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康复医学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康复的概念:康复是一个促使残疾人身体的、感官的、智能的、精神的和/或社会生活的功能达到和保持在力所能及的最佳水平的过程,从而使他们能够借助与一些措施和手段,改变其生活而增强自立能力。二.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和伤病员康复的临床学科,也是一门由医学与残疾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等相互渗透而成的边缘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和处理残疾和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和康复治疗;它的目的是减轻或消除功能障碍及其影响,帮助伤病员和残疾人根据其实际需要和身体潜力,最大限度地恢复其生理上、心理上、职业和社会生活上的功能,提高其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促进融入社会。三.康复医学的四大原则1.功能取向(Functionally-oriented)2.全面康复(Comprehensiverehabilitation)3.融入社会(Integratedwiththesociety)4.提高生活质量(QOLPromotion)四、康复评定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评定?(1)运动功能评定—徒手肌力检查(MMT)、关节活动度(ROM)检查、步态分析(GA)、日常生活能力测定(ADL)等。(2)神经-肌肉功能评定—EMG、诱发电位(EP)等(3)心肺功能及体能测定(4)心理评定—心理、行为及认知能力等检测(5)语言交流评定(6)职业评定—测定残疾人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潜在性。(7)社会生活能力测定—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个人社会角色的实现五、康复医学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区别康复医学临床医学功能观宏观的、综合的、着重个人与社会互动生活所需的功能微观的、分析的,着重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次的功能治疗手段主要是功能训练性治疗,如物理治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假肢矫形器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临床药物及手术治疗治疗目标促进全面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融入社会救死扶伤、控制病因、减轻症状及痛苦心理-社会内涵丰富一般六、康复治疗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哪些?(1)物理疗法(PT):物理治疗、体育疗法、运动疗法(2)作业疗法(OT):功能训练、心理治疗、职业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3)语言治疗(ST):对失语、构音障碍及听觉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4)心理治疗:对心理等有异常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心理调整或治疗(5)康复护理:如体位处理、心理支持、膀胱护理、肠道护理、辅助器械的使用指导等(6)康复工程:利用矫形器、假肢及辅助器械等以补偿生活能力和感官的缺陷(7)职业疗法:就业前职业咨询,职业前训练(8)传统康复疗法:利用传统中医针炙、按摩、推拿等疗法七、简述Impairment(残损),Disability(残疾),Handicap(残障)的区别和联系。Impairment(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者异常”功能障碍—生物学水平障碍Disability(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能力障碍—个体水平障碍Handicap(残障):“由于残损或者残疾,限制或者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社会不利性因素障碍—社会水平障碍八、什么叫康复评定?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evaluationandassessment)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确定康复目标的过程。九、什么叫ROM?关节活动度是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可以完成的最大活动范围.十、影响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有哪些?1.关节面的弧度差2.关节囊的厚薄和松紧度3.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4.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5.关节周围的骨结构6.肌肉力量7.年龄及性别差异等十一、肌力的决定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肌肉的初长度3.肌肉的募集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5.杠杆效率6.中枢神经系统协调能力7.肌肉中能量物质的储存8.肌肉能量物质的补充十二、简述Lovett分级。5级Normal(N)抗重力,抗阻4级Good(G)抗重力,抗中等阻力3级Fair(F)抗重力,不能抗阻2级Poor(P)在无重力姿势可做关节活动1级Trace(T)无关节活动,但可触及肌肉轻微活动0级Zero(Z)无可测知的肌肉活动十三、什么是肌张力?是指人体在安静休息的情况下,肌肉保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正常肌张力是人体维持各种姿势及运动的基础。十四、.平衡、支撑面、稳定极限的概念平衡是指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况下维持身体于一定姿势的能力。(或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支撑面是指人体在各种体位下(卧、坐、站立、行走)所依靠的接触面。人体站立时的支撑面为两足及两足之间的面积。稳定极限是指:人站立时身体能够倾斜的最大角度,是判断平衡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十五、试述人体维持平衡的需要的三个环节感觉输入:人体站立时身体所处位置与地球引力及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视觉、躯体感觉、前庭觉的传入而被感知中枢整合:感觉信息在多级平衡觉神经中枢中进行整合加工,并形成运动的方案运动控制:枢神经系统在对多种感觉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后下达运动指令,运动系统以不同的协同运动模式控制姿势变化,将身体质心调整到原来的范围内或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十六、.试述人体维持平衡运动模式环节中的三个对策1.踝调节机制:是指人体站在一个比较坚固和较大的支撑面上,受到一个较小的外界干扰(如较小的推力)时,身体质心以踝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类似钟摆运动),以调整质心,保持身体的稳定性。2.髋调节机制:正常人站立在较小的支撑面上(小于双足面积),受到一个较大的外界干扰时,稳定性明显降低,身体前后摆动幅度增大。为了减少身体摆动,使身体质心重新回到双足范围内,人体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调整身体质心和保持平衡。3.跨步调节机制:当外力干扰过大,使身体的摇动进一步增加,质心超出其稳定极限,髋调节机制不能应答平衡的变化时,人体启动跨步调节机制,自动地向用力方向快速跨出或跳跃一步,来重新建立身体质心支撑点,使身体重新确定能实现稳定站立的支撑面,避免摔倒。十七、试述步长、步幅、步宽、足角、步速、步行周期、步行时相、生理能耗指数的概念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步幅(stridelength)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步宽(stridewidth)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参考点,足角(footangle)在行走中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形成的夹角称为足角,步速(walkingvelocity)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体移动的直线距离称为步速,即行走速度,通常用m/min表示。步行周期(gaitcycle)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步行周期,通常用时间秒(s)表示。步行时相(gaitphase/period)行走中每个步态周期都包含着一系列典型姿位的转移。人们通常把这种典型姿位变化划分出一系列时段,称之为步行时相(gaitphase),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stancephase)和摆动相(swingphase)生理能耗指数等于步行时心率减去静息时心率,然后除以步行速度(m/min)十八、平衡功能训练原则1.支撑面积由大变小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3.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4.从自我保持平衡到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的训练6.从睁眼过渡到闭眼7.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平衡十九、康复治疗中肌力训练的意义及作用?1.防治失用性肌萎缩,特别是肢体制动后的肌萎缩。2.防治因肢体创伤、炎症时疼痛所致的肌萎缩。3.促进神经系统损害后的肌力恢复。4.帮助维持肌病时的肌肉舒缩功能。5.调整肌力平衡,对脊柱侧弯、平足等骨关节畸形起矫治作用。6.增强躯干和腹背肌力平衡,改善脊柱排列及应力分布,增加脊柱稳定性,防治脊柱疾病。7.改善原动肌与拮抗肌之间的平衡,以促进关节的动态稳定性,防止负重关节的退行性改变。8.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训练对防治内脏下垂、改善呼吸及消化功能有一定意义。二十、RM的英文全称、定义,及意义。RM(RepetitionMaximum)是指最大力量的重复次数意义:1.个体化的力量表示方法2.能够计算绝对力量大小3.能有效的反应运动员力量增加状况4.便于相互参照借鉴5.方便指导训练计划的制定6.有利于力量训练效果的评价二十一、力量训练的生理学原则(一)超负荷原则超负荷并非指超过本人的负荷能力,而是指这种阻抗负荷应超过平时所遇到的负荷阻力。这种较之平常为大的阻力,能刺激肌肉产生相应的生理学适应,从而导致肌力增加。(二)渐增阻力原则负重抗阻力练习在重复多次后,由于肌肉力量的增加,原来的超负荷变成了小负荷。这时,为了使力量继续增加,就需要增加抗阻负荷。(三)合理顺序原则先大后小:先练大肌群、后练小肌群。小肌群比大肌群更容易疲劳。从而影响大肌群的训练效果。相拮抗的肌肉应顺序性练习,利用交互抑制得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四)专门性原则部位专门性:生化适应机制,有利于肌糖原充填。动作专门性:神经控制协调机制,有利于主动肌与被动肌的协调发展。进行负重抗阻练习时,应包含直接用来完成动作的肌肉群,并尽可能地模拟其实际的动作结构及动作的节奏与速度。因为,不同的专项练习对身体各肌群的要求是不同的。(五)、合理的训练间隔原则力量训练的时间间隔是多少才能保证已获得的力量不消退,并使力量得以有效地提高,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运动习惯及体质等区别对待。二十二、核心区、核心区力量、核心区稳定的定义:核心区(Core):“核心区”是以膈肌为顶,盆底肌为底且包括髋关节在内的区域核心区力量(Corestrength):是附着于核心区域的肌肉所具备的力量素质。是附着于核心区域,起到稳定脊柱、骨盆等相关结构,保持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能力,传递并提高肌力的肌群的合力。核心区稳定性(Corestability):是由附着于核心区域的相关结构(骨骼、韧带、肌肉、筋膜等)所提供的一种稳定维持能力,是在运动中控制核心区肌肉的稳定状态,使力量和动作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的一种能力”二十三、局部稳定肌(localmuscles)和整体原动机(globalmuscles)的功能和特点:局部稳定肌(localmuscles):局部稳定肌群的主要其特点是:多分布在深层、多是单关节、肌群小、肌纤维短,如回旋肌;多裂肌;棘间肌;横突间肌等小肌群,主要功能是维持椎体之间、骶髂之间的稳定性。整体原动肌(globalmuscles):整体原动机群的特点是:分布表浅,肌肉多是跨关节肌群,肌肉的体积大,肌纤维长,如竖脊肌、髂腰肌等,主要功能是使脊柱屈伸、侧弯、旋转等大范围活动、并可以产生很大的力量。二十四、核心稳定性的功能和作用?(用自己的话描述)1.传递力量2.产生力量3.控制力量及动作姿态4.提供支点
本文标题:运动康复作业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8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