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科学技术的作用及人才战略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科学技术的作用及人才战略材料1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据有关资料整理材料2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摘自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请回答:(1)简述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按照这一原理我们应如何理解改革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的“第二次革命”。(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特点及其作用。【参考答案】(1)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社会基本矛盾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生产力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随着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就会推动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发展,并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就更应当保持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适合,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不利于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只有通过改革建立起新的、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我国的改革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改,而是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彻底的、完全的变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彻底转变为市场经济模式。从改革的深刻性和广泛性而言,它是我国自建国以来的“第二次革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6年的伟大历程和伟大成就深刻昭示我们: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2)根据唯物史观,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我国人民生活悲惨,生产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压抑,党领导人民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恢复阶段的任务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演变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因此,党又领导人民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消灭了私有制,建立起公有制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及时地召开了八大,做出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伟大决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演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探索,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不断深化改革。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3)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属于智能性要素,在它尚未纳入生产过程时,还不是物质的、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但它一旦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中去,就会改变实体要素的性质与水平,转化为强大的、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凝结在生产力各要素中的,而不是构成生产力的一个独立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提法明确突出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科技实力的竞争是核心,各国竞相调整科技战略和政策,加快本国科技的发展。在当今高科技广泛应用,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4)目前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产业技术的一些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不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科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现在世界科技发展有这样几个趋势:一是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云计算、高端芯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众多产业变革和创新,二是围绕新能源、气候变化、空间、海洋开发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四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带动形成庞大的健康、现代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环保等产业。——《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的讲话》(2013年3月4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首先要看清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确实很快,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我看了不少介绍世界科技发展的材料,一些新突破新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在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3年7月17日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物质构造、意识本质、宇宙演化等基础科学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信息、生物、能源、材料和海洋、空间等应用科学领域不断发展,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国家抓紧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抢占科技和产业制高点。这一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3年9月30日)回顾近代以来的历史,我们更能深切感受到抓住机遇、赶上时代的极端重要性。从十八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中叶,大概是一百年时间,是工业革命发轫和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当时清朝统治者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失去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导致我国经济技术进步大大落后于世界发展步伐。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中叶,大概又是一百年时间,在西方坚船利炮攻击下,我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列强侵略、政府腐败,长期战火连绵、动荡不宁、民不聊生,根本没有条件进行国家建设,也根本没有条件赶上时代前进步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上兴起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东亚一批国家和地区抓住这个机会发展上去了,我国在闹“文革”,错失了良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抓住了机遇,才有了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我们国家和民族大踏步赶了上来。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不仅要赶上时代,而且要勇于引领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1月12日)
本文标题: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科学技术的作用及人才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5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