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阳光教育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1阳光教育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内部资料)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获得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是因为,传统农村士绅起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的中介作用。他们一方面代表官府向农民征税,另一方面又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地位,而对官府保持自己的影响力。这就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村地方利益的代言人。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此后中国农村中不再存在一个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另一方面,学堂则成为跻身政界的唯一出路,而学堂均在省城和京城,又由于城市集中着财富、名位、权力这些社会稀缺资源的巨大优势,这样,自民国以来,就出现了大批农村知识青年源源不断地被城市吸纳并脱离农村的“无根化”过程。农村知识分子大量地单向地向城市流动,并在城市中去寻求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与空间,是清末民国以来社会变动的一个基本趋势。与此同时,由于农村文化人缺乏再生机制,农村文化生态从而持续退化与空洞化。在这种背景下,农村基层的权力结构发生什么变化?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指出的,“到了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村政权落入另一类型的人物之手。他们大多希望从政治和村公职中捞到物质利益,村公职不再是赢得公众尊敬的场所而为人所追求。”“传统村庄领袖不断被赢利型经纪人所取代,村民们称其为‘土豪’、‘无赖’或‘恶霸’。这些人无所不在,影响极坏。……进入民国之后,随着国家政权的内卷化,土豪劣绅乘机窃取各种公职,成为乡村政权的主流。”可以说,民国初年以后,主宰农村命运的,正是这样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农村智力资源向城市的单向流动,此后数十年从来没有中止过。除了那些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外,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1.属于“由于这一农村文化系统的存在,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自主性”中的“自主性”的一项是【】A.稳定的士绅阶级来充任农村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态环境的组织者与调节者。B.农村青年可以源源不断向城市流动。C.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D.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2.科举制度的突然废除为什么会造成中国农村文化的断裂,以下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使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保持着在农村的精英地位,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废除科举后,他们无法再充任该角色。B.科举制度废除后,在城市的学堂及财富、名利、权力吸引农村知识分子源源不断涌入,使农村文化生态持续退化和空洞化。2C.科举制度废除后,一些没有文化、甚至只有反文化的社会阶层掌控了农村基层政权。D.心存田园浪漫情怀而下乡过几天“悠然见南山”悠闲日子的城市文人雅士不能给农村带来经济利益和文化提升。3.下列有关文章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绅士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也承担若干职责。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B.然而,由于科举的废止,对于农村士绅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意思是农村士绅完全失去了做官从政的机会。C.近代以前,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20世纪20、30年代更高,原因就在农村精英文化系统维持了文化生态平衡。D.科举制度的取消,实际上只是中国农村文化生态失衡的开始,从此,农村不再是吸引人们的去处,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不再愿意去农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曰《高轩过》。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为著《讳辩》一篇。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旦日出,骑弱马,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従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尝叹曰:“我年二十不得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贺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无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弥年绝迹。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信然。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今兹惜哉!(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承:接受B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举:推荐、选用C老子曰:“其进锐者退速。”信.然信:果真、的确D若少假.行年,涵洞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假:授予、给予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贺有才华的一组是(3分)①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②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③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④従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⑤每恨其傲忽,其文己焚之矣⑥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A①④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B韩愈、皇甫湜读了李贺的作品,不相信他只有七岁,直到李贺梳总角发穿荷叶衣出来,他们才大惊。C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D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6分)译文:3(2)非大醉吊丧,率如此。(4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8、本诗中的“疑”“急”表现了小童怎样的心理状态?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5分)9、本诗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意境?(6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2),百年多病独登台;,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垫底的人陈大超终于调到一个局机关,吃上朝思暮想的“财政饭”,徐芳高兴得一天到晚都是笑盈盈的,可是等她醒过神来,她就发现在这个既讲级别也讲资历同时也讲能力的机关里,她原来是个垫底的人,谁都可以指派她,谁都可以指责她,谁都可以对她垮下脸来。人到中年、在原来的单位里大小是个头儿的徐芳,心里的高兴劲立刻就烟消云散了。好在没过多久,局里又来了一个脑子不好使的人——基本上就是个只能拖拖地夹夹报纸冲冲厕所的傻瓜。虽然傻瓜来头不小,但徐芳仍然可以把他当作垫底的人,只要她受了谁的窝囊气,她立刻就找到傻瓜,或者说“把地再拖一遍!”或者说“把报纸都好好夹起来!”或者说“帮我捶捶背!”傻瓜简直像个一摁按钮就立刻动作起来的机器人,不论你的脸色多难看,不论你对他的指使多么不合情理,他都是一点反应一点想法也没有。这个名叫闵天飞的傻瓜,考大学时离读清华的分数仅仅只差一分,一阵狂笑就变成了一个痴不痴呆不呆的傻瓜了。徐芳也挺同情他的,但她一旦受了谁的气,仍然要把他当作出气筒,恶言恶语地把他使唤一通,让自己产生某种虚幻的优越感。她甚至觉得在这个机关里,对她真正重要的,不是那些局长科长们,而是这个傻瓜——没有这个傻瓜给她垫底,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过下去。这天上班,她居然没见到天飞,楼上楼下各个科室都找遍了,也没见着他的身影。一问,原来是他家里人领着他到上海治病去了。她听了心里猛然一惊,接下来一整天都恍恍惚惚、心神不宁的。她就总是下意识地跟人家讨论:“你说天飞的这种病真的能治好吗﹖”“你说天飞的病治好的把握到底有多大﹖”还假惺惺地说:“要是真能治好那就太好了啊!”其实她潜意识中非常害怕他真的给治好了。一个星期后天飞出现在局里的时候,仍然是那副呆不呆傻不傻的样子。徐芳见了差点笑出声来。她也仍然常常在背后整他、吼他,拿他垫底、出气。后来她竟然发展到敢用鸡毛掸子打他了。也就有一次,她一失手,竟然将鸡毛掸子重重地打在他的后脑勺上。打得他当时猛地一激灵,全身仿佛触了电似的一抽搐。谁也没想到,这一击,竟然使天飞的智力因此而恢复了。天飞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再到局里上班的时候,脸上就再无半点呆气傻气了,局长也不让他再做那些杂事了,而是要他在秘书科“适应适应”。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天飞就给人一种英气勃勃年轻有为的感觉了。自然,在这个局里,徐芳又成了一个垫底的人了。她是多么后悔啊!后悔自己竟然用鸡毛掸子去打他——这一打,又把自己打入了度日如年的冰窟里。她常常幻想在天飞独自在办公室里值班的时候,悄悄地出现在他的后面,用一个暗中准备好的小木棒,对着他的后脑勺乒乒乓乓地从各个角度猛敲一气——再把他脑子里的那个开关敲关上……(原载《金山》2003年第2期)(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徐芳能够调到局机关,很是高兴;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的身份、级别、资历和能力在局里都比不过别人,就高兴不起来了。B.闵天飞是个脑子不好使的傻瓜,痴痴呆呆,只能干些杂活,这使徐芳很高兴,因为局4里终于有了个不如自己的垫底人了。C.徐芳虽然很同情闵
本文标题:阳光教育2012年高考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6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