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造纸印刷 >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第四节,总四节)第四节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印刷机构以铅活字印刷为先导的西方近代印刷术,是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尤其是基督教新教的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一起传入中国的。在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中国传教,需要大量《圣经》等布道书籍;另一方面,基督教(新教)与天主教相比,有着较强的世俗观念,强调间接布道,即通过一些文化传播活动,譬如翻译、印刷一些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的书籍,以及出版一些刊载新闻时事的报纸和期刊,来推动布道事业的发展。这就需要为数众多的出版印刷机构的配合。为此,西方传教士不遗余力,在中国创办了采用西方近代印刷工艺和设备的印刷机构,承担着以在中国传教和配合西方列强侵略、瓜分中国,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为宗旨的报刊和书籍的印制任务。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和建立出版印刷机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十九世纪初期,中国清朝政府执行闭关锁国和严格禁止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和出版印刷布道书籍的政策。马礼逊1807年在广州雇人刻字模、制作中文铅活字几近被驱逐一事,为此提供了实际例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後。鸦片战争,以帝国主义用军舰和大炮轰开闭关锁国的中国的大门、清王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鸦片战争的失败,导致众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导致西方传教士在不平等条约保护下犹如潮水一般的涌入。当然,大量的、潮水般涌入的这些传教士,势必在中国创办和出版为数众多的报刊和书籍,建立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出版印刷机构。因为,在他们看来:″单纯的传教工作,是不会有多大进展的,因为传教士在各方面都要受到无知官吏的阻挠。学校可能消灭这种无知,但在一个短时期内,在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少数基督学校能干什麽呢?我们还有一个办法,一个更迅速的办法,这就是出版书报的办法。这是基督教传教历史上最常见的办法。传教士对於这一办法研究的结果,使他们相信,只要他们首先取得了当权人物的信任,一切就会容易发展。他们准备出刊杂志和书籍,在该项杂志和书籍内,不但传播基督福音,同时也传播一些现代科学和哲学。″广学会编《没有更迅速的道路》,原载卿汝辑《美国侵华史》第二卷,本文转引自张奇《1840-1900新教在华出版书报活动初探》,载《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154页,中国书籍出版社1990年版。据统计,1860年传教士在中国出版报刊32种,比1840年鸦片战争前增加了一倍;1890年出版报刊76种,比1860年又增加近1.4倍;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外国人先後在中国创办中外文报刊多达170余种,约占当时中国全国报刊总数的95%。可见来势之猛,发展之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的、以基督教为主的、为数众多的近代印刷机构也随之建立。一、基督教建立的印刷机构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教,以基督教传教士人数最多,也最为活跃。因此,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印刷机构,大多都是基督教公理会等组织和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据不完全统计,在十九世纪前後的百余年间,基督教在中国创办的印刷机构不下60所(参见表13-2)。其中有些印刷机构,譬如美华书馆、墨海书馆等,规模宏大、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在近代早期的中国出版印刷业中独步一时,占尽风骚。有关近代基督教及其传教士在中国创办印刷机构的情况,从美华书馆和墨海书馆等几个主要机构的设置情况,可大致见其一斑。表13-2基督教创办印刷机构统计表此表系以《中国印刷近代史》第三章(万启盈先生撰写)为基础,参考叶再生、张奇、杜昕生等先生的着作罗列、整理而成。名称创办时间创办人备注澳门东印度公司印刷所1814年马施曼巴达维亚印刷所1816年麦都思墨海书馆前身马六甲英华书院印刷所1818年马礼逊、米怜另有1821年创办说艾宾印刷所1826年马礼逊美国传道会书馆1831年裨治文又称布鲁因印刷所中国益智学会1834年裨治文等美国长老会开办澳门铅印所1836年前美国长老会香港英华书院印字局1843年马礼逊等又名伦敦布道会印刷所墨海书馆1844年麦都思华花圣经书房1844年柯尔美国长老会书馆迁到澳门更用此名美华书馆1860年姜别利主持华花圣经书房由宁波迁上海後更名美华书馆清心书馆1861年范约翰又名清心书院汉口花楼总教堂、博学书院1862年杨格非、郭修理北京美国Board印刷所1863年美国教会开办福州卫理公会书馆1861年怀特1891年设兴化印刷分所兴化宗教书馆1891年为福州卫理公会分馆宁波传教士协会书馆1869年高夫汉口中国圣教书会1876年原华中宗教书报学会上海益知书会1877年韦廉臣汕头英国长老会书馆1880年英国长老会哥伦比亚小书馆1881年苏格兰教会先在牛庄後迁沈阳奉天朝鲜文印刷馆1872年後罗约翰台南聚珍堂1884年巴克礼俗称″新楼书房″格致书室1881年傅兰雅一名格致书院,1874年创办於上海汉口苏格兰全国圣经会书馆1885年计约翰又名汉口教会书馆京都美华书院1886年前美国公理会同文书会印刷所1887年韦廉臣镇江内地会印刷所1887年俞兰武昌文华书院印刷所1888年前基督教圣公会福州红衣主教团印书馆1889年福州红衣主教团九江华中书馆1890年前利特尔牧师海南岛长老会教会书馆1890年前後基督教长老会台州书馆1890年前後鲁兰德北京圣公会印书馆1890年前後英国圣公会又名北京公理会印书局北京卫理公会印刷所1890年後美国卫理公会金陵大学堂印书馆1893年梅格斯为基督书院印书馆嘉定教文馆1894年哈特主持福州美华印刷所1895年英美传教士後更名为大中华印刷所长沙传道书局1897年美国传教士美华浸信会印书局1899年美国传教士有华人参加威海卫宗教出版社1903年传教士多人中国卫理公会书局1903-1904年卫理公会後与美华书馆合并成教会图书公司汉口圣教书局1904年英国人华北协和大学书馆1905年美国公理会时兆报馆1905年安息日基督降临会喀什福音堂印书馆1905年瑞典传教士又称瑞典印书馆、西洋印书馆广文学堂书馆1906年狄考文宣道书局1910年前翟辅民一作黄翟辅福州孤儿院印刷科1910年洛克卜福音书局1913年福音派联合会真理印刷局1913年包志礼纪念尼普(Knipp)印刷所1914年广州基督教主教团康定基督教会印刷所1916年徐牧师福州彬文印刷所1916年基督教闽籍教徒西安浸礼会书馆不详萧罗克主持初名大同印字馆博文印字馆不详刘子如宁波三圣教会印书馆不详圣公会华中教会温州圣公会印书馆不详英国圣公会上海青年会书局不详基督教会中华信义会书报部不详美国中华信义会1.墨海书馆墨海书馆(TheLondonMissionaryPress),是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在上海开办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创办於1844年。其前身是1816年英国基督教伦敦教会的传教士麦都思创办的″巴达维亚印刷所″。1843年上海开放为对外通商口岸後,伦敦教会决定将该印刷所迁到上海。为此,麦都思於1843年12月23日抵达上海,筹办印刷所迁沪事宜。并将迁到上海後的中文厂定名为″墨海书馆″。由麦都思负责。主要任务是为教会出版圣经和传教宣传品,以及数学等一些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初创时的墨海书馆馆址在上海小北门外大境阁一带。後英国伦敦教会委托麦都思出面在上海购地,并於1861年迁入新址麦家圈。麦家圈在今上海福州路南的山东路一带,因其为麦氏所购置,故当地居民称其为″麦家圈″。初期的墨海书馆,从英国运来三台印刷机,并置有中、英文铅字和泥版浇铸铅版等设备。对此,伯熙着《老上海》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说当时墨海书馆有大小英文铅字七副;中文铅字两副,铅字大小相当於今二、四号字;有泥版浇铸铅版设备;印刷机器系铁制,长一丈数尺,广三尺,旁置有重齿轮二,以两人司理印事,用一牛旋转机轴,墨汁、胶辊大致与今式相同。秋翁《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也对墨海书馆当时印刷书籍的情况有与前述相似的记载:″铁制的印书车床长一丈数尺,宽三尺余,旁置齿轮两个。两个工人管理印刷,用一头老牛拖拉机轴,使车轮旋转。下铺书版,上叠纸张,垫以毛毯,随印随揭。书版以泥胎刻字,装在铅版上,墨汁胶辊,大致与今式略同。″墨海书馆虽备有中、英文铅字,但因印刷机器不够精密,加之上海电力供应不足,因此,除圣经等一些传教读物和书馆编辑出版的《六合丛谈》月刊采用活字印刷外,不少出版物仍采用中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墨海书馆创办初期,以艾约瑟(JesephEdkins,1823-1905)为编辑。1847年英人伟烈亚力到书馆任翻译,与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韦廉臣和中国数学家李善兰合作,翻译数学等西方科技书籍。1849年又聘中国近代报刊政论家王韬为编辑。该馆於1860年美华书馆迁至上海後关闭。有关墨海书馆的情况,在麦金托什着《上海教会书馆》一书中,有一段慕维廉牧师的回顾性文章,可与上述资料相印证。慕维廉牧师的回顾说:″那时我们开始传闻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内地发展起来,他们信奉基督万能。这个前景在国内(指英国)引起极大的兴趣。为了满足当时估计的需要,经詹姆斯牧师(JohnAngellJames)的努力,预订了《新约全书》修订本(通常称之为有代表性《圣经》全译本)100万册。为了实现这项任务,在不列颠及国外圣经会的要求下,将几部大机器运往上海。在上海以牛车为运转工具。认为这样会较快地完成这项工作,并使神圣的《圣经》有广泛的传播。这些机器安装後,立即开始昼夜印刷。几十万册《新约全书》从这里发出。然而,不久就发现机器损坏严重。这些机器运转不正常,印出许多难以阅读的模糊字迹。不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麽,我们决定将机器运回英国,而用手印机代替。手印机当时亦在使用中。从了解到有关太平天国的事到他们败迹的显露,发现并不急需发送上百万册《新约全书》,因此,工作进度减缓下来。美国教会书馆(美华书馆)建立後,我们发现这个书馆基本上可以完成圣经出版协会及本教会所要做的工作。我们大可把教会书馆关闭,并处理掉印刷器材。与伟烈亚力先生离开的同时,伦敦教会书馆关闭。″转自《中国印刷近代史》76页,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慕维廉的回顾,秋翁《六十年前上海出版界怪现象》,伯熙着《老上海》,孙??作《洋泾杂诗》,黄钧珊作《咏墨海馆》,……如此多的学者挥墨记述墨海书馆及其用牛拉机器印刷事,可见当时墨海书馆影响之大,传闻之远。近代印刷术传入初期用牛拉机器印刷及其引导中国印刷业发生历史性大变革的情景,必将以印刷历史上的奇闻典故而载入史册。2.美华书馆美华书馆(TheAmericanPresbyteranMissionPress),是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开办的规模最大、设备最为齐全的出版印刷机构。其前身,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的″长老会书馆″(AmericanPresbyterianMissionPress)。1844年2月,美国传教士柯尔将其迁至中国澳门,更名为″华花圣经书房″(TheChineseandAmericanHolyClassicBookEstablishment)。次年,根据柯尔的建议,将华花圣经书房又迁至宁波。1860年又从宁波迁到上海,并更名为″美华书馆″。1844年柯尔将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书馆迁至澳门、更名为华花圣经书房初期,设备简陋,仅有从美国运来的323个字模和戴尔生前制作的1845个字模;人员有一名排字工和两名印刷工。排印了《路加福音》、《使徒行传》、《两个教友》,计三万九千五百册。1845年迁到宁波後,增加了两名工人,计有三名排字工、两名印刷工。规模仍很小。此後陆续购进一些铅字和设备,规模不断扩大。譬如:1846年从美国运来一台铸字炉,从香港购入铅字1197磅,还从泰国曼谷订购了一些印刷器材;1849年从德国柏林购进一副铅字和一套完整的浇版设备。该馆在宁波期间仍沿用旧名华花圣经书房(图13-15),一说该馆迁宁波後改名美华书馆。图13-15为该馆於1849年在宁波印刷的《天文问答》,封面印有华花圣经书房字样,足证该馆在宁波仍沿称旧馆名。印刷教会传教书籍,不接受布道以外印刷品的印制业务。1858年10月,美国基督教长老会派该会传教士姜别利到宁波,主持华花圣经书房的业务工作,带来一些新制作的字模、铅字和铸字炉。考虑到购买印刷器材和销售寄发图书的便利,
本文标题: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0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