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院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方案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方案一、建设基础1、行业背景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在机械制造工程领域,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自动智能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单纯的机械、电气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机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机电行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标志。当前,我国正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承接发达国家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把中国作为建立制造业生产基地的理想国家。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正加速向中国转移,未来10年,我国将通过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世界最重要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2、人才需求我国正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制造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机电设备,但是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应用开发工作明显滞后,主要原因就是我国制造业领域内的人才的知识、能力水平相对落后造成的;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技能人才拥有量与发展趋势极不相称。我国高技能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只有25%,与发达国家的40%的比例相差甚远。因此机电行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技能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成为社会紧缺、企业最急需的人才。装备制造业是我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又是《关中—天水经济区》重点发展产业,我院所处的沣渭新区是西安国际大都市的引领区,咸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机械装备与制造业,随着机械行业的不断扩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必将越来越大。按照人事部最新统计预测,“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教育市场今后几年急需紧缺的八大最热门专业人才之一,我国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计划将“机电一体化”前沿技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重要发展领域,2008-2011年连续三年的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需要新增技能型职工人数为现有职工人数的6.9%,其中包括机械装配、焊工、维修电工、汽车修理、机电一体化等岗位,而机电一体化类需求数量大约在3%左右。3、专业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的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自成立以来备受院系各级领导的重视。通过国家和省级财政、民生八大工程、欧元贷款、院重点专业建设专款等各项资金的扶持,先后建成了电机与拖动实训室、PLC和单片机实训室、数控实训室、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电工实训室等各多个实训室,为该专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近年来,我系已经形成了包括“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机与电器”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在内的机电专业群。各专业之间互相交叉、彼此促进,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术氛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较为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为该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师资力量基础。二、建设思路与目标1、建设思路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能、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应该始终贯彻工学结合的思想,从不同的方面、层次上为工学结合的落实创造机会和条件,努力做到专业与行业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课程与工程相结合,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打造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特色。2、建设目标通过三年的重点专业建设,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办学条件先进、产学结合紧密、师资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较高的院级教学示范专业。在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特点突出,能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团队。力争有1名专业带头人进入省级优秀教师的行列;双师素质专业教师达到85%以上;中青年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的达到60%;聘请2~3名行业企业名师专家或首席技师为兼职教师。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方面,强化校企合作,推广“订单”式培养方式,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三年内建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争创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材3本。三、建设内容1、推进校企合作,构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将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重要的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原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内容,促成合作企业深入参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推进完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企业,确立相对稳定的工学交替课程或实践内容,由企业灵活安排工学交替形式。结合专业发展需要拓展与咸阳及周边区域机电类行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冠名班。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企业对机电类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等要求的变化,深化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训中心+生产企业”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拓展顶岗实习期间教学指导功能,完善校企共同管理育人机制,加强工学结合。2、探索系统培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结合专业建设模式,按照职业岗位知识、素质、能力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制订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以“机械技术为基础,液压气动、电子控制为辅助,自动化控制为核心,重在机电类设备操作、保养、调试及维修的专业课程体系。围绕《电工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与PLC》、《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编写完成相应校本教材,制作相应多媒体教学资料,同时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顺利展开。3、强化实践育人,构建基于生产性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构建基于生产性的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立“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实习实训中心,实现集机电类编程、操作、加工仿真和机电类维修为一体的数字化虚拟教学实训室;进一步完善液压与气动实训室的建设,新建机电一体化实训室、电力电子与传感检测实训室、自动化综合实训室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等。学生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必要的基本素质课程和思维能力训练课程学习后,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要求,选择相应课程模块,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能力培养,参与企业生产,学习企业管理规范,培养职业素质。使学生既能获得生产所需技能的训练,又能得到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为学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4、转变培养方式,大力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推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理实一体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与训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乃至国家级技能大赛,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资源,搭建校企合作课堂。5、建设教学团队,加强生产实践锻炼着力提高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教师锻炼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积极鼓励学院专业青年教师并推动他们与全国机电类行业企业和省市内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性技术研究和横向课题研究;聘请行业企业高水平技术人才,努力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通过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专兼结合、校企交融、互兼互聘、互惠互利的专业教学团队,并建立起保障优秀人才发展的长效机制。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数据库构建基于学生和企业满意的就业服务体系与基于地方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数据库。使本专业成为岗前、在职、劳动力转移和职教师资的培训基地和面向区域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服务基地。四、经费预算本专业拟申请总投资376万元,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其中用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费用是346万元,拟建立的实训室及预算如下:机电一体化实训室65万元,电力电子与传感检测实训室42万元,自动化综合实训室99万元,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室140万元。(注:实训室中具体的设备型号、数量、参数及主要用途等详见欧元贷款项目报告。)用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费用详细清单如下表1所示表1非设备购置费30万元分项预算明细表建设内容投入资金(万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人才需求调研报告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期间实践指导与巡查任务课程体系改革二门核心课程建设3二本校本教材初稿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培训9骨干教师培训青年教师培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校企专业建设委员会4“校中厂”建设与运行“厂中校”建设与运行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以虚拟生产等为内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2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立技术服务中心2职工培训学生技能竞赛学生技能竞赛大型活动2实习实训消耗用于机电类专业实训2教科研课题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启动2项3总计(万元)30五、建设进度表2专业建设进度年度建设项目具体内容2011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规划方案的制定和论证。师资培养专业带头人的自我完善和能力提高;安排4-5名骨干教师调研、进修。课程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体系方案;2012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40%;师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2-3人,其中专业带头人1名;聘请行业技术专家2人教师业务进修8-10人次;进行2项科研课题的研发;完成1项院级教学改革课题;学历学位进修2-3人。课程建设完成2门优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撰工作;完成1门专业特色教材及实验讲义的编写工作。201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完成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100%;师资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2-3人;聘请行业技术专家人数增至7-8人;教师业务进修6-8人次;进行2项科研课题的研发;完成1项院级教学改革课题;学历学位进修2-3人。课程建设实现建设目标;完成3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总结建设工作,迎接全面验收六、保障措施1、组织保障1)成立由相关专家组成的项目建设指导与咨询委员会,对建设项目提供宏观政策指导与业务咨询,全程跟踪、监督建设过程。2)成立院建设领导组,全面负责建设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3)成立项目建设监督小组,负责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保证建设质量和决策民主、管理科学。4)成立项目建设小组,制订项目的建设计划和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2、制度保障建设项目确定以后,根据学院正式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明确项目组织和负责人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在院、系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严格遵照项目办公室制定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和实施《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责任制》、《项目责任追究实施办法》、《项目建设情况定期报告制度》、《专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制度,以及有关项目建设检查考核、评价通报等规定和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3、经费保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中央财政将及时足额给予学院建设配套资金,重点用于学院实践教学设备购置、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设项目,实行专款专用,确保专业建设经费的落实。4、监督审计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公示,确保项目运行的适时监控,并自觉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审计。七、预期效果1.通过项目的建设,组建一支由1名学科带头人、5名骨干教师为主导的、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2.通过项目的建设,创建“工学结合、订单培养、实境育人”
本文标题:院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建设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37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