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目录一、工程概况................................................................2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2二、编制依据................................................................2三、工程特点................................................................2(一)、智能化建筑工程特点...................................................2(二)、智能化工程难点分析...................................................2四、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流程............................................3五、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4(一)、线缆敷设安装工程.....................................................5(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6(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7六、系统测试及调试..........................................................7(一)、安全防范系统.........................................................8(二)、综合布线系统.........................................................9七、工程验收................................................................9(一)、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验收.................................................9(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9(三)、门禁控制系统工程验收.................................................9八、监理工作的方法..........................................................9九、质量控制的措施.........................................................9-2-一、工程概况本工程A地块东至北人民大街,西至凯旋路,南至铁北二路,北至规划路。共两栋高层建筑分别为1#、3#住宅楼。所有线路及设备控制全部引至4#住宅楼的弱电信息控制室。本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范围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梯;2、安全防范系统: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等;3、通信网络系统:背景音乐等;4、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信息网络等;二、编制依据《智能化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安全防范工程施工技术》GB50048-2004《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本工程的地方性技术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本工程的设计图纸及有关技术文件、设计变更。三、工程特点(一)、智能化建筑工程特点本建设项目智能化程度高;智能化子系统多,功能齐全;本建设项目质量要求高;智能化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工期短;本建设项目施工范围大、交叉作业工种多。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对弱电部分采取了暗装明装结合方式:暗装需要前期配合土建进行大量的弱电隐蔽工程(预留预埋),工程进度随土建进度进行;明装需要土建完工后期进行大量的弱电桥架、明配管线施工不能预留预埋。(二)、智能化工程难点分析1.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隐蔽工程预留预埋工作量大。2.本建设项目智能化专业系统多,作业层面多。四、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流程参加图纸会审(审核)智能化工程承包单位资质审核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体系、质保体系参加设计交底-3-五、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控制要点(一)、线缆敷设安装工程1、支架不应安装在具有较大振动、热源、腐蚀性及排污沟道的位置;也不宜安装在具有高温、高压、腐蚀性及易燃易爆等介质的工艺设备、管道及能移动的构筑物上。2、线槽拐直角弯时,其最小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槽内最粗电缆外径的10倍。3、强弱电均采用PVC管时,弱电配管宜避免与强电配管平行敷设,若必须平行敷设时,相隔间距宜大于0.5m。4、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接地设备之间,应用金属软管连接,并设存水弯,金属软管长度宜小于2m。施工前检查环境要求:土建施工情况;土建工艺(机房面积、预留洞);施工电源;地板铺设等器材检验:外观检查,型号、规格、数量;电缆电性能测试;管线测试;仪器仪表及设备检查安全、防火要求:消防器材;危险物品堆放;孔洞防火措施等施工过程监理(巡视、旁站、检查、测试参加隐蔽工程验收)电缆桥梁、线槽、电管敷设架空缆线、管道缆线、埋式缆线、隧道缆线及其它线缆布放智能化设备安装:框架、机箱、配线部件、仪器仪表等按检验批审核评定各分项工程质量智能化系统各子分部(含主要分项)系统测试审核评定子分部及分部工程质量组织竣工验收(预验收)监督施工单位整改参加竣工验收开展保修期监理工作-4-5、保护管埋设于墙内或混凝土内时,其保护层应≥15mm。6、弱电缆需同一线槽内敷设时,应用金属隔开,分开敷设。7、保护管弯成角度应大于(等于)900。8、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宜超过两个。9、智能建筑电管内有PE线时,每只接线盒都应与PE线相连。10、采用镀锌电管配管时,其跨接应符合设计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规定。11、埋入墙或混凝土内的保护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12、穿过楼板(或平台)继续向前明敷的保护管段,宜高出楼板(或平台)1m。13、敷设在电缆沟道内的保护管,不应紧靠内壁。14、当配管采用镀锌电管,设计又规定管子间需做跨接时,应满足下列要求:明敷配管应采用设计指定的专业接地线卡跨接;埋地或埋设于混凝土中的电管,可采用熔焊跨接;若电管不允许采用熔焊跨接,可采用穿PE线方式;若管内布有裸软PE铜线,电管可不跨接,但PE线应与它所经过的每一只接线盒相连。15、护管连接后应保证整个系统的电气连续性。16、一般线缆敷设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70C。17、多芯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倍。18、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于)40%;线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等于)60%。19、信号电缆(线)与电力电缆(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平行敷设时,其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20、信号线路、供电线路、连锁控制线路及有特殊要求的仪表信号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21、每一个接线端上最多允许接两根芯线。22、敷设光缆前,应检查光纤;光纤应无断点,其衰减值应符合设计要求;光缆长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的敷设长度;架空光缆的接头应设置在杆旁1m范围内。23、敷设光缆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光缆的牵引端头应作好技术处理;可采用牵引力自动控制性能的牵引机进行牵引。牵引力应加于加强芯上,其牵引力不应超过150kg;牵引速度宜为10m/min;一次牵引的直线长度不宜超过1km;光缆接头的预留长度不应小于8m。24、光缆敷设完毕,应检查光纤有无损伤,并对光缆敷设损耗进行抽测。确认没有损伤时,再进行接续。25、管道敷设光缆时,无接头的光缆在直道上敷设应有人工逐个人孔同步牵引。预先作好接头的光缆,其接头部分不得在管道内穿行;光缆端头应用塑料胶带包扎好,并盘成圈放置在托架高处。-5-26、光缆与电缆同管敷设时,应在暗管内预置塑料子管,将光缆敷设在子管内,使光缆与电缆分开布放,子管的内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27、光缆的接续应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操作,接续时应采用光功率计或其他仪器进行监视,使接续损耗达到最小;接续后应做好接续保护,并安装好光缆接头护套。28、光缆敷设后,宜测量通道的总损耗,并用光时域反射计观察光纤通道全程波导衰减特性曲线。29、在光缆的接续点和终端应作永久性标志。(二)、安全防范系统工程1、摄像机的安装:应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并具有防损伤、防破坏能力。安装的高度:室内距离地面不宜低于2.5m;室外距离地面不低于3.5m;电梯厢内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厢门左侧(或右侧)上角,并应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各类摄像机应保持牢固、绝缘隔离,注意防破坏;摄像机在安装前,应逐个通电检查和粗调,调整后焦面、电源同步等性能,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安装;摄像机经功能检查、监视区域的观察和图像质量达标后方可固定;在高压带电的设备附近安装摄像机时,应遵守带电设备的安全规定;摄像机信号导线和电源导线应分别引入,并用软管保护,不影响摄像机的转动;摄像机配套装置(防护罩、支架、雨刷等设备),安装时应灵活牢固。2、云台安装在支架上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定准云台转动起点方向。3、解码器(箱)应安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有检修孔)。4、门口对讲设备门口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门口机的安装高度离地面宜1.5~1.7m处,面向访客;对可视门口机内置摄像机的方位和视角作调整;对不具有逆光补偿功能的摄像机,安装时宜作环境亮度处理;管理机安装时应牢固,并不影响其他系统的操作与运行;用户机宜安装在用户出入口的内墙,安装的高度离地面宜1.3~1.5m处,保持牢固。5、车库管理设备的读卡机(IC卡机、磁卡机、出票读卡机、验卡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装置措施;读卡机与闸门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6-6、感应线圈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埋设深度距地表面不小于0.2m、长度不小于1.6m、宽度不小于0.9m。感应线圈至机箱处的线缆应采用金属管保护,并固定牢固;应埋设在车道居中位置,并与读卡机、闸门机的中心间距保持在0.9m左右。7、闸门机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安装在平整、坚固的水泥基墩上,保持水平、不能倾斜;宜安装在室内;安装在室外时,应考虑防水及防撞措施;闸门机与读卡机安装的中心间距宜为2.4~2.8m。14、监视器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监视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和机柜上,小屏幕监视器也可安装在控制台操作柜上。当安装在柜内时,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并注意电磁屏蔽;监视器的安装位置应使屏幕不受外来光直射,当有不可避免的光照时,应有避光措施。(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1、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做好测试记录。2、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采用光缆时,若工程需要可测试光纤衰减和光纤长度,要求如下:采用光纤测试仪进行调试,若测试结果超出标准(或与出厂测试数值相差太大),应采用光功率计测试复测以确定衰减超标原因。若在同一盘光缆中,长度差异较大,则应从另一端进行调试或做通光试验以判定断纤情况。3、光纤接插软线(光跳线)两端的活动连接器(活接头)端面应装配合适的保护盖帽。4、缆线终接后,应留余量,交
本文标题:智能化监理细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1999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