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8-2009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一、专业现状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电信系通信工程专业是2004年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为了使通信工程专业建设工作突出专业特点,把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卓有成效,特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在专业的发展与演变过程中,我系始终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从培养方案制定、基本建设与改革、培养计划执行与监控三方面建立系统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经过5年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目前的基本情况如下:1、师资队伍由于我系成立时间性不长,成长中建设,发展中提高,需挖掘内部潜力、完善学科建设梯队及学历梯队。不足之处在于:教师整体年龄和职称偏低。2、办学条件我系目前的基本情况: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教学和综合设计性教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压缩验证性实验,增设探索性实验,构建由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把学年论文、实训等纳入教学计划,延长专业实习时间,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的教学任务要求,专业实验室应该得到大力加强,实验室需要一定的设备投入,目前有如下实验室:电子信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高频、电视原理;电子设计实验室:DSP、EDA、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基础电路实验室:电路、电工、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电子类课程。通过上述措施,改革教学模式,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教学,拓展教师教育内涵,丰富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基本理论培养,强化实践能力训练。为了达到既定的专业建设目标,首先需要学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和重点投入;同时也需要我系自身努力和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不足之处在于我系实验设备仍缺乏。3、教学管理在建立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过程中,我系以制度建设为先导,针对教学过程中人(教师、学生)、物(教材、试卷、作业、教案资料)、过程(质量监控)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和细则,严格纪律。不足之处在于现在较难保证教师合理的教学强度及科研实践时间,由于专业教育的特殊性,教学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延时性,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自我条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加大了教师教学的复杂性和难度。4、课程和教材建设通信工程专业开设的课程,根据学校的要求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以及相关联的教学实践环节。为了强调教育的体系化和整体性,根据兄弟院校的经验与教学特色,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保持原有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方面,一方面选用国家级、省部级获奖教材、教育部各类规划教材;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和组织本专业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和教学要求,编写针对我系实验室建设的讲义或教材。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制定,立足加强实践,又加大了创造性培养的力度,对专业的整体发展、理论前沿都有一定把握,整体教学以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实践能力,特别强调形成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建设方面,随着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通信工程专业的绝大多数课程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形成了较为完备、系统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不足与问题分析:由于学科发展迅速以及教学改革的推进,教材的整理和出版工作还是相对滞后。5、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解决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的实习基地问题。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继续巩固和建设好已有的实习基地,使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再增加几个现代化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解决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使毕业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6、生源和就业情况基本情况:通过全体师生长期不懈的努力,通信工程专业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保持了良好的招生势头。毕业生一直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近两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80%以上,就业主要面向电子、家电、通信、网络等单位。二、指导思想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根据教育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的方针,以及“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指导思想,通信工程确立“加强基础、突出实践、培养素质、面向工程”的办学理念。在教学中,从高校教育的内在规律出发,以通信类课程为主线,建立合理的专业教育体系和完善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教育,兼顾共性与个性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实践条件,强化理论思维与实践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基本原则:(1)突出优势专业,加强重点专业建设(2)优先发展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3)应对入世、面向市场,设置紧缺专业(4)学科专业布局的合理性和适应性认识立足武汉,面向全国,建立具有我校特色的通信工程专业。三、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专业定位: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方针,作为地方高校新办的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按照“定位科学、目标明确、特色鲜明、素高能强”的思路,我们把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定位在: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线,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工程教育,面向地方特别是沿海城市的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通信工程应用与开发型的高级技术人才。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模式、教学管理模式和培养过程模式”三个方面组成。培养目标模式:以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平台,以现代通信技术为方向,以现代电子设计、应用为基础,以计算机为重要工具,构建以“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为专业方向的宽口径培养目标;“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包括现代交换技术、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多媒体通信、现代通信网、卫星通信、电视技术、微机通信与接口等;“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方向包括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信息技术、图像处理与传输、数字语音处理、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等。教学管理模式: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以选课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为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对教学管理的检验与督促作用。培养过程模式:以高素质、强能力为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并重,根据市场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突出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本,坚持培养过程的个性化。专业建设目标:(一)专业总体发展目标实现专业教育与教学模式由本科应用型向本科创新型的过渡,在五年时间内把通信工程专业建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校级重点专业,并力争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使通信工程专业评估达到优良水平。①构建“知识—能力”并行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改革与重构专业教学和课程体系,实现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的统一,加强现代电子设计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计算机技术的有机融入。②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使通信工程专业的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科结构上更加合理。③加强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积极作用,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和教研教改项目。④合理规划,加大投入,切实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⑤建立稳定的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建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并行体系。加强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改革思路的圆满实现。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稳步发展,保持本专业的鲜明特色。⑦确保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高质量,确保毕业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争取达到较高的就业率。(二)教学基本建设目标①培养、引进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②保持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50人左右。③在确保基础实验、教学设施配套、完善的基础上,力争建成学院一流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系统。④在现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开辟2个现代大中型校外实习基地。⑤配合学科建设,建好一个有较高水准的通信工程专业资料室。(三)专业建设的分阶段建设目标①2011年12月以前——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第一阶段。师资队伍建设:要求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或接近国家要求,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达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应该大于9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师资培养计划和得力措施;有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专业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不仅要完成专业基础实验室(含通信电子电路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和通信原理实验室)基本实验设备的配备,而且要完成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的初步建设,包括现代交换技术、光纤通信、数字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实验设备的购置与配套,确保专业教学计划如期实施,使专业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以上,使通信工程专业评估验收达到合格以上水平。②2013年12月以前——实现专业建设目标的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深入开展科研与教研教改活动,巩固和完善实习基地。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体上采取人才引进与自培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1、积极物色和引进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从事数字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高职称、高水平、高学历优秀人才3~5人,壮大专业师资队伍、优化专业师资结构。2、大力支持在职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职称,挖掘潜力,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3、制定通信工程专业在职教师进修、培训计划,适时安排中青年教师到相关领域学习,达到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目的。4、鼓励在职教师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5、充分发挥高职称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一帮一作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6、尽快确立本专业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抓紧专业学科梯队的建设工作,不断优化专业学科梯队结构、不断提升专业学科梯队的层次。通过以上措施,使专业教师的生师比达到18︰1,主讲教师中高职称数≥40%;55岁以下高职称教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比例达到100%。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在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的比例≥70%。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有良好的发展趋势;有高水平、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方向的学科梯队。五、教学条件建设1.实验室建设①在总体建设目标下,详细制定每年度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规划。②在现有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实验开出率,确保资金到位、项目建设到位。③确保通信基础实验室的经费投入和建设质量,保证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一定满足通信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要求。④对现有实验室与实验设备进行科学整合,提高专业课实验的开出率,逐渐加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⑤加强专业实验室指导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业务培训、岗位责任学习以及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的学习。2.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主要解决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与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①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力量,继续巩固和建设好已有的几个校外认识实习基地和校内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使认识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生产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②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争取新建立2~3个大中型现代化校外实习基地,主要解决毕业实习的实习基地问题,使毕业实习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3、图书资料建设根据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需要,每年补充和更新中外文图书资料1000册以上。重点增加拓展学生知识面相关领域的图书资料。增添电子图书和网络图书,订阅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国内、国际学术期刊。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一)专业建设任务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人才的需要,本专业遵循“加强基础、突出实践、面向工程、培养素质”人才培养原则,制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细则。通过与同行院系的交流与合作,开阔视野,拓展自己的办学思想;同时,注重继承和发扬我校优势学科的办学传统,建立具有地域特色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成熟的办学经验,制定培养方案。在保证课内总学时的框架下,注重全面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
本文标题:通信专业建设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60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