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近平的“大白话”)【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学养深厚,古今中外的各种典故、诗文,在讲话中常常信手拈来,巧妙地成为自己讲话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习式”语言的另一面,则是直白朴素,善用“大白话”传递治国理念,既“接地气”又妙趣横生。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的“大白话”》,与您共同领略总书记的语言风采。2014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生活在林业棚户区的群众。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诸如这样的“大白话”、民间谚语、俗语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随处可见,这些个性十足的白话语言,成为中国领导人与老百姓交流的独特方式。“唠家常”打开群众心扉“大白话”是老百姓惯用的语言表达。从梁家河知青开始,历经村支书、县委书记、地委书记……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使习近平对基层情况十分了解,跟老百姓交流起来也常用“接地气”的白话。“这里我很熟悉,当年下乡就骑自行车来。今天就是来听大家的,看看乡亲们,接接地气,充充电。”2013年7月,在看望河北省正定县塔元庄村干部群众时,习近平的开场白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邻家大哥”般的“唠家常”,一下子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在内蒙古林区,习近平踏雪走进74岁的郭永财家,看地窖、摸火墙,对老郭一家人说,快过春节了,知道你们生活有困难,特地来看望你们。在海南考察时,他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山东菏泽考察时,他说,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在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时,他善用聊天式、谈心式的语气打开群众心扉,让群众说出心里话。同基层干部“唠家常”式的交流,同样使人感到“暖心”。2015年1月,在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畅谈交流“县委书记经”时,他以自己年轻时的经验劝告年轻人不要老熬夜。习近平说:“那个时候我年轻想办好事,差不多一个月大病一场。为什么呢?老熬夜。经常是通宵达旦干。后来最后感觉到不行,这么干也长不了。先把自己的心态摆顺了,内在有激情,还是要从容不迫。”不是高高在上,没有“官话”连篇。生动平实的语言背后,是他平等、亲民的作风,是他与群众心心相印的感情。
本文标题:近平的大白话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1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