备资源。自2005年以来,我单位与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一系列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科研活动。近年来,在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指导下,开展了瓦氏雅罗鱼受精卵在内蒙古其它盐碱水体中的孵化试验,论证了向其它盐碱水体推广移植瓦氏雅罗鱼的可行性;对达里湖鲫鱼、瓦氏雅罗鱼的种群结构、组成、习性进行研究,为达里湖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展了达里湖瓦氏雅罗鱼和达里湖鲫鱼的耐盐碱极限试验和瓦氏雅罗鱼、鲫鱼的人工繁殖技术,以及人工受精卵不脱粘孵化技术的研究试验,并取得成功,同时,培训出了多名华子鱼人工繁殖技术工人,能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对鱼苗繁育的不利影响,保证后备资源的培育;进行了达里湖渔业资源调查,对达里湖资源“本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编制了渔业-5-资源综合评价报告。这些科研工作都为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了有力地科技支撑。每年人工增殖瓦氏雅罗鱼、鲫鱼苗达2亿尾以上,提高了鱼苗孵化率。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品牌价值。注重培育品牌影响力,提升品牌价值。自1994年开始使用“达里湖”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达里湖、达里诺尔多枚商标,有效地维护了达里湖品牌。“达里湖”牌渔产品先后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名牌农畜产品,被连续认证为国家有机水产品,瓦氏雅罗鱼增补进入《有机食品认证目录》。QS产品认证获得许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为ISO9001:2008,被评为自治区著名商标。2010年达里湖鲫鱼、瓦氏雅罗鱼经农业部批准,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取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鱼类产品。“达里湖”驰名商标工作正在申报中。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日益提升。鱼产品品牌的提升,也促进了资源重要性的提升。6、创新理念,开拓市场,打好销售主动战。根据资源状况和市场形势,我们采取降低产量,提高价格的措施,既有效保护了渔业资源,又提高了渔业产值。深入挖掘冬捕文化,成功举办了七届达里湖冬捕旅游节,赋予产品文化内涵,扩大产品影响。对直销处全部实行市场化、规范化管理,积极开拓了北京、呼市、二连浩特等地市场。不断改进和完善鱼货包装物,提升产品档次和防伪能力。加强销售环节的监管,保证市场销售的鱼货质量,维护了企业的市场声誉及利-6-益。成立了多家达里湖鱼直销店和以达里湖鱼为主要食材的主题饭店,并进入超市销售,健全了常年销售网络,形成了多元化销售格局,提高了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7、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为休闲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达里诺尔地区是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功能区,这里汇集了湖泊、湿地、山地、草原、沙地疏林等诸多自然、历史景观及人文景观,尽显山、水、林、草和谐一致的自然风光。2012年,达里湖渔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资源、众多的历史遗址、灿烂的民族文化,是达里诺尔开展休闲渔业不可多得的宝地。如今达里诺尔已建设成为集吃住游为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旅游区,开发了草原、山地、沙地、湿地、候鸟和人文六大类景观;建设了曼陀山、博物馆、南岸碧海银滩、北岸海滨娱乐区、野禽世界等多处景点,推出了乘船、垂钓、射箭、沙地摩托、民族歌舞表演、鱼类洄游、冬季冰下捕捞等多项娱乐和观赏项目,推出了全鱼宴、大锅鱼、烤全羊、山野菜等特色餐饮。达里湖休闲景区2006年被评选为国家水利风景区,2009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景区。达里湖冬捕习俗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休闲渔业收入达1500多万元,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到达100余人,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发展。-7-(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水资源短缺,制约着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因气候持续干旱,达里诺尔湖水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湖面逐年萎缩,蓄水量减少,湖水PH值升高,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存与繁衍。因此,保护水资源是目前保护区重要课题之一,也是当务之急。2、缺少日常管理经费和相关建设项目的支持。目前保护区资金的投入,大部分为渔场运营状态良好的情况下自行投入的资金,没有固定的保障。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还存在不系统、不全面的情况。因此,需国家给予有效投入,以使保护区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3、保护区人才匮乏,工作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因缺少管理和技术型人才,许多工作还限于表面,工作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满足保护区发展的需要。(三)下一步工作思路1、着力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要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的保护与管理,特别是在鱼类繁殖期,严格执行禁渔期制度,同时加强人为管护,确保资源不流失。强化核心区、和重点区域的管理,有效保护种质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渔政、资源管护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经常开展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学习,提高资源环境执法能力,增强资源管护的实效。2、着力开展渔业养殖增殖工作,努力培植后备资源。-8-加强瓦氏雅罗鱼、鲫鱼的自然产卵场建设,扩大鱼类自然产卵场面积,提高产卵场有效使用率。完成达里湖鱼类苗种繁育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加强人工促进鱼类自然繁殖工作,保证年人工增殖鱼苗2亿尾以上,促进增殖工作向科学化、程序化发展,加大科研力度,进一步加强与与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一系列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科研活动。3、着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继续开展达里诺尔湖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与植被恢复工作,不断改善鱼类生存环境。通过种植耐盐碱植物、围封、栽植沙障等多种措施,恢复达里诺尔湖周边退水地段植被,以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资源流失、提高鱼类生存环境质量的目的。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保护区生态治理工作的技术含量,增强生态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长效性,为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长久发展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4、着力进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渔业生产是当地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种质资源保护所需经费的重要来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使资源既能为人类发展服务,又能使资源可持续地利用,这是保护区的重要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以养为主,加强管护,严格限时限量捕捞”的渔业生产经营方针,严格落实“产卵期不捕、超限额不捕、不够规格不捕”的“三不捕”政策,注重生态平衡,减少资源消耗,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5、着力进行渔产品市场开发,提升渔产品价值。目前,-9-达里诺尔湖鱼产品主要销往赤峰、锡林浩特、呼和浩特、北京、辽宁等地,产品销售市场非常好。产品的价值更能体现资源保护的重要。我们要以现有专卖店为基础,扩大销售范围,覆盖更多的中高档消费群体。继续实行专卖店优惠政策,健全销售网络。加强鱼货销售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改进鱼货包装,加快产品研发步伐,提高产品品质,在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调整市场定位,完善销售模式,形成多方位、新型、立体的销售渠道,建立官方网络销售平台,推进销售服务的细节化、人性化,实现销售方式上的新突破。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提高鱼产品价值。6、着力开展休闲渔业,加大资源保护与休闲渔业的融合。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开展独具特色的休闲渔业,通过景观创造价值丰富旅游特色产品,合理开发
本文标题:达里诺尔湖雅罗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工作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7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