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
—1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2014-2020年)前言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1号,以下简称《意见》)精神,进一步细化实化各项政策措施,科学谋划原中央苏区及周边地区振兴发展,特制定本规划。规划以原中央苏区为核心,统筹考虑有紧密联系的周边县(市、区)发展,规划范围不等同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规划范围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新余市全境及抚州市、上饶市、宜春市、萍乡市、鹰潭市的部分地区,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全境及漳州市、泉州市的部分地区,广东省梅州市全境及河源市、潮州市、韶关市的部分地区*,规划总面积21.8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人口4748万,地区生产总值14650亿元。本规划是指导上述区域发展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14—2020年。*本规划范围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新余市全境,抚—2州市黎川县、广昌县、乐安县、宜黄县、崇仁县、南丰县、南城县、资溪县、金溪县,上饶市广丰县、铅山县、上饶县、横峰县、弋阳县,宜春市袁州区、樟树市,萍乡市安源区、莲花县、芦溪县,鹰潭市余江县、贵溪市;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全境,漳州市芗城区、龙海市、南靖县、平和县、诏安县、华安县、云霄县、漳浦县,泉州市安溪县、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广东省梅州市全境,河源市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潮州市饶平县,韶关市南雄市,共108个县(市、区)。第一章发展基础第一节发展优势区位条件优越。紧邻东南沿海地区,是珠三角、厦漳泉、长三角地区的直接腹地,区内有京九、向莆铁路,合福、沪昆客专和大广、济广、厦蓉、福银、沪昆、长深、泉南高速公路等交通主干道,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资源禀赋良好。稀土、钨、钽铌、铅锌、铀、锂、金、铜、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拥有武夷山、龙虎山、龟峰、丹霞(泰宁)、福建土楼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生态地位重要。是赣江、闽江、东江、抚河、信江、九龙江、汀江、梅江等重要河流的源头地区,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和重要的生态屏障,其中,南岭、罗霄山是山地森林生物多样性生态区,武夷山、戴云山是中亚热带生物多样性宝库。—3产业特色明显。脐橙、茶叶等特色农业和稀土、钨、金、铜、锂等特色矿产品加工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轻工纺织、新能源、医药、钢铁、建材化工等产业初具规模。文化底蕴深厚。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是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目的地。客家文化、闽南文化、茶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第二节机遇和挑战随着《意见》全面实施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原中央苏区进入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加速转移,为该区域振兴发展注入强劲活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潜力巨大,扩大内需战略全面实施,重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发挥该区域比较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随着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顺利实施,以客家文化、闽南文化为纽带的海内外交流交往更加活跃,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吸引客家宗亲、华人华侨回乡投资兴业提供了更便利条件。同时,该区域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集中表现在:发展基础薄弱,有一半的县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级、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精深加工水平低;缺乏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中心城市,县域和小城镇发展滞后,城镇—4化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民生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大;体制机制不活,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投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奋力攻坚克难,努力加快振兴发展。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序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努力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使广大人民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第二节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科学确定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著名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5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中心城市集聚能力不断提升,新型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及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专栏1:主要规划指标指标2013年2020年三次产业比重(%)15∶50.4∶34.610∶50∶40城镇化率(%)465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110124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14673800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892517500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万人)5760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国家和省下达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国家和省下达控制目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平方公里)2970〔25000〕注:1。〔〕中数据为8年累计数。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6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按2013年不变价格计算。第三章空间布局统筹区域空间布局,以赣南、闽西为核心,依托重要交通干线,辐射带动沿线发展,培育壮大赣中、赣东、赣西、闽西北、闽南、粤东北组团,打造“双核六组团”的空间发展格局。第一节打造赣南、闽西核心圈赣南核心圈。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和抚州市广昌、黎川、南丰县。以赣州市中心城区为龙头,依托赣州、龙南、瑞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三南”(全南、龙南、定南)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和瑞(金)兴(国)于(都)经济振兴试验区等平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和现代服务业,对接融入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优化赣州城市功能与布局,加快瑞金、龙南两个次中心城市建设。闽西核心圈。包括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依托龙岩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平台,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壮大机械装备、有色金属、农产品加工、物流、旅游等优势产业,扶持培育光电新材料、节能环保、稀土深加工等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龙岩、三明中心城区扩容提质,规划布局城际快速通道,重点培育长汀和尤溪,联动发展上杭、永定、永安、沙县等县。—7专栏2:主要城市发展定位赣州市。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现代化城市,江西省副中心城市,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脐橙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旅游中心。龙岩市。建设闽粤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经济城市,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三明市。建设福建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和休闲养生基地。第二节发展六大组团粤东北组团。包括广东省梅州市和河源市龙川县、和平县、连平县,潮州市饶平县,韶关市南雄市。培育壮大新型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促进梅州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把梅州市打造成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广东省绿色崛起先行市和文化旅游特色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经梅汕高铁、梅河高速,向东经饶平打通出海口,向西联动龙川、和平、连平、南雄等山区县,打造海陆联动的城镇密集带。赣中组团。包括江西省吉安市。以井冈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依托京九铁路、赣粤高速、泉南高速、武吉高速等快速通道,重点建设吉泰走廊,积极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8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产业,建设新型工业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赣东组团。包括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崇仁县、南城县、资溪县、金溪县和乐安市,上饶市广丰县、铅山县、上饶县、横峰县、弋阳县和鹰潭市余江县、贵溪市。依托抚州中心城区,加强与闽浙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和福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推进沿向莆产业集聚带、信江河谷经济带、鹰潭(贵溪)铜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光学产业基地、精密微型元件基地以及水工产业基地。加快三清山、龙虎山、大觉山、武夷山旅游联动发展,打造重要的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赣西组团。包括江西省新余市和宜春市袁州区、樟树市,萍乡市安源区、莲花县、芦溪县。依托新余、宜春、萍乡中心城区,重点打造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钢铁等产业板块,鼓励新余统筹城乡发展、袁州低碳发展等平台建设。闽西北组团。包括福建省南平市。以南平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鹰厦铁路、武夷山机场、闽江内河航道以及城市沿江快速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积极承接长三角和福建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培育发展食品加工、竹木加工、机电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闽浙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推—9动武夷山与泰宁等地旅游联动发展,构建大武夷旅游经济圈。闽南组团。包括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龙海市、南靖市、平和县、诏安县、华安县、云霄县、漳浦县和泉州市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南安市。以漳州芗城区、古雷半岛等为节点,依托沿海港口和快速通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光电、海洋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纺织服装、日用陶瓷、建筑建材等制造业和茶叶、花卉等特色农业。加强与台湾地区产业合作,促进闽台产业对接。第四章现代产业体系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积极发展特色农林业以吉泰盆地、赣抚平原等商品粮基地和产粮大县为重点,加快实施粮食生产重大工程,建设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一批种子繁育基地,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强脐橙、蜜桔、甜(蜜)柚等柑橘产业,加快建设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标准化有机果园建设,加大柑橘危险性病虫害防控力度,着力打造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柑橘产业基地。着力发展茶产业,大力提升茶叶品质,建设全国重要的茶产业基地。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推进高产示范区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油茶深加工基地。积极发展白莲、食用菌、蔬菜、畜禽、水产品、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积极推动毛竹、油茶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农业、—10设施农业,支持研发、推广适宜丘陵山区的中小型农机具,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快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推进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设,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支持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专栏3:特色农林业柑橘。实施标准化果园建设和病虫防控体系建设等工程,重点建设赣南脐橙、南丰-寻乌蜜桔、广丰-井冈山-南康-平和-和平-梅县甜(蜜)柚和尤溪金柑产区。油茶。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和高产林示范工程,重点建设赣南—赣西、粤东北、闽西-闽北集中产区。茶叶。实施有机茶园建设和传统茶园改造工程,提升福建乌龙茶和红茶、江西绿茶和白茶品牌影响力,配套建设江西绿茶专业批发综合市场和武夷山、安溪、尤溪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中草药。培育推广杜仲、葛根、红豆杉、金线莲、铁皮石斛、草珊瑚、黄
本文标题: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007014 .html