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高一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
必修二:政治生活第1页共13页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颜色标识说明:重要性:红>蓝>黑>绿)在阶级社会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阶级性是政治的根本属性。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专政权利与义务参政)国家:本质上讲是经济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以国家性质划分,国家类型有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新型民主:与剥削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不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新型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公民分为人民和敌对分子)民主: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专政,即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民主与专政的关系:①二者辩证统一,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②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③民主与专政相辅形成、互为前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我们的全部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要求:①扩大社会主义民主;②实行依法治国;③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④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⑤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地位: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地位: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自由是相对的,世上没有脱离法律的绝对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体现和保障,二者对立统一)必修二:政治生活第2页共13页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③监督权: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此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公民:法律概念,一切权利、义务,个体概念人民:政治概念,部分权利、义务,群体概念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学生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②学习政治知识;③贵在实践。参与政治生活的信念:崇尚民主与法制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间接选举:选民选出代表,他们再代表选民选举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可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采取何种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确定。直接选举范围: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间接选举范围:县以上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的领导人员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我国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社会事项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必修二:政治生活第3页共13页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召开听证会的注意事项;①各方代表比例要合理;②敏感部门不宜主持听证会;③邀请媒体。模拟听证会的程序:①确定听证会主题;②分组扮演角色;③各组准备资料;④各组陈述观点;⑤主持人总结发扬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选举:选举村委会成员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管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灯形式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的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参与民主监督的途径: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④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是否在中共的领导下。第三课人民的政府(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国家司法机关:审判机关(法院)、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国家政权机关必修二:政治生活第5页共13页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鼓舞的职能。政府的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②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我们怎么做:①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②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③支持政府的工作;④寻求政府的帮助;⑤监督政府的行为。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政府怎么工作: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投诉的途径:⑴自身寻求: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⑵政府提供:①开设热线电话;②设立信访部门;③推行电子政务;④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制度和行政诉讼制度。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依法行政监督用权阳光工程政府权威)依法行政:含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原因: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性质+政府性质。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合理行政;③程序正当;④高效便民;⑤诚实守信;⑥权责统一。依法行政的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执规范行政执法行为;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①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②权力一旦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国家性质+政府性质权力与责任的关系:①有权必有责;②用权受监督;③侵权要赔偿。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①上级政府;②监察部门;③审计部门;④法制部门。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①国家权力机关;②中国共产党;③社会与公民;必修二:政治生活第6页共13页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④司法机关;⑤人民政协。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①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②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③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④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阳光工程:我国政府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目的:①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②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②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第二单元综合探究:政府权威: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政府有权威的表现: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如何树立政府权威: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五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义务: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③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的权力:①审议各项议案;②表决各项决定;③提案权;④质询权。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必修二:政治生活第8页共13页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和国家管理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国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国家机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本文标题:高一政治必修二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