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帝国日薄西山,诗坛余晖灿烂唐诗进入冬季,走向黄昏•盛唐的李白说:酒美;王维说:景幽;孟浩然说:风流;杜甫说:屋漏;中唐的白居易说:抱着琵琶唱OK;李贺说:墓地女鬼。晚唐的李商隐说:我没话说了。那么,就让我开拓人的内心世界吧!执教者: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王樱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赵翼1、宦官专权2、朋党之争3、农民起义4、藩镇割据晚唐诗歌,一改中唐时期韩愈、白居易的刚健质朴之风,汲取李贺风调的艳丽诗风,且走向字句雕琢,诗词变得晦涩难解。此为晚唐诗歌主流。晚唐代表人物:小“李杜”.另有:温庭筠(擅词,诗多艳诗).韦庄:为唐王朝唱挽歌的诗人。他的《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司空图《诗品》成就极高。执教者: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王樱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盛唐:气象磅礴,有所作为晚唐:感时伤怀“晚唐之诗,秋花也。江上之芙蓉,篱边之丛菊,可不为美乎?”——(清)叶燮杜牧情结中国文化中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情结中国文化中的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情结中国文化中的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相关背景齐山位于池州市城南1.5公里。齐山得名,旧说有二:一说齐山十余峰等齐,故名齐山;一说唐贞元间齐映任池州刺史,“惠及于池”,“因以名其山”。山景优美奇怪,山上自唐至清建有庙宇、书院。杜牧于唐会昌四年(844)九月刺池州,次年其友张祜(hù)前来拜望,两人一个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一个遭人排挤,怀才不遇,于是登齐山共度重阳,有名篇《九日齐山登高》,其友张祜以诗和之。《九日齐山登高》—作者介绍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杜牧晚年任中书舍人,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樊川”。人称“小杜”。杜牧入仕后累官至膳部员外郎。朋党之争时被李德裕排挤,而后复为用,官至中书舍人。他关心国事,反对藩镇割据,拥护中央集权统治,主张抵御入侵之敌,反对腐败,同情人民。《九日齐山登高》—作者介绍杜牧诗风•因为国势已如江河日下,他的诗常流露伤感情调。•杜牧怀古咏史诗,多数是对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也有不少是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见识的。•杜牧擅长七律、七绝,尤其是七绝,向来受到推崇。在写法上有的描绘景物,鲜明如画;有的表达深曲,情思蕴藉;有的发议论而伴以情韵。《九日齐山登高》—解题九日:齐山:登高: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个节日里,秋高气爽,菊花盛开,气候宜人,景物鲜妍,古人往往结伴登高、饮酒、赏菊、插茱萸,骚人墨客吟诗作赋,咏赏不绝。齐山,在池州贵池县东南,是江南名胜之地。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疏通文意一:•江水中映着秋影,大雁开始南飞,•和客人一起带着酒壶登上高山。•在尘世中自己难以碰到开口笑的事,•今天一定要把头上插满菊花回家。•只管尽量喝醉来酬答重阳佳节,•用不着在登山的时候怨恨落日的余辉。•古往今来总是这样,•何必对着牛山流泪呢?《九日齐山登高》—首联1、描写了何时之景、流露出什么情感?其中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①诗人描绘了赏心悦目的秋景。流露出愉悦的心情。②“涵”字极有气势。从山上俯视数里外的长江,只见蓝天、碧云、青山、绿洲似乎都沉浸在江中,“涵”写尽江水之澄清,有包孕秋色,鉴察万类的空灵秀美的作用。融成一幅和谐明媚的图画。“飞”字写鸿雁南去,动静相衬,充满生气。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九日齐山登高》—颔联2、这一联写了什么内容?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在这良辰佳节之时,有好友来访,作者特别高兴,破例开口大笑,不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不再压抑自己内心的不满。可以看出作者平时是:愁闷,郁郁寡欢。“难逢”反衬出往日不常见。诗人兴致勃勃的游行竟掩盖不住内心的郁闷,诗人以旷达的言辞,近于失态的举动来掩饰心中的失落。语虽达观但意含抑郁。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齐景公游于牛山之上,而北望齐,曰:“美哉国乎!郁郁蓁蓁,使古而无死者,则寡人将去而何之!”俯而泣下沾襟。国子高曰:“然!臣赖君之赐,疏食恶肉可得而食也,驽马柴车可得而乘也,且犹不欲死,而况君乎!”又俯而泣。晏子笑曰:“乐哉,今日婴之游也!见怯君一而谀臣二。使古而无死者,则太公至今犹存。吾君方今将被蓑苙而立乎畎亩之中,惟农事之恤,何暇念死乎!”景公惭而举觞自罚,因罚二臣。《九日齐山登高》—尾联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齐景公为什么哭?晏子又为什么笑?齐景公有感于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不能永保。晏子却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对齐景公的落泪表示嘲笑。诗人由自己临齐山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这用的是什么手法从字面上看,诗人赞同谁的观点?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但结合颔联上句,他的内心真是这样的吗?《九日齐山登高》—尾联杜牧像晏子一样,认为人事代谢,自古而然,不必像齐景公那样为此而感伤流涕。实际上,他内心并不超然。自慰慰友,自我解嘲。尾联以旷达的议论总束全诗。用典因为古往今来皆如此,自古圣贤皆寂寞,又何必像齐景公那样面对牛山独自流泪呢?诗人在此引用齐景公的典故意在劝说友人不要为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落泪伤怀,人生无常,是古往今来尽皆如此的,我们只要坦然地面对现实。《九日齐山登高》—颈联•由尾联可知,为什么不用恨落晖呢?中间两联都是写旷达,但这种旷达却是从尘世的悲愁中引出。所以,这里的旷达,不过是悲愁中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可以说,这是故作达语。比起直抒悲愁来,更加含蓄、深沉。诗中的这种感情,正是杜牧一生潦倒、悒郁、怀才不遇的反映。•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至此,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感?•这些诗中一面显着洒脱无羁和看破红尘似的高逸情致,一面又透出诗人内心的痛苦。犹如那黄昏落日不可挽回,世事和人生都很难勉强,还不如在一时的良辰美景中沉醉,这正是哀中生喜。•痛苦低沉,愤愤不平,欣喜与抑郁交织旷达与感伤交替,这是一种复杂心理的情感体验。《九日齐山登高》—小结这是一首自慰、慰友的抒情诗。诗中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抱负不得施展而引发的不平与感慨,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失意时所产生的消极颓废、放达自信的生活情趣。《九日齐山登高》—主旨一、旷达中含有郁闷情怀二、叙议结合前半部分主要是叙述,后半部分主要是议论。诗人由自己登临齐山的兴感,联想到齐景公登临牛山堕泪的故事,由前面自遣自勉,到最后的自慰自嘲,行云流水,联系自然。《九日齐山登高》—艺术特色拓展迁移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本词写的是我国哪一个传统节日,为什么?答案要点:元宵节1.元夕: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2.花树,星雨:指树上彩灯和空中气球。3.鱼龙舞:舞动鱼形的,龙形的灯。(看花灯,舞花灯是元宵节的重要风俗)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有人说三四句中,杜牧把风荷的形态写得非常传神,不仅笔下传神,而且字里含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这里,表面写的是绿荷之恨,实际上是物中见我,写的是诗人的芳时不再,美人迟暮之恨。
本文标题:九日齐山登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22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