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用心爱心专心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①概念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②分类城市和乡村2、地形的影响①北方平原地区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②南方丘陵和山区规模一般较少,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少。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1、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②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2、我国交通线路空间分布差异西部稀疏,东部稠密。3、地形的影响①平原地形限制较少,一般呈网状分布。②山区地形限制较大,多呈之字型分布,造价较高。4、交通线路选线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5、科学技术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全球气候变化1、从时间尺度来看,通常把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阶段2、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地质时期,地球表面历经了三次大冰期: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第四纪大冰期。大冰期之间为大间冰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总体来看,在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过程中,温暖期较长,寒冷期偏短;湿润期与干旱期相互交替,但新生代以湿润期为主。3、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变化,一次是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的温暖期;另一次是15世纪以来的寒冷期。在过去的温暖期,北半球的极地冰盖曾经消失,海平面要比现在高出75厘米,热带和亚热带向北扩展到现在的加拿大和英格兰。在寒冷期,出现于14~17世纪的小冰期,使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甚至绝收。4、近现代的气自1861年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由此造成了:用心爱心专心候变化1.近现代全球陆地降水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二十世纪南北极以外地区的高山冰川普遍退缩。3.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二十世纪全球海平面升高了0.1—0.2米。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第一,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第二,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第三,全球气候变化还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第四,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的影响更为显著。第五,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自然资源概述1、自然资源的概念①概念: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②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2、自然资源的分类①按自然属性分:矿产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②按自我再生的性质分: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前煤炭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能源以木柴、水力等为主,煤炭的开发利用程度很低,而木柴在能源消费中居首位,被称为“木柴时代”。2、煤炭时期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使用。形成了十九世纪俄国的顿巴斯、德国的鲁尔区、美国的阿巴拉契亚矿区等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骨干的大型工业区。至二十世纪初,世界能源进入了以煤为主的“煤炭时代”。3、后煤炭时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石油消费量超过了煤炭,煤炭在世界能源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石油和天然气所取代,世界能源进入了“石油时代”。4、从长远看,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为主的能源多样化利用阶段,在转换的过渡时期,仍以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三、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农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时期,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2、工业社会阶段工业化的初期和中期阶段,煤、铁、石油、天然气、铜、铝等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石油工业城市:大庆、克拉玛依、东营钢铁工业城市:鞍山、本溪、攀枝花用心爱心专心有色金属工业城市:金昌、铜陵、个旧3、后工业化阶段工业化的后期,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后天性资源(如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等)的地位则迅速上升。而后天性资源的运输成本较低,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少,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也日趋弱化。附:第一节内容“123”:一个概念、两种类型;一种影响、两大要素。一个概念、两种类型:概念指聚落,类型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种影响: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两大要素:指影响交通线路的两大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第二节内容“123”:一个概念、两个要素、三个阶段、四个变化、五个影响一个概念:气候变化;两个要素:气温与降水;三个阶段:气候变化的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四个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四个表现;五个影响:气候变化的五个方面的影响。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材标题要点解读基本内容一、自然灾害的概念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2、分类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可将自然灾害划分为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3、特征自然灾害的主要特征有复杂劳动性、潜在性、群发性、多因性、实发性、周期性。二、自然灾害的危害1、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2、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最为常见,并且危害范围较广。三、中国的洪涝灾害1、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大类型①洪水:指气候季节性变化引起的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河道容纳,或因山洪爆发而使江河水位陡涨,导致河堤决口,水库溃坝,城镇和农田淹没的现象。②雨涝: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灾害的现象。用心爱心专心2、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①洪涝灾害的成因较为复杂,如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流域地貌特征、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植被分布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都可能引发洪涝灾害。一般来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②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匀,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因暴雨容易酿成洪涝灾害。附表: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地区分布时间强降水集中地区原因春夏之交(4、5月)华南地区夏季风开始盛行,冷暖空气交绥,锋面雨带控制,暴雨时常发生6、7月份江淮地区随着夏季风的向北推进,锋面雨带在此徘徊,形成梅雨7、8月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北移,锋面雨带控制本地,出现盛夏暴雨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时降暴雨8、9月份东南沿海受热带气旋,尤其是台风影响,形成狂风暴雨2、歌诀(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五月南岭六月长(江)七八两北雨茫茫(指东北、华北)九月退到长江南十月大陆看不见第三节内容“123”:两种属性、两种分类、四个原理。说明:两种属性:自然资源的属性(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种分类:自然资源按自然属性和按性质的分类。四个原理: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程度,将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赋予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要素成为自然资源,资源利用程度越来越深化。
本文标题:高一地理必修1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84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